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练习题引发的反思

2015-09-10丁建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身世于勒菲利普

丁建芳

问题: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你认为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并说明你的理由。

我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 ,因为 。

参考答案: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通过他们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高度统一而且十分肯定,他们认为《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就是于勒。“对呀!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们都错了。”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文章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应该就是于勒;文章中于勒的身世变化才使得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所以于勒是主要人物,当然就是主人公了;文章中提到最多的人就是于勒了,于勒肯定是主人公……的确,当语文老师这么长时间了怎么就没有在这一方面注意过呢?如果不是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就是我也一时半会想不明白。

让我们看看《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中于勒的身世变化了三次,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于勒似乎在文章的发展中起到主导地位。文章中刚开始于勒是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形象,所以菲利普夫妇认为于勒是流氓、无赖、坏蛋,而且把于勒赶出家门。当传闻中于勒变成了有钱人,而且承诺要回报菲利普夫妇的时候,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又发生了改变,认为于勒是好心又有办法的人。故事在此处又是一波三折,当大家都沉浸在于勒回来后幸福生活的时候,一次意外使菲利普夫妇遇到于勒,让人没想到的是于勒又从有钱人变成为卖牡蛎的老头,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再次发生改变,认为于勒是贼、讨饭的、流氓。所以说每次菲利普夫妇情感的变化都是由于勒的身世引起的。根据课文的这些内容分析很容易就断定: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我们知道小说中所谓的主人公就是文章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通过这一概述,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还是可以断定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于勒。于勒三次变化的身世,就如同一面反射的镜子,从镜子中看到的是菲利普夫妇内心的丑恶。文章所要表现的不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人物关系吗?文章中虽然一直在写菲利普夫妇的种种表现,但他们的出现及其活动都是围绕于勒展开的,写菲利普夫妇只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就是本文中的主人公,但为什么我们又错了呢?

带着疑问,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渐渐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我们的理解出现了误区,小说的主人公确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以文章的标题或者是文章中人物出现的次数、人物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确定主人公。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这一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因为于勒贫富身世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对于勒态度的变化,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形象表现了他们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的冷酷关系。从这里我们隐隐约约看到,其实菲利普夫妇才是表现文章主题的关键,似乎他们更像文章的主人公。再说于勒三次身世的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前后迥异、对比强烈,文章中把菲利普夫妇内心世界的变化充分展现了出来,把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于勒的人物形象又能表现什么呢?所以,于勒在文中其实就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道具而已。再看看本文的主题思想:小说描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鄙、冷酷自私的丑恶灵魂。小说的主题思想涉及了所鞭挞的对象——菲利普夫妇,正是主题中所说的小市民。因此,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文章中抓住的是菲利普夫妇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刻画,而文章中的于勒写得更为简略,有时候甚至是从侧面进行交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想确定文章主人公是谁,着重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在以后教学中,我们要多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教给他们确定主人公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多反思、多学习,因为学无止境!

猜你喜欢

身世于勒菲利普
小小数迷泽西之0的曲折身世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数学符号的“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自己的歌
活跳板
术赤身世考辨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