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需要“新状态”
2015-09-08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思想;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新常态提高到国家治理层面,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党员干部如何适应新常态,笔者认为必须要有一个“新状态”。
一是要有一个勤于学习的新状态。学习是前进的基石。对党员干部来说,职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个人能力水平的自然提高,面对新常态,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很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干部队伍有学历、有书本知识的人不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管用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很不扎实,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生活习惯,精神追求,作为安身立命、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坚持“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结业”的理念,做终身学习型干部。当前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牢牢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同时还要学科技、经济、文化、法律等,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出色地履行职责。
二是要有一个激情满怀的新状态。激情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豪气。保持激情燃烧的状态,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和民族蓬勃向上的标志。作为党员干部对工作满怀激情,首先要热爱本职,只有打心眼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认真履职尽责。当然,我们所提倡的激情,是遵循规律、讲求科学、注重效率的激情,而非头脑发热,脱离实际的蛮干。只有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自觉把国家政策、上级精神和外地经验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
三是要有一个敢于担当的新状态。担当精神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担当是不允许选择的,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的职责和权力,担任职务必须担当职责,担当职责就有担当困难和风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和深水区,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大发展风险。只有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敢想、敢做、敢当、敢为的勇气,才能忧党忧在深处、担当担在难处、守土守在实处。面对大是大非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困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挫折、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矛盾、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只有始终保持“新状态”,才能适应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