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5-09-10司新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数据库

司新霞

(三峡大学 图书馆,湖北 宜昌 443002)

1 引言

我国多数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始于1981年9月“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的颁布[1]。随后,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84年、1985年和1992年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和“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3份指导性文件,明确地指出了文献检索课的重要地位[2],极大地促进了文献信息检索课进入大学课程体系。经过近30年的发展,文献信检索课已经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信息检索”的教学等,都已经成为该课程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几本有代表性的教材,通过比较其内容,并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确定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并讨论了“信息检索”教学方面、图书馆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协作。

2 “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的确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出版文献检索课相关的教材、译著600余种。从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分,有综合性的图书,如《信息检索概论(第二版)》(祁延莉、赵丹群,北京大学出版社);也有专业性的图书,其主要涉及到医药卫生、化学化工、专利文献等,如《化学化工信息及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第三版)》(王荣民,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五版)》(李晓玲、符礼平,复旦大学出版社);另外还有专门从技术角度来讨论信息检索的图书,如《软件人主题分析与信息检索技术》(周亦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现代信息检索(原书第2版)》((智)贝泽耶茨等著,黄萱菁、张奇、邱锡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些教材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检索的教学内容,为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4部有代表性的综合性教程并对其主要内容予以了比较,见表1。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目前已出版的综合类教材内容上有些趋同,主要包含知识篇(信息、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源等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基础理论)、工具篇(联机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利用篇(专业文献检索,文献收集与整理,学术论文结构与写作)这样3大块内容。

2.1 本科阶段不同专业“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

本科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者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将全校学生按专业分成了与信息管理相关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共3类,并由此确定了其应该掌握的内容,具体见表2。

表1 有代表性的信息检索教材内容比较

表2 不同专业学生“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具体数据库的使用在所有专业的“信息检索”课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中外数据库比较多,实践课时又有限,只能在中外文数据库中各选取其中的1~2个来讲解。一般而言,中文数据库选取中国知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外文数据库选取科学引文索引、Elsevier全文期刊数据库等。除了一些公共数据库外,每个专业都有一些专业数据库,要求每位上“信息检索”课的老师都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个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信息检索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资料的收集方法后,分析和利用已收集的资料,并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其成果,已经成为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论文写作作为“信息检索”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帮助大学生掌握适当的资料分析方法,并从所掌握的资料中甄别出自己论文写作的论据。论文写作教学除了教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更多地应该教学生如何利用手头的资料为论文写作服务。因此,通过适当的课时安排,让学生在懂得如何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选题,完成此选题的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的写作[3]。

2.2 研究生阶段对“信息检索”课内容的要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要求修“息检索”课,共16学时,但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修了“信息检索”课,如果再按指定教材的章节来讲授,便会造成内容上的重复。根据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可以按照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文献信息需求设置多个授课专题[4],如针对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等偏文科性质的专业型硕士,可以讲授情报调研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

3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信息检索”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使学生理解检索理论、检索语言、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策略、检索服务等知识的同时,掌握检索本专业信息以及古今中外的信息的技能。该课程具有专业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且实践性强,服务于科研、服务于社会等3个特色[5]。

3.1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方式

该课程的特色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宜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查找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任务导向型的教学方法,按照完成一个完整的检索任务的9个步骤去实施,即:布置检索任务→分析课题,明确要求→选择检索工具→选择检索方式→确定检索途径→确定检索词→构造检索式→实施检索,调整检索方案→筛选结果,获取原文[6]。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检索过程紧密结合,并在这9个环节中理解和消化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理论知识部分边学、边理解、边运用,检索技术与方法部分边学、边上机操作,从而完成检索任务[6]。

3.2 图书馆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协作

对于信息管理相关专业而言,信息检索是一门专业课,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一直是由信息管理专业老师承担,而对于高校其他专业,信息检索则是一门素质拓展课。作为素质拓展课,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有的由图书馆学科馆员承担,有的由信息管理专业课教师承担,彼此间各行其是,没有联系。但如前文所阐述的,每个专业都有一些专业数据库,要求每位上“信息检索”课的老师都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个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要促进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发展,需要加强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作,尝试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之间协同教学,使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及图书馆的文献检索知识有效嵌入到专业信息检索教学中。这样,专业教师与图书馆馆员同为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课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既强化了师资力量,又缩短了学生学习摸索的这一中间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7]。

3.3 新技术对“信息检索”课教学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已经出现了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其必将对传统信息检索方式产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将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联系紧密的“信息检索”更应主动地适应这一变化,将其积极地将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的使用方法引入到信息检索课堂,保证课程内容始终处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1]韩冬梅.面向网络时代的用户教育[EB/OL].2014-07-28.http://www.edu.cn/duo_mei_ti_1725/20060323/t20060323_134950.shtml.

[2]王伟,钟绍春.研究生活必备的八堂课——和你一起分享文献的检索、分析与利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杨昌斌.基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J].图书馆学研究,2011(3):7-9.

[4]张静平,胡晖,蔡轶娜,等.谈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的内容安排[J].河北科技图苑,2011(6):89-91.

[5]肖迎.云南大学精品课程——信息检索[EB/OL].2014-07-28.http://xxjs.col.ynu.edu.cn/kcts/index.html.

[6]王涛.《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EB/OL].2014-07-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7c24f0100m9up.html.

[7]缑广则.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合作的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1(4):81-83.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数据库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数据库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数据库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数据库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数据库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设计与实施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