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必须优先推动风电发展
2015-09-08李恩仪
李恩仪
编者按:
这是本刊“追求美好生活关注国家规划”十三五规划征文的第一篇。其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百姓人家有句俗语:“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实际生活告诉人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不仅是息息相关,而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国家,家大业大,算计好了,就会财富涌流……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监督者,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才能搞得更好,全国人民才能顺利地奔向小康。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014年9月,联合国气候峰会正式对外公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年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7.7%,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我作为中国最大的风电发电企业的总经理,特别关心“十三五”规划中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感谢《紫光阁》杂志提供建言献策这个平台。
我国风电发展成绩斐然
但距国际水平差距很大
目前,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十一五”期间连续五年实现翻番增长,并于2010年底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此后全国每年投产风电1500万千瓦左右,2014年新增并网装机容量1981万千瓦,创历年最高水平,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为1.06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8%,已经是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已经形成全国性风电开发布局。风电资源条件较好的“三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是我国风电开发的主战场。同时,随着风电机组技术的进步和造价的降低,传统意义上风能资源并不丰富的内陆地区,由于具备电网接入与市场消纳的优势,成为近些年新增风电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3年龙源西藏那曲超高海拔风电场投产,风电开发已遍布全国大陆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海上风电发展异军突起。目前已建成海上风电65.8万千瓦,中国已经成为紧随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
目前,国产设备已经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并开始出口海外。一大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迅速成长,打造了一批自主品牌,其设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龙源电力作为中国风电开发核心平台,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开发的专业化公司,专注于做强做优风电产业,积极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截至2015年6月底,龙源电力风电控股装机容量1456.9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风电运营商。我们建成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开创低风速和高海拔风电先河,并成功实现风电“走出去”。在风电运营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在国内独树一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电发展深度距欧洲、美国等风电强国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我国风电上网电量仅占总电量的2.78%,而整个欧洲已超过10%,特别是丹麦、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已经超过20%,美国已有9个州风电供电占比达到12%以上。根据规划,欧洲2020年风电装机将达到2.3亿千瓦,届时德国风电发电量将占电力消费的17%以上。
风电发展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弃风限电问题亟待解决。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限电问题突出。2011年限电量首次超过100亿千瓦时,2012年则超过200亿千瓦时。2015年上半年限电量达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限电比例达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局部地区更为严重。甘肃、新疆、蒙西等地区限电比例均在20%以上,吉林、黑龙江省弃风限电甚至超过40%,已经严重制约风电健康发展。
二是风电盈利能力较为脆弱。由于受到限电、国际碳交易(CDM)低迷等因素的影响,风电行业整体处于微利状态,在限电严重的“三北”地区个别风电项目出现亏损。去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竟出台风电电价下调政策,使风电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虽然,龙源电力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今年仍有7个项目出现亏损。未来几年,施工费用、融资成本呈明显上升趋势,风电机组运行维护成本将大幅增加。诸多因素将使风电盈利能力变得更加脆弱。
三是风电设备制造业存在重产能轻质量问题。近年来风电设备制造业不断扩张,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我国风机产能利用率不到70%。值得注意的是,与全球领先的风电设备质量及生产规模相比,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主要是依靠引进技术,风电机组设计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国外,国内低层次技术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制造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以低价竞争方式占领市场,忽视技术进步、产品可靠性等内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已暴露出一些风电设备质量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能源战略转型
“十三五”规划期间,要实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15%、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切实推进能源战略转型。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合理市场环境。当前,风电开发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在现有体制机制下难以自我协调。国家应该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进一步强化风电在完成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中的重要地位,调动社会各方发展风电的积极性,建立能源主管部门与风电开发涉及的环保、林业、海洋等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共同促进风电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要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明确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的职责,从机制上推动风电发展目标完成。
二是制定风电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尽管到2015年6月底,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超过1亿千瓦,提前完成“十二五”风电发展目标,但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每年需要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任务非常艰巨。国家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三五”风电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产业发展路线的同时,应同步制定相关保障措施,保持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势头,确保2020年2亿千瓦国家风电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是重视风电消纳问题,多措并举杜绝限电。风电接入和消纳是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要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一要加强风电开发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衔接好风电项目开发与配套电网建设,确保风电项目与配套电网同步投产,保障风电项目顺利并网运行。二要按照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法律规定,加大执法力度,督促解决限电问题。三要在风电集中开发地区,推行风电优先并网,煤电压炉让风电等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制各类发电机组协调运行、电网错峰调峰,以节约煤炭,减少污染。
四是提升风电设备质量,健全产业服务体系。风电技术水平影响行业发展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风电技术支撑体系。一要实现风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加大海上、低风速等领域风电技术攻关力度,在风机的叶片、轴承、控制系统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将风电产业发展成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二要加强风电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风电研究机构,做好风能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增强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三要加快完善风电标准体系,支持第三方认证机构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市场评估体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国产风电设备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四要建立行业设备运行质量的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将有关信息数据及时公开发布,督促设备制造企业重视和提高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