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

2015-09-08杜昊

现代情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两化测度指标体系

杜昊

[摘要]目前,我国“两化”融合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其指标的探讨上,理论支撑明显不足。因此,“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是“两化”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围绕“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需求分析、功能定位和理论依据3个方面来探讨,这3个方面理论也决定着“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目标、方向和基础,对建立更加完善的“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4;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2-0018-05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两化”融合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各个方面对“两化”融合的关注程度都大幅提高。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环境的变化,导致同样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因此,政府、各行业和企业分别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虽然“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基础,但其理论研究还明显不足。现有的研究仅局限于对指标的建立和细化,对指标体系的理论支撑明显不足,导致统计信息滞后,严重制约着政府决策、区域、行业、企业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因此,加强“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是“两化”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1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需求分析

对“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需求的分析,旨在解决指标体系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问题,是建立指标体系要弄清的基本问题。

1.1政策制定对“两化”融合指标信息的需求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是通过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信息化和“两化”融合科学、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指导。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之前,政府部门必须全面了解、充分认识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的情况,客观的统计信息为调研和决策提供了参考,确保了政策的科学有效。

政府对我国“两化”融合总体情况的把握以及对各个地区、行业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的了解离不开“两化”融合指标体系的统计信息。政府对“两化”融合指标信息的需求是宏观的、整体性、全局性的。目前,政府对“两化”融合的指标信息需求亦是迫切的,统计信息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的决策,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1.2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对“两化”融合指标信息的需求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地理接近性和产业关联性的企业,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能够创造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且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两化”融合支撑企业间的协同运作,可以实现产业集群信息与资源的共享。

目前,工信部确定了“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两化”融合总体思路,强调“以点带面成片”的三级发展思路,而产业集群“两化”融合是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从单项应用迈向集成应用,从单个企业应用扩大到产业集群整体应用的关键着力点,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高效举措。

“两化”融合的指标信息对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的规划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可以对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工作成效给予有效评价,包括集群内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生产、质量、财务、顾客)、决策分析系统、战略计划系统等水平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价。

1.3政府调控与投资对“两化”融合指标信息的需求

“两化”融合指标信息的需求可以作为政府调控与投资和工作效果评价的客观依据。通过对“两化”融合指标数据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地整理和分析,有利于政府机构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两化”融合的现状、潜力以及变化趋势,而且还能发现“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和预期发展目标之间的偏离情况,找出原因并采取积极的对策,以实现政府监控和调节功能。

“两化”融合一直是我国倡导的发展方向,指标信息可以引导政府转化或改变关注焦点与投资重心:从一味只求经济快速发展,将资金大力投入到工业生产中,转向开始关注对高效绿色能源——信息资源的投入,实现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从指标信息中了解到“两化”融合区域发展存在极其不平衡的情况,因此,投资应在兼顾金字塔尖地区的发展的同时,重点对金字塔底层地区进行经济和政策扶持;从单纯关注企业的工业产出,转向更加关注价值的实现,风险的控制,企业管理的改善,竞争力的加强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1.4企业发展对“两化”融合指标信息的需求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两化”融合指标信息帮助企业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表现在4个“有利于”:

1.4.1有利于企业明确和制定发展建设目标

以业务发展需求为牵引,坚持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强化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加强流程信息化、规范化和优化重组,推动管理变革与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1.4.2有利于企业明确融合和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以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引导企业获取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1.4.3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找到企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

从全面提高综合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角度出发,及时做出战略调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企业自身合理配置“两化”融合建设的资源,能让有限的投资产生最大的效益。

1.4.4有利于对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实施持续的评价endprint

通过持续评价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有效控制“两化”融合活动的进程;有利于“两化”融合发展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协调统一,有效地将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

2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功能应定位在政策评估、经济水平评估、引导激励调节和科学研究4个方面,通过“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实现对现有实践成果的评估以及对未来“两化”融合发展方向的指引。

2.1政策评估功能

回顾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并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后,十七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更高要求。这些政策是以我国2010到2020年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十年规划目标为基础,围绕建设工业化强国,也是建设信息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所制定的,而构建“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对这些政策具有非常有效地评估作用:

(1)通过对“两化”融合实测指标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两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从而正确评估“两化”融合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2)通过对国家、区域层面“两化”融合指标的时间序列分析,把握其发展规律,预测和描绘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为调整、修正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通过对行业、企业层面“两化”融合指标的时间序列分析,分析相应政策对地方、行业及企业的近期、中期乃至远期的影响,实现政策微观评估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具体的事实依据。

政策评估的标准应该考虑科学性、公平与效率、公众满意度、制度可持续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等方面。

2.2经济水平评估功能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犹如度量衡体系,没有测度指标体系,就无法准确判断“两化”融合发展方向和阶段,无法准确找到“两化”融合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更无法全面和恰如其分地总结经验。“两化”融合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国家、地区及企业的经济发展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测度指标体系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科学地评估功能:

(1)通过对各个地区“两化”融合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比较,总结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并研究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是否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是否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2)根据实际调查所获得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并结合专家评判意见,运用现代统计手段,可以计算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总得分,从而反映并分析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3)通过对不同地区“两化”融合水平的测度,有利于各地政府把握当地的发展现状和潜力,从而推论经济发展水平,并判断出促进经济水平发展的强势因素。

2.3引导激励调节功能

2.3.1引导功能

通过测评和分析各个指标的具体得分,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两化”融合总体变动结果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判断哪种因素对“两化”融合起主导作用,判断技术应用是否合理。

2.3.2激励功能

通过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总得分及各单项得分的排序比较,能正确评估企业在本行业“两化”融合中所处的位置,找到企业的优势与不足,激励企业进一步向正确方向发展,并有利于相互竞争。

2.3.3调节功能

在“两化”融合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现实发展状况和预期发展目标的偏离难以避免。通过对“两化”融合实测指标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地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两化”融合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而且还能发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预期发展目标之间的偏离情况,找出原因并采取积极的对策,以实现监控和调节功能。

2.4科学研究功能

“两化”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制度与政策设计需要全面的把握和高度的协调,其操作运营需要精细的设计和严谨的管理。

通过测评和分析“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要素的具体得分,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两化”融合总体变动结果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并发现这一系统中,哪种因素影响最强(起主导作用),哪种因素影响最弱。

科学的“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再现其过程,揭示其规律,评价其政策,还能够进行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比较,从而为理论研究者提供研究素材,不断加深对“两化”融合运行原理的认识,纠正政策执行偏差,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测度结果为生产实践者提供评价经济运行效果的依据,是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论,是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工作的体系保证和方法路径。

3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建立任何一种测量和评估客观现实系统的指标体系都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将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科学而有效地反映评估对象的内在联系。

3.1科学发展观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两化”融合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提供了严谨而系统的思想指导,具体表现在:

(1)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提供了严谨而系统的思维模式,保障建立一个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指标体系。

(2)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从我国发展的全局高度和长远利益出发,综合考虑国内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现状,采用了科学筹划的方法,兼顾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利益,考虑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的协调发展。endprint

(3)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由于信息技术能耗小、污染少,具有绿色IT之称。要解决早期工业化进程中遗留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两化”融合是重要的应对措施之一。因此,“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应该凸显其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平衡问题,既要考量GDP量的增长,也要考虑这种增长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对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更要考量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同时,要适当增加反映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均衡程度的指标。

3.2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经济理论的价值规律刺激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引进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理论的竞争规律促使各种商品生产实现优胜劣汰,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实现了市场的新陈代谢。竞争规律还推动了社会技术进步和企业创新。

市场经济理论是构建“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

3.2.1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为工业化发展利用“两种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必须不断加速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速推进“两化”融合,采用能耗小、污染少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3.2.2弥补市场经济的弊端

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性,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与环境问题。构建“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能够通过指标来监控市场活动,从而为政府制定统一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立法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减轻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环境破坏,引导市场活动的健康、有序地进行。

3.3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指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是由众多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本身是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内部包含若干小系统(即一级评价指标),每个小系统内部又包含若干更小的系统(即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的整体性原理,任何一个指标离开了指标体系都毫无意义,它不能孤立地实现“两化”融合测度的目标。指标体系不仅有纵向层次,还有横向层次。对纵向而言,每一级指标就是一个层次;对横向而言,各个指标之间互不包含、互不兼容,指标与指标之间层次鲜明。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的动态演化原理,“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这一系统由于其内外部联系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处于无序与有序、平衡与非平衡的相互转化的运动变化之中,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指标体系的设定应注重连贯性和交互性,关注各个指标设定的作用和意义,把握系统总体目标的同时也要实现各部分的评判改进功能。不仅要对其要素、结构、功能以及联系方式,也要对其历史过程、现时状况和未来趋势作考察。

3.4产业经济学理论

(1)依据产业经济学的产业融合理论,“两化”融合属于产业融合范畴,是信息产业向国民经济各产业领域渗透,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传统理论认为发生产业融合的产业,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产业关联性或技术与产品的替代性,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渗透性,其可以与任何产业的技术相融合,所以产业融合的识别原则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因此,当将现有的产业融合理论扩展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一更大的概念体系中时,融合过程、范围和动因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两化”融合也必将促进产业融合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依据产业经济学的产业演进理论,“两化”融合是产业演进的直观表现,是工业的适应性调整,不断淘汰衰退产业,是产业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数量上提高了经济规模和总量,在质量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素质,以符合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4 结语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是“测量棒”,能够实现国家、区域、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测量和分析,对推进“两化”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催化剂”,能正确评估企业在该行业“两化”融合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找到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中的优势因素与不足,激励企业进一步发展;也是“风向标”,能够实现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导引,具有积极地引领和指导作用。“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是内在驱动力,为推进“两化”融合提供方向性指导,有助于明确“两化”融合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成为推进“两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化测度指标体系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两化”“两性”
“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泉州市民营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