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应做哪些检查?

2015-09-06武晓泓

祝您健康 2015年9期
关键词:尿糖酮体糖化

武晓泓

糖尿病患者大多知道要经常检查血糖,但是还有一些检查是应该常规做的,也应该了解。下面做一详细介绍。

血糖监测

1. 血糖的自我监测

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对了解治疗的效果是必需的,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自测血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自测血糖。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技术,尤其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病人自测血糖的方法是否正确,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的一致性。

2. 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生病或血糖>20毫摩尔/升(>360毫克/分升)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果空腹血糖高,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1~2天。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

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稳定。

3.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约120天内的血糖平均水平。目前已成为公认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检测方法。因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控制水平,美国和加拿大的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实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均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目前被当作评价糖尿病患者所采用的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如条件许可,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

尿糖和酮体的监测

1. 尿糖的监测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血糖监测。尿糖监测包括单次尿糖和分段尿糖监测。尿糖监测不能代替血糖的监测。因尿糖不能精确地反映血糖的动态变化,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血糖水平在肾糖阈值(180毫克/分升)之下时尿糖监测就不能反映血糖的变化。尿糖的控制目标应为阴性。对于接受血糖强化治疗处于药物调整期的患者,尿糖阴性时应依靠血糖监测来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

2. 酮体的监测

尿酮体的监测是1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这些患者尿酮体的检测阳性提示已有酮症酸中毒存在或即将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血糖的控制和及早控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任何糖尿病患者,在应激、发生其他伴随疾病或血糖超过16.7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均应进行常规的尿酮体监测。

胰岛功能评估

(1)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空腹血糖<9毫摩尔/升者适用)。

(2)精氨酸激发试验(空腹血糖<11毫摩尔/升者适用)。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对于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初步检查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1)眼:视力、扩瞳查眼底。

(2)心脏:标准12导联心电图、卧位和立位血压。

(3)肾脏:尿常规、镜检、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血肌酐和尿素氮。

(4)神经系统:四肢腱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

(5)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询问有关症状。

(6)血液生化检查: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电解质。

必要时做进一步检查,如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应进一步做眼底荧光造影。有下肢缺血者,可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疑有心血管病变者,可进行肌酐清除率测定。怀疑有神经病变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对于青少年发病的和怀疑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查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及血胰岛素或C肽水平等。对于有胰岛素抵抗表现的患者测定空腹血胰岛素等。

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1次。1型糖尿病患者如首次筛查正常,3~5年后应每年筛查1次。

猜你喜欢

尿糖酮体糖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血糖正常而尿糖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糖友检测尿糖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