将色彩教学引入小学美术教育中
2015-09-10王继鹏
王继鹏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推进,教学手段及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索
一、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关于色彩的观察来说,观看是最基本的方法。比如对红色的观察,无论红色的物体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发生任何的变化,都是孤立的、抽象的固有色。一般情况下,这种观察色彩的办法适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但是,对于同一物体,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导致出现不同的理解,也是时有发生的。比如,因为作者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可能将正方形的物体看成是梯形的透视形,再换个角度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或是菱行的透视形等等。色彩的观察亦是如此,要将对象、光源与环境三者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观察,使学生学会把握色彩的不同要素对色彩变化的影响。这种观察方法是基于对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其中包含美学的基础。色彩美决定着色彩的整体效果,也体现了色彩的关系。
二、用多媒体辨析色彩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当教师在讲解“色彩的冷与暖”前,要针对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将色彩的冷和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色彩信息的相关视频,教会学生辨认色彩的冷和暖。除了以上的教学手段外,还可以利用色彩与音乐的结合,来凸显色彩本身的差异性。比如,暖色调的图片展示时,可以结合一些激昂、欢快的背景音乐;当呈现冷色调的图片时,播放一些低缓的、慢节奏的音乐。以加深学生对冷色调与暖色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色彩辨析能力。
三、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课堂内容。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对名画进行赏析,针对这些,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地涉及一些名画赏析,以让学生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美的追求和认识,随之也越來越重视对美感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欣赏、实践等教育方法,实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成文光.形与色的重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职培训色彩教学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01).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