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5-09-06万可梅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激发兴趣培养

万可梅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师作为学习能力的促进者,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随着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的速度快,教师作为学习能力的促进者,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还应引导他们进行“发现式”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多年来,教师多数习惯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多数情况下学生活动不足10分钟,即使学生参与较多的课堂,那些理解的关键话大多是教师讲,学生的思维空间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我认为,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教师应在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这样并不会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活动,是学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而且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不但是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充分调动,而且是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挥。

在課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发展,没有学生教学民主不行,在讨论问题中,让学生各抒己见,才能有创新,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会引发不少的问题,比如:花草树木的叶子为什么大都是绿色?馒头和桔子皮上长霉是怎么回事?酵母菌和面粉和后加热为什么变大?子女的相貌为什么与父母相似?……等生物现象,激发学生去探索奥秘的欲望。要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必须使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选用教学媒体的同时,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

现在随科技的迅速发展,教学媒体被运用到课堂上来,以往缺乏感性经验的事物,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生物课。但现在,放一段录象,便一目了然。比如在学习《人体生理卫生》中的“血液循环”,仅凭课本的文字,学生很难接受,但我利用活动挂图和心脏的模型,采用边讲解边列边列表的方式,学生很快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础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生物这门课,开设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更能开拓巡视的创新精神。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我国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已将生物科学(如:基因工程)列为各项重点研究与发展领域之首。生物知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国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学生有多种多样的精神生活需要,单靠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生物课外活动所接触的生物界,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无疑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扩大知识的横向联系,把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可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配合植物学教学,开展植树造林、育花种草、扦插和嫁接及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等活动;配合动物学教学,开展小动物的饲养观察;采集制作昆虫标本等活动。既生动有趣,又易于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还能启发学生全面、细心地观察和比较,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教学活动中去,给他们创造机会、创造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学生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做到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满足感,激发学习动机,支持学生创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巩固成绩;对于差生,要帮助他们提供咨询的机会,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和恢复学习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结论,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有意识地表扬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例如一位教师给学生讲“叶的形态”这一内容,本来通过学习了解,可知道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环境保护,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把孩子的思维约束到系统性、科学性的框框里。教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形状吗?”有的学生回答:“如果每片叶子都一样就不好看了。”有的说:“如果每片叶子都一样就认不出是什么植物了。”对学生来说,对这问题作出这样的回答很正常、合理,也有想象力,但教师却说:“同学们讲得不对,植物叶的形状是生活环境决定的。”然后举例说明(如仙人掌)。如果老师换一种说法:“同学们说得很好,很有意思,再从书上、平时所见的不同形状的叶子,引出叶子形状不同的原因,让同学思考是不是有道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见解。由此可见,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应当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能紧密配合,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能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立场和一份不懈的追求、进取。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唐晓杰等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2]《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胡明等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中学教育学》叶上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4]《中学心理学》顾明运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激发兴趣培养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