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策略
2015-09-10刘桂祥
刘桂祥
摘 要:有效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不仅渗透有关数学知识,同时能够在交流中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生生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策略
课堂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过程,获取必备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完善认知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让他们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主动与他人交换自己的想法,体验同伴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一、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教师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多样化问题解决策略,激活他们的思维,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主动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大胆发言,主动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分针从12走到了5,一共走了多少分钟?”在教师的启发下,有一位同学积极主动发言:“5分钟”,此时在一片哗然声中,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我并没有立刻对此作出评价,而是顺势利导,指着手中的教具,让他自己来拨动分针,从12到5,他便一下明白了:“5个5分钟,共25分钟!”所以,对于学生的大胆交流,教师要积极鼓励,当出现错误时,决不能简单用对与错,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在数学课堂教學中,教师经常为生生合作交流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交流中形成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通过生生合作交流,因势利导,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合作交流的欲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激发合作交流的欲望是首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交流的契机,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促进学生自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通过板书让学生首先自己找出蕴含的规律,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将自己发现的结论与伙伴交流,有的同学发现:有一个乘数是1-9,越往下就越大;还有一个乘数不变均为9……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扩大合作交流面,将全班分为12人一组的探索小组,他们在交流中非常迅速地发现积的变化:后面的每一个算式的积都比前面的一个算式的积少9,在交流中获得思维的碰撞,从更深层次地理解口诀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二)合理进行分组
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交流方式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相互分享获得的学习成果。所以,科学合理地分组,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活动中,主动地将自己的想法与成员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让他们都能获得进步。但有些教师在合作交流中,没有针对性地分组,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他们便会七嘴八舌,有些学生从合作交流中没有任何收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确定每个4人小组的分工: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各尽其责,在交流中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意见进行分析、交流。
(三)渗透必要的合作交流技能
1.让学生学会倾听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在认真倾听后,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倾听不仅要听懂对方说的意思,更需要理解问题背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将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思维发生碰撞,为交流准备好内容。
2.在交流中学会反思
反思是指学生的思维在经过交流合作后,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一次内化与升华,反思促进自己的数学思考,提高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因而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后,学会反思,找出自身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反思的最终目标。
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同时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广阔平台,加强科学实践研究,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