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逆向选择的互联网金融P2P模式风险防范研究

2015-09-08王锦虹

财经问题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利率风险逆向选择互联网金融

王锦虹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在于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矛盾,提升资金市场的配置效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网贷运营模式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网络借贷方式。若以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理论为指导研究该模式下的信用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互联网金融对此类风险的防控策略则可有效防范P2P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研究发现,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是资金需求方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合理地确定贷款利率,充分利用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可减少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降低信贷风险,实现P2P网贷信用风险控制目标。

关键词:逆向选择;P2P网贷模式;互联网金融;利率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5006108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超过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机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因缺乏相应的抵押物和担保,贷款风险较大且运营成本较高,导致正规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因此,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催生了小微贷款,并且迅速与使用方便、快捷、透明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于是P2P 网络借贷便应运而生。由于其贷款手续简便,只要资金供求双方达成协议,贷款即可成交从而为紧急需要资金周转的客户提供了方便。但我国目前对P2P网贷尚无健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导致部分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和逃废债务而得不到查处;且有些网贷平台利率较高,致使P2P网贷市场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有必要重点研究互联网金融P2P模式的风险,分析网贷利率、收益、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关联,减少网贷风险。

近年来,国内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但仍处于成长期,平台发展模式尚不成熟,创新发展仍在继续。预计至2014年底,我国P2P平台的数量将达1500家。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涉足网贷,成交量将会增大。所谓逆向选择是指资金需求方(借款人)放弃低成本、低风险的高质量项目,反而选择高成本、高风险的低质量项目的逆向行为。这是在通过P2P网贷平台进行融资过程中,由于资金提供方(贷款人)与资金需求方(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使然。然而正是由于这种逆向选择,往往会带来风险。一般来说,资金需求方掌握自己的相关信息要远远多于资金提供方。当资金需求方能够利用多于资金提供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对方受损时,资金提供方难以顺利地做出交易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这样所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从而造成贷款利率上升、贷款违约上升和收益下降的恶果,并带来道德风险。

当前,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资金提供方的权益保护尚不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还未确立对资金需求方的资金和财产的审核制度,其资金总量和来源缺乏相关数据;资金需求方只要在平台进行注册、充值,就能进行借贷,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风险提示不明确的不良后果。二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多种风险。P2P相关立法的滞后,导致不具备贷款人资格的资金提供方也能参与贷款,其贷款人身份得不到认可,故经常要面临是否为非法集资的质疑;同时P2P借贷平台缺乏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坏账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并存在资金流向得不到严格把控、中间账户缺乏监管的风险。三是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不完善。缺乏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是其最大的软肋,而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则难以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和进行风险处置。此外,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监管缺失。P2P借贷平台本身的创新性,其自身定位的模糊性,都使原监管各方产生疑虑,导致监管主体尚不明确。我国P2P借贷平台,主要依据新法规尚未制定,故处于无法可依的监管缺失状态。为此,本文着重分析基于逆向选择而导致P2P网络借贷模式运作所产生的风险。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逆向选择及其对P2P网络借贷影响的研究

Akerlof[1]的旧车市场模型(Lemons model)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他认为在旧车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的信息不对称,买者只愿意按旧车的平均质量支付价款,导致市场上出售的旧车质量下降,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使得旧车市场根本不存在的极端情况出现。Rothschild和Stiglitz将逆向选择理论运用于保险市场,认为保险市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方面问题,导致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高风险的投保人将低风险的投保人驱逐出保险市场。Stiglitz和Weiss[2]证明,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资金需求方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信贷配给将长期存在,如果资金供给增加,超额需求就会减少,但只要信贷配给存在,市场利率不会降低,当超额需求消失时,利率才会下降。对逆向选择的典型应用不仅适用于旧车市场、保险市场和金融市场,而且也适用于少数民族的就业、不诚信成本和信用卡市场等方面,解决了不同质量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但上述模型隐含“参与人在同一时刻只能提供一种质量的产品”这一重要假设,与现实情况差别较大。Lizzeri和Persicon[3]研究认为当参与人同时提供不同质量的产品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程度没有原先认为的那么严重,这给参与人调整产品质量提供了可能。虽然逆向选择在金融市场领域应用广泛,但在P2P网络借贷市场应用较少。孙浩城和李俐[4]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对网络借贷逆向选择有抑制作用,能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及透明度,保证资金需求方的投资项目真实有效,确保资金安全。其理论基础是资金提供方对资金需求方的评价高于资金需求方对自己的评价,P2P市场在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下还会有资金交易,只是通过网贷平台抑制逆向选择的负面作用,既没有对资金需求方的信号传递的作用和道德风险的危害进行分析,也没有对资金提供方的信息甄别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不够全面。

(二)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

Arrow[5]认为,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将引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行为,使得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付营[6]、郑宏韬[7]认为 “信贷配给”现象更为普遍。顾海峰[8]认为,引入金融担保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从而很好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此观点仅改变了银行体系信贷资源的内部配置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信用风险等核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自2012年以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悄然兴起且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研究和实践之中。其中,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中较为成熟模式,并在该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然,P2P网络借贷模式所潜在的风险是明确的。据网贷天眼和和讯网的统计,仅2013年四季度,网贷平台就集中倒闭将近60家,涉及金额达十多亿元,全年累计70多家平台出现风险[9]。如何在P2P网贷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提升整个行业的风险控制水平,使得网贷平台能够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所在[10-11]。

互联网金融兴起初期,学术界关于P2P网贷行业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及其合法性上,而对其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有所忽视。事实上,在P2P网络借贷业务流程中存在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而在《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中列举的人人贷中介服务中存在的七项风险中,最核心的风险即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P2P信用风险[12-13-14]。有的专家学者认为,P2P网贷平台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信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技术亦相对落后,无法对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做出专业判断,因此,信息不对称就成为P2P网贷平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瓶颈 [15-16]。Iyer[17]等以Prosper平台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贷款人筛选借款人的能力以及这一能力对债务表现的影响,发现贷款人会为违约可能性较高的借款人约定更高的利率,从而得出P2P网贷平台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结论。宫晓林[18]

以有限理性假设为基础,运用前景理论和演化动态博弈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和模型,研究了政府、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贷款人的行为选择,并提出建议,政府应明确P2P 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部门并实施监管,以降低借贷平台违规经营的概率,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但是,部分学者研究结论并非如此乐观。Freedman和Jin[19]发现,P2P网贷平台上的贷款人仅能区分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人,但无法更为精确地区分不同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大小,这将导致同一个信用等级区间内的借款人产生逆向选择。马运全[20]通过研究发现,P2P平台上的融资利率与借款人投资项目的成功概率呈反向关系,高风险项目会逐渐挤出低风险项目,愿意承担更高融资成本的高风险借款人也会把信用较好的低风险借款人挤出市场,最终形成逆向选择。Laura和Yuliya[21]通过对美国P2P网贷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借款人的照片、性别、年龄等因素均会对贷款人的投资决策造成影响,年近中年、成熟、富有魅力的人更容易获得贷款人的信任。而P2P网贷平台上的借款人往往会利用这种心理,根据需要发布个人信息,这种逆向选择会加剧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

目前,有些学者也开始关注P2P网贷业务风险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控制风险的方法和建议,如吴晓光和曹一[22]建议从用户识别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反洗钱系统建设、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和安全技术与指标设计等方面规范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但更多学者都是以描述或定性的方法来表述,且很少用定量的方法对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进行均衡分析。尤其缺乏对基于逆向选择的P2P模式风险产生的机理与防范进行专题研究。有鉴于此,为弥补上述研究之不足和研究空白,特撰此文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

三、模型构建及信贷配给的均衡分析

(一)P2P模式的风险成因

鉴于资金需求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资金提供方为降低风险,会将一部分高风险的贷款申请排除在外,导致信贷配给。如果贷款风险独立于贷款利率水平,在资金供不应求时,通过提高利率便可使资金提供方增加收益,而不会出现信贷配给。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提供方不能把控资金需求方的投资风险,其通常的做法是提高利率,但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资金需求方退出市场,促使资金需求方实施逆向选择行为,或者诱使资金需求方选择高风险的项目。因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只有高收益才能支付贷款本息,这样便会导致资金需求方的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使得贷款的平均风险上升。而利率的提高,使低风险的资金需求方不积极申请贷款,高风险的资金需求方则申请贷款。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资金需求方正是那些还款意愿较低者。因为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资金提供方的预期收益,从而提高资金提供方贷款的风险。为降低风险,资金提供方宁愿选择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拒绝一部分高风险的贷款需求,而不愿选择在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满足绝大多数资金需求方的申请,因此信贷配给就出现了。

(一)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信贷配给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而欲了解信贷配给产生的原理及其内涵,有必要对P2P网络贷款信贷配给加以分析。所谓信贷配给是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贷款人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信贷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从而对贷款需求、贷款利率、贷款供给和资金提供等四个方面产生影响。

假设资金需求方有多个投资项目,每个投资项目存在失败和成功两种可能;成功时项目的收益为Ri(显然Ri>0),失败时项目的收益为Rj(显然Rj<0)。同类的投资项目有相同的收益均值T,项目的成功概率为p(Ri)Ri=T(成功时的利润Ri越高,成功的概率p(Ri)越低),资金提供方在发放贷款时也是依据利润均值T及成功概率p(Ri)来确定贷款利率r。

假定每个项目需要的资金为Vi,资金需求方分配给该项目的自有资金为vi,项目成功时的利润为Ri-(Vi+vi)(1+r);项目失败时的利润为Rj-(Vi+vi)(1+r)。

式(4)表明,利率越高,申请项目的平均质量越低,违约风险的概率越大。实际上,资金需求方的收益Rj不可能小于零,只是收益减去成本后的利润小于零。资金需求方为享受成功的好处(分享利率,按时还本付息),又不承担失败的损失(获取收益Rj后,部分或全部还本付息),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风险——道德风险。在既定项目收益T的情况下,较高利率意味着成功时获取的利润较低y,只有那些资金需求者对成功且收益较高的项目才会申请贷款;在给定期望收益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的成功收益意味着较大的风险,成功概率较低。高风险项目驱走了低风险项目,因而较高的利率意味着较大的违约风险,从而产生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

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不仅取决于贷款的利率,还取决于资金需求方的还款概率,项目成功,资金需求方一般都会按时还本付息,若失败,资金需求方可能不会及时还款。因此,利率的提高对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有影响,单位贷款期望收益(r)与项目成功的概率相关。

因为(r)>0,表示提高利率直接增加的收益,利率每提高一个单位,期望收益增加(r)。T(1+r)(Vi+vi)r表示提高利率的间接风险效应,利率每提高一个单位,资金需求方违约的概率上升r<0个单位,导致期望收益下降T(1+r)(Vi+vi)r。

信贷配给在降低贷款利率、贷款风险和提高资金提供方收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尽最大可能地帮助资金提供方按时收回贷款本息,但这也会导致贷款需求不足,贷款门槛较高,贷款规模不大,借贷双方利益都受损。这样一来,一方面大量需要资金的需求方得不到资金支持,导致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资金提供方的收益水平不高,因此,信贷配给就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借贷双方均需正确对待。

P2P网络贷款收益与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相关,总的来说,贷款收益随着贷款利率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这是在按时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贷款利率增加会导致资金需求方选择高风险项目,谋求较高收益,也因此存在较高风险,资金提供方有可能不能全额收回贷款本息,收益反而下降。

假设有两类项目:一类是高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为p=pH,成功时的收益为R=RH;另一类是低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为p=pL,成功时的收益为R=RL。显然pHrb时,资金需求者对两类项目都不申请贷款。此时ra

图1表明:

首先,当利率r≤ra时,所有资金需求方的贷款申请获得批准,资金提供方期望的收益为π2,当利率从r=ra略微上升时,低风险的项目退出,资金提供方的单位贷款的期望收益急剧下降到π3。可能有部分资金需求方考虑到业务的连续性,即使该项目亏本也要执行项目,则π3≤≤π2。

其次,当利率raπ2>π3。按理说,资金提供方应该提高贷款利率获得较高的期望收益,但此时资金提供方的贷款平均风险也较高,贷款违约概率也高,资金提供方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在利率小于ra时,资金提供方通过提高利率来增加期望收益。在利率大于ra时,项目的收益确定,但风险增大,为降低风险,资金提供方一般需要资金需求方提供保证、抵押等行为,确保资金安全。

最后,当资金提供方执行利率小于均衡利率ra时,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都有所提高。但这并不能说明利率越低,资金提供方的收益越高。期望收入是一种可能达到的收益,资金提供方的实际收益是资金提供方实际收到的本金及利息,其中对损益有影响的是利息收入,它与贷款利率、贷款规模及贷款风险相关。可见,贷款利率与收益并非总是正相关,而是呈现先高后低的发展趋势。

(二)信贷配给的均衡分析

信贷配给均衡涉及贷款需求D,贷款利率r,贷款供给S及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π等四个变量的影响。贷款需求D依赖于贷款利率r,贷款供给S又依赖于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贷款需求D又影响贷款供给S,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又与贷款利率r相关,我们可以使用平面坐标的4个象限来表述四者的关系具体如图2所示。

首先,第一象限描述的是资金供求曲线,当利率上升时,资金提供方有意愿扩大贷款规模,但利率的提高导致贷款需求减少。r*是市场需求等于供给时的利率,rm是资金提供方的执行利率,当rmr*时,只有一部分资金需求方的贷款申请得到满足,得不到贷款的申请人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来获得贷款,但较高的利率会降低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从而降低资金供给,资金提供方不会发放此类高风险、高利率的贷款,实际收益还是小于在利率r*时的收益。

其次,第三象限描述的是资金供给S与资金提供方期望收益的关系,在完全竞争的资金市场上,资金提供方单位贷款的期望收益等于资金提供方的资金成本,资金提供方因没有利差而不愿积极发放贷款,部分资金提供方因为竞争激烈,导致资金成本上升,甚至出现利率倒挂。

最后,第四象限描述的是资金提供方单位贷款的期望收益与利率的关系,当rmr*时,提高贷款利率会降低资金提供方期望收益,这与需求、供给及利率曲线的分析一致。

通过上述三个象限构建的利率、规模、供给与需求等因数的函数关系,我们得到信贷供给S与贷款利率r的关系,根据瓦尔拉斯利率均衡理论(需求利率等于供给的利率),此时市场利率为rm,但实际的市场均衡利率为r*。当D(r*)>S(r*)时(即需求大于供应),在所有申请贷款中,只有部分申请得到满足,得不到贷款的申请人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但较高的利率会降低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从而降低资金供给,资金缺口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显得尤为重要。

四、逆向选择的治理与P2P模式风险防范

由于资金需求方存在逆向选择,资金提供方为保证贷款按时收回本息,一般都会实行信贷配给,必定有部分申请得不到贷款。为了得到贷款,资金需求方会通过信号传递来表明自己是还款意愿高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者;而资金提供方也通过信号甄别来选择优质客户。

(一)信号传递与信用等级的评定

资金需求方在获得贷款前预测资金提供方会依据其信用等级来推测资金需求方的还款意愿的高低,以此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即资金需求方需证明自己是能按时还款的优质客户,以此来获得贷款。

假设资金需求方的还款意愿θ只有两个可能的水平,θ=a,b;b>a(数值越大对资金供给方越有利),信用等级s是连续变量,s∈[0,],在给定还款意愿θ和信用等级的情况下,资金需求方的期望产出函数为y(θ,s)=θ×s。

令U0(ω,s)是还款意愿为θ资金需求方的效用函数,其中ω是资金需求方得到的收益(可能是降低利率或提升其信用评级等)。假定收益带来正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或不变;提升信用带来负效用,边际成本递增。则有Uω>0,2Uω2≤0,Us<0和2Us2<0。更为关键的假设是信用等级低的资金需求方的提升信用的成本高于信用等级高的资金需求方的提升成本。即为了维持给定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每增加一个单位,信用等级低的资金需求方需花费更多的费用来提升信用等级;同时也意味着信用等级低的资金需求方的无差异曲线比信用等级高的资金需求方的无差异曲线要陡,即斜率要大,因此,不同信用等级的资金需求方只有一个相交点,如图3所示。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最优化条件为:

信用等级低的资金需求方:ωas=-Ua/sUa/ω

信用等级高的资金需求方:ωbs=-Ub/sUb/ω

图3中,C点为单交叉点,A点和B点分别是还款意愿低和还款意愿高的资金需求方的均衡点。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选择信用等级为sa,得到的收益为ωa;还款意愿高的资金需求方选择信用等级为sb,得到的收益为ωb。

在不完全信息下,若资金需求方预期信用等级为sb的收益为ωb,即使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也会选择信用等级为sb,因为过B点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比过A点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益高,资金提供方的期望利润将下降。

假定μ(s)=μ(θ=b|s)为资金供给方观察资金需求方信用等级为s时,资金提供方认为资金需求方还款意愿低的后验概率,则1-μ(s)为还款意愿高的后验概率,那么在非对称信息下,存在一个预期的收益ω(s)、信用等级s*(θ)和后验概率μ(s)使得Uθ(ω(s),s)最大化;且参与约束ω(s*)=aμ(s*)s*+b(1-μ(s*))s*。

无论资金需求方的实际还款意愿是高还是低,在给定信用等级为s的条件下,其收益在[as,bs]之间。对于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来说,不论资金需求方的后验概率如何,所有s≥s*b的支付都劣于sa,因此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的最优选择是(sa=sa,ω(sa)=asa)。当资金提供方观察到ss*b时,合理的后验概率是μ(s)=0,合理的收益函数为ω(s)=bs,而不应该认为资金需求方的还款意愿低。对还款意愿高的资金需求方来说,其没有必要选择大于s*b(还款意愿高的资金需求方将自己与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区别开来的最低信用等级)的信用等级。因此,唯一合理的分离均衡是(A,C),此时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选择s=sa,还款意愿高的资金需求方选择s=s*b;资金提供方认为s=sa为还款能力低,支付为ω=asa,s=s*b为还款意愿高,收益为ω=bs*b。Δs=s*b-sb是为了分离二者而最少增加的额外提升信用等级的费用。这样,信用等级就成为传递资金需求方还款意愿高低的信号。由此看来信号传递与信用等级是正相关的,要确保信贷双方的信号传递,就不能不重视信用等级的评定。

(二)信号甄别

对资金提供方来说,资金安全是最重要的,其发放贷款的对象需从众多申请人中挑选。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提供方通常观测到资金需求方的信用等级,以此来判断资金需求方是否有能力还款,是否能按时还款。参与人的博弈如图4所示。

在分离均衡中,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将选择A=(sa,ωa),这也是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均衡点。如果一个资金提供方提供给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的任意不同于A点的契约(如X点),另外的资金提供方可提供新的契约(如Y=(sa,ωa-ε),Y在X的右上方,即Y契约优于X契约),将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吸引走并得到正的利润(高风险高收益),只有在A点才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合同。

还款意愿高的资金需求方的均衡契约点为C(s*b,ω*b),因为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可能会伪装成还款意愿高的资金需求方,所以任何在C点左边的点将不能将还款意愿高或还款意愿低的资金需求方,而任何在C点右边的点都会被其它资金提供方的有利可图的新契约取代。所以,信用等级的评定就成为甄别资金需求方还款意愿高低的重要环节。

(三)P2P模式风险防范

P2P模式的风险来源于贷款利率与收益的不确定性、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资金需求方的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因此,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建立信用共享机制和建立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是防范P2P模式风险的关键措施。

1.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由图1可知,当贷款利率小于低风险方接受的利率ra时,高风险项目和低风险项目都申请贷款,资金提供方整体获得的收益最大;当利率介于ra与rab之间时,低风险项目退出信贷市场,资金提供方的收益在利率上升的初期突然降低(低风险项目退出信贷市场导致贷款规模降低,利息收入减少),随着利率的上升,利息收入逐步增加,在rab时资金提供方的收益与在ra时的收益一致。二者的区别是:在ra时贷款规模较大、利率较低,在rab时贷款规模较小、利率较高。当利率介于rab与rb之间时,随着利率的提高,监管贷款规模会逐步缩小,但资金提供方的收益却逐步提高。当利率大于rb时,贷款规模为零。虽然利率介于rab与rb之间时收益大于利率小于等于ra,此时的利率远远高于低风险项目所能承受的负担,迫使资金需求方选择风险较大的项目以期获得较高的收益,贷款风险较大。对于资金提供方来说,其提供的资金规模都不会较大,不像商业银行一样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损失一笔款项对资金提供方来说压力较大。要保证资金需求方按时还款,防止其逆向选择行为,就得合理确定利率,而不是一味地增加贷款利率来覆盖风险,因此,合理的贷款利率区间应当是在基准利率与低风险项目可接受的利率ra之间。这样,资金提供方获得的收益既包括基准利率带来的收益,也因承担一定的风险获得额外的收益,此时资金需求方也能接受该成本,也乐于积极还款。

2.建立信用共享机制

对资金需求方来说,其必须表明自己是有能力、有意愿归还贷款的客户。最能体现其有相关能力的信息是信用等级(资金提供方可通过公共信息等方式获得),信用等级高表明其有更高的还款意愿(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还款,但其可通过其较高的信誉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促进项目的发展,最终获得其期望的收益)。对资金提供方来说,辨别资金需求方还款意愿高低的方法还是获取资金需求方的信用等级,以此来推断资金需求方的还款意愿,通常信用等级高的客户还款意愿高。以此构建和利用P2P网贷平台需统一建立信用共享体制,拥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资金需求方将不会被任何P2P网贷平台所接受。对于现有的资金需求方也会产生震慑作用,让其时刻保证及时还款,保障自己的信用等级。

3.建立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

目前各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都是商业性担保,资金需求方需花费一定的成本才能获得担保,这会进一步增加资金需求方的负担。而政策性担保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资金规模大,资金的抗风险能力高,很多资金提供方也乐意接受政策性资金的担保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说,不用负担担保成本,只要专注于项目,按时还款即可;对政府部门来说,资金进入实体企业,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较少的财政投入,获得了较多的财政收入,因此,财政部门也乐于投资建立政策性担保体系。其结果是资金提供方获得合理收益,资金需求方的项目得以进行,获得一定的收益,政府部门也获得较多的财政收入。

综上,要防止逆向选择、防范P2P模式带来的风险,就必须在信号传递和识别上重视信用等级评定,以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建立信用共享机制和建立完善政策担保体系上采取有力措施。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防范P2P模式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五、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将引发资金需求方的逆向选择,目前P2P模式高企的融资成本导致资金需求方选择高风险项目,以攫取高收益来偿还贷款及支付相关成本。

第二,资金需求方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与存在,正是信贷市场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极易导致资金需求方的道德风险。

第三,为减少和防范资金需求方逆向选择行为而导致的P2P模式风险,应处理好信贷配给、利率、风险、还款意愿和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

(二)政策建议

第一,关注信贷配给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信贷配给既有正效应,也存在负效应。前者排除高风险项目,使资金提供方能选择低风险的项目,有助于资金的回收,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的收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贷规模的扩张,导致资金需求方难以获得资金进行正常的生产,并使富裕资金不能得到充分运用,故对于信贷配给应予特别关注。

第二,根据经济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均衡利率。当执行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时,高风险和低风险项目获得资金支持,资金提供方期望收益最大。但由于高风险也获得贷款,违约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资金提供方应合理区别项目的风险程度。当执行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时,低风险项目不再申请贷款,此时增加的收益可能不能覆盖资金风险,资金提供方的期望收益会降低。所以,应视情况确定贷款利率,并正确处理贷款利率、资金供求关系与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尽量减少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资金需求方一般通过信号传递来表明其信用等级高、还款意愿强,能获得资金进行风险较低的项目,取得合理回报。对此,资金提供方应加强进行信号甄别,选择恰当的资金需求方,从而实现资金提供方客观信用风险的控制目标。

第四,充分利用政策性担保机制。从本质上讲,担保不能提高资金需求方的还款能力,但可提高资金需求方的还款意愿,增加资金提供方的贷款意愿,有利于扩大资金规模,降低贷款成本,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对政策性担保应加以充分利用,以减少或规避风险。

本文基于逆向选择视角,探讨资金需求方控制信用风险的形成与控制问题,试图为P2P网络信贷构建科学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但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Akerlof,G.A.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a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Journal of Economics ,1970,84(3):488-500.

[2]Stiglitz,J.,Weiss,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3):393-410.

[3]Lizzeri ,A.,Persico,N.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under Alternative Electoral Incentive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91(1):225-239.

[4]孙浩城,李俐.借贷平台对P2P网络借贷逆向选择的抑制作用[J].中国商贸,2014,(21):133-135.

[5]Arrow,K.J.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 Limited,1994.

[6]付营.P2P网络贷款:民间金融新生力量[J].财会通讯,2013,(6):7-8.

[7]郑宏韬.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J].时代金融,2013,(20):266-267.

[8]顾海峰.信用担保机制下金融信贷配给的均衡演变研究[J].求索,2008,(1):10-12.

[9]金融报道.央行划定P2P监管红线[N].金融投资报,2013-11-28.

[10]庞华玮.央行调研P2P或由地方金融办监管[N].中国经营报,2013-08-02.

[11]董佳峰.我国P2P贷款线下平台风险及对策建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3,(7):84-85.

[12]尤瑞章,张晓霞.P2P在线借贷的中外比较分析[J].金融发展,2013,(3):97-105.

[13]孔非凡,江玲.我国P2P小额信贷模式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建议[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1):37-43.

[14]曹楠楠,牛晓耕.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及风险控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8):152-153.

[15]刘丽丽.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探讨[J].征信,2013,(11):29-32.

[16]刘峙廷.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7]Iyer,R.,Khwaja,A.I.,Luttmer,E.F.P.,Shue,K.Screening Pees Softly: Inferring the Quality of Small Borrowers[EB/OL].http://www.ssrn.com/abstract=1570116,2013-03-29.

[18]宫晓林.P2P网络借贷风险与监管——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分析[J].投资研究,2014,(6): 29-41.

[19]Freedman,S.,Jin,G.Z.Learning by Doing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Prosper.com.[EB/OL].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304138,2009-12-14.

[20]马运全.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风险与行为矫正[J].微型金融研究,2012,(2):46-49.

[21]Laura,G.,Yuliya,K.L.When Can a Photo Increase Credit? The Impact of Lender and Borrower Profiles on Online Peer-to-Peer Loans[J].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Finance,2014,2(2):44-58.

[22]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4):32-35.

(责任编辑:杨全山)

猜你喜欢

利率风险逆向选择互联网金融
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生命伦理视域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管理问题探析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影响和风险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新时期下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研究探讨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