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2015-09-10谢春生
谢春生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说高中几乎是人生中最苦最累的一段,尤其是高三,现在的高中生戏称之为“炼狱”。我想他们整天叫嚷所谓的苦和累大概就是整天有做不完的数理化题目,的确,当铺天盖地的题目发下来,一天有十张以上的试卷等你做时,恐怕首先心里就胆怯了,而匆匆忙忙应付做完了,效果未必就好到哪里去,而现在考试已经由原来的月考变成了周考,那就更令人恐惧了。我不否认作为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必须有一定量题目的训练,否则就谈不上实战经验,那样肯定不行,但如果各科都通过加大题量的方式来争抢学生有限的时间,即使一科的成绩有所突破,恐怕也是以牺牲其他几科作为代价的,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是不值得提倡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呢?把题量减下来,而不影响效果,里边大有文章可做。
我现在所教的高三十六班的学生都很喜欢物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从不向他们强压过量的作业。我向来坚持这样的原则:给学生做的题目,我首先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接着根据自己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布置给学生。其中一些重复、没有价值或我看了十分钟还没有思路的题目就统统扔掉,还要根据学生当晚的作业量有选择地布置,这样学生就会较好地完成我这科不太多的作业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没有影响学生的成绩,反而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名列年级前列。那么哪些题目是该做的呢?我把它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一、能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起到较好的巩固作用的基础题
这类题目往往难度不大,但是别忘了高考的基本题要占到30%以上,他们对于夯实基础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在讲到摩擦力时,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1所示:一物块放在摩擦因数μ= 的木板上,当木板
的一端缓缓抬起时,问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有何变化?
显然这个题既考查了静摩擦力,又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同时巩固了有关木块在斜面上运动时的临界条件,即μ=tgθ时,是滑与不滑的临界条件。
二、紧扣课本主干知识的典型常规题
这种类型是高考题的主要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
例如,在讲到电路这一章时,高中与初中最大的区别在于由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上升到全电路欧姆定律E=U+Ir,由初中的理想化处理(内阻为零)变成了实际问题,由初中的不考虑误差,变成了计算误差分析,所以這是高中物理电学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必须讲透彻,而相关的题,如图2:
题目问当R向上移动时,A、B、C灯的亮暗情况、电源的功率、电源的效率升高和降低时的问题,几乎囊括了这一块所有的主干知识,值得一做,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三、能够训练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的题目
如图3一道高考题:题目考查了自由落体的过程(A自由下落),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B落地,(此时A不受影响),接着B反弹与A碰撞后停止,最后A反弹并竖直上抛等多个过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多个物理作用,并且不同的过程符合不同的物理规律,没有较强的过程分析能力是不行的。此类题目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先建立自己想象中的物理模型,然后老师做详细的分析,才能起到较好的训练作用。
四、难度适中的综合题
综合题一般会联系物理中几章的知识,要求较高,但是现在高考的模式为理综考试,所以综合题难度不宜过大。如果思考和解题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应弃用。因为高考给物理一科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的题目不符合当今的高考走向。有些老师仍津津乐道于某些资料上复杂的综合题,我认为没有必要。
总之,只有让学生跳出题海,留有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时间,通过理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会不至于作业写到凌晨两点而完成不了。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做作业,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将工作做在前面,当好领路人、引导者,并注意以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解放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