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社会”视角下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探析

2015-09-09姜朋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8期
关键词:视角群众路线社会

姜朋

[摘 要]新时期“国家-社会”关系变化给党的群众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造成了工作方式缺乏、工作主体不足、工作成效缺乏认同、群众基础流失等方面的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握群众工作根本方向;要注重调查研究,提升群众工作的针对性;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升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国家—社会”视角;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8-0038-03

中国共产党联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夯实执政基础,从其根本的目标来看这个党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因而,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坚持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这是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群众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国家-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我们党从变动了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断推进群众工作新发展。

(一)做好群众工作是推进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国家-社会”中的“社会”,一般学者认为就是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并与国家对立的公共领域。[2]在中国,作为社会主体的是人民群众,因而社会应该是指人民社会而非公民社会。王绍光认为与“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的理念清晰而无歧义,更容易成为追求的目标。并且他提出“人民社会”就是一国之内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政治共同体。[3]胡鞍钢指出:人民社会是中国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与西方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更具优越性,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平等互助、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现代化社会。[4]如果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步从总体性社会向个体化社会转变。社会的变化相应带来人民群众的变化,群众个体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利益诉求也更加多元化,群众工作从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改变,需要提出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因为群众工作,就是解决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和群众利益相关问题的工作。只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群众工作是衡量政府职能转变的标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要求政府要顺应市场要求,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依法治理。同时,市场经济发展也给政府职能提出了新要求,政府现代化发展必然导致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向现代性转变。首要的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切实问题,服务群众成为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内容。政府一方面要坚持治理的民主化,让群众积极参与涉及相关利益的决策讨论;另一方面要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主动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而不是坐等群众前来参与。党的群众工作主体虽然从定义来看是党组织或党员,而政府的行为从性质来看与党的行为也具有本质差异。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现实中政府与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因而政府服务群众同党的群众工作具有一致性。政府服务群众、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成为党的群众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也给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群众工作是奠定“国家—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工作。“国家—社会”良性互动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提出的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本质差异性的新型关系。一般国家,国家权力的行使代表是政府,因而往往将政府指代“国家”,但是在我国,国家权力的行使不仅是政府,还有更重要的中国共产党。因此,党和政府是“国家”的象征。[5]“国家—社会”良性互动关系不是简单理解为党和政府作为群众工作主体去做群众工作,而是与人民群众的互动。“过去如果说是‘内燃机车共产党带动中国社会发展,今天的车头和每节车厢都是动车组,车头共产党是动车组,也必须把人民群众也变成动车组,每一节车厢都有一个自动力机制,有一种自组织能力,大家才能互动,才能良性互动,中国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的党群关系才是有意义的党群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给老百姓搞好关系而搞好关系,而是在共同的事业中,大家有着共同的成就感、自豪感、尊严感,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6]这种互动说明,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做好群众工作必然推进社会有序发展;一方面,做群众工作的主体就是“国家”,因而“国家-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就在群众工作中得到很好体现。因此可以说,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奠定“国家-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性工作。

(一)工作方式缺乏和不适应性的困境。“国家-社会”结构变化,提出了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转变的要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党的群众工作主要是以行政性的方式在推进,政治性活动常态化必然导致群众工作高度政治化。党的群众工作主要体现为号召群众、组织群众搞运动。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性社会向个体化社会转变,群众的利益分化、多元化,党的群众工作就难以用过去大一统的方式来开展,行政和政治方式越来越难以做好群众工作。然而,在变化了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转变、如何创新、如何拓宽渠道,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方式,导致了群众工作的困境。

(二)工作主体不足的困境。现代社会是日益分化的社会,由于工作主体即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的主体缺乏多元化,也导致了群众工作的困境。就一般来看,党的群众工作主体主要是党政部门和党政人员。然而,群众工作的利益分化和多元化发展之后,特别是我国城市化后形成了“陌生人社会”等诸多现代性社会特征,群众工作仅仅依靠过去这部分主体难以达到全覆盖,难以完成不同群体的群众所需。尽管我国的党政部门和党政人员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但是相对于需要服务的群体来说,还是显得有些不足,一个国家的公职人员不可能足够来完成所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任务。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党政部门和党政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群众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发动社会组织和其他群众一起来共同完成群众工作。

(三)工作成效缺乏认同的困境。新时期群众工作特别是对群众服务的内容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有时候也体现为群众所需要的并不能提供,提供的却是群众所不需要的,这就导致了群众工作成效的认同困境。这一方面是由于群众自身在变化,群众的需要不断变化,对于同样的服务和工作方式,过去能够接受或满意,但是新的情况下却不满意;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变化导致了群众对于同一事物认识的变化,群众对党政部门和人员实施的群众工作满意度不高,认为其他社会组织或企业提供的服务无论从效率、方式和满足感等方面都可能优于现有的体制机制。这些方面的变化,都会形成群众对当前群众工作产生不认同。

(四)群众基础流失的困境。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7]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党的群众工作的基础在流失。这种流失一方面表现为群众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党的各方面宣传,动摇了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又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形成了新的阶层或群体、利益集团、社会组织等,这些群体或组织在政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同党的群众工作相对立,这部分群众从而将自己划出了党的利益诉求之外,形成新的群体、阶层或组织。

(一)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前提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握群众工作根本方向。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党的群众路线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基本内涵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指出: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8]因此,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更好把握群众工作根本方向,真正做好群众工作。也就是说,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费。坚持群众路线、把握群众工作方向,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前提。

(二)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基础是注重调查研究,提升群众工作的针对性。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9]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只有调查研究,才能真正知道“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件”,“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10]调查时要用心调查,用心观察,倾听群众的真实呼声,要全面调查,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要听取。只有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和要求,不断提高我们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只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满足群众需求,真正实现群众工作的目标。因而,调查研究,提升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也是提升群众工作有效性的基础工程。

(三)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关键是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升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在方法上要注重:第一,从管理向服务和管理并重转变。党的群众工作过去主要体现为对人民群众的管理,这是基于革命党的传统和宗旨。在现代社会,需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思维、强制命令的方式,增强柔性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积极的公共服务,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结合起来。从理念上向社会治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方向转变,不断服务人民、服务群众,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从单一群众工作主体转向主体的多元化。过去的群众工作是党政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也可以将群众工作视为社会治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工作的多元化需求。第三,从行政性工作方式向综合性工作方式转变。群众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不断运用综合手段和方式,如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特别是在一些领域可以用情感方式来进一步推动群众工作。四是从现实社会转向现实与虚拟社会的立体化群众工作格局。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互联网成为广大群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开展监督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径。[11]因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虚拟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日益成为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为此需要构建现实与虚拟社会立体化的群众工作格局,来满足当前社会群众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志平.成功跨越“难关”: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群众工作及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12).

[2]伍俊斌.国家与社会:内涵、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1(4).

[3]王绍光.“公民社会”VS.“人民社会”“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编造的粗糙的神话[J].人民论坛,2013(8).

[4]胡鞍钢,洪川.人民社会是“中国梦”最大动力[J].学术前沿,2013(7).

[5]俞可平.重构社会秩序,走向官民共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4).

[6]张志明.从五个维度改进新形势下党群关系[N].学习时报,2013-10-8.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9]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7-17(12).

[10]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A].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C].2013.

[11]杜飞进.网络时代与群众工作——略论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变革与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2(9).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 捷

猜你喜欢

视角群众路线社会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