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焊焊接精度的控制

2015-09-04武万斌邢绍峰樊旭明

汽车工程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压痕制件焊点

武万斌 邢绍峰 樊旭明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点焊焊接精度的偏差主要是由于焊接变形造成的,影响点焊焊接变形的主要因素有:1)电极压力设定不合理;2)焊接件搭接存在间隙;3)焊接电极错位;4)焊接角度不垂直。从上述4个方面入手,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焊接精度。文章从4个方面对焊接变形的影响及控制分别进行阐述。

1 电极压力设定不合理的影响及控制

为保证焊点的熔核尺寸和焊点强度,根据金属的不同性能、厚度、焊钳承受力以及所用的焊机功率,电极压力设定不同,在一定的电极压力作用下,焊接时间与焊接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补充。但是,焊接变形主要取决于电极压力的大小。电极压力太小,电极对工件的作用力减小,电极与工件之间无法形成压痕或压痕较浅,工件间因压力传递失效造成压痕深度不够,如图1所示。电极压力设定较小,而焊接电流设定较大,会导致在相同单位面积内瞬间电流密度增大,热量急剧升高,金属受热膨胀无法承受较高的能量,电极压溃金属无法形成熔池,最终导致金属珠全部飞出,出现炸点现象,炸点后在工件上形成圆形孔洞,如图2所示,熔核尺寸和焊点强度难以保证。电极压力太大,工件无法承受较大的压力,造成电极与工件间及工件与工件间压力较大,工件木材变形较大,造成压痕深度过深,如图3所示,压痕深度过深会导致焊透率较高,焊点强度达不到使用要求。

通常,通过焊钳选型及现场焊接试验选取合适的电极压力,在压痕深度一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及焊接时间,通过DOE试验方法选取最优的焊接参数,最终保证制件变形量最小。

2 焊接件搭接存在间隙的影响及控制

原则上制件搭接不允许存在焊接间隙,但是在车型开发过程中,冲压件搭接面面形状存在公差波动,一般为±0.5 mm,单件面形状在公差范围内为合格,但是2个面形状均在公差范围内的单件搭接可能会存在干涉点及间隙;存在干涉点的部位同样会使其他搭接部位存在间隙,这样会导致制件与制件搭接不可能完全贴合,如图5所示。

制件存在间隙后进行焊接,一般薄板件会随厚板件发生变形,若为不同材质的搭接组合,强度低的制件会向强度高的制件方向进行变形。间隙大小为制件搭接处变形量大小,搭接处之外的变形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面形状存在干涉点产生的间隙,如图6所示。

制件搭接间隙直接会影响制件焊接精度,间隙大小不同会导致制件变形量不同,在汽车行业,制件变形量是影响车身精度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车身的一致性及稳定性,也是行业大力推广的2 mm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

3 焊接电极错位的影响及控制

电极压力是通过电极杆进行力的传递,电极杆错位往往是由于电极压力较大造成的。电极压力较大,电极杆承受不了较大的压力,会通过电极端面打滑,产生倾斜现象,这样会出现电极杆不对中现象,如图7所示。严重的会导致电极杆重叠,制件严重变形,若制件无法修复,可能会导致制件或者总成件报废,电极杆重叠,如图8所示。

电极帽安装在电极杆上,电极杆不能对中,导致电极帽无法对中,当上下电极杆接触时,由于电极帽无法对中,焊接电流无法100%进行传递,电极帽不对中相当于端面接触面积减小,使单位面积通过的电流密度增大,工件接触面轻微打滑造成被焊处金属膨胀,电极帽接触面轻微错位造成焊点一端深一端浅的现象,如图9所示。在电极杆错位严重但未造成重叠现象时,工件接触面严重打滑造成被焊处金属膨胀,电极帽接触面严重错位造成工件变形现象,如图10所示。工件扭曲变形后会造成焊点周围定位孔及安装孔精度的偏差。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电极帽的使用及电极杆的维护保养,避免焊接时产生错位,同时避免因焊接错位导致的总成件精度超差。电极必须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修复,以保持和恢复其表面的几何形状,修复同时也清除表面的合金及杂质。

4 焊接角度的影响

焊接角度不垂直,也会使电极不对中,产生上述过程中的情况,如图11所示。

搭接件存在间隙时,焊接角度不垂直会严重影响总成件精度,制件本身在不断的变化,焊接角度也随之变化的话会增加车身精度调试的难度,给车身精度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采集更多的数据来弥补缺陷,这样会导致车身精度调试进度滞后,影响项目周期。

在初期布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人工焊接。因为焊接角度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部位尽量采用机器人进行焊接,机器人焊接角度是一定的,只要保证制件的一致性及稳定性,车身精度就可以控制。

5 结论

综上,焊接中发生焊接变形主要是由于电极压力设定不合理、焊接件搭接存在间隙、焊接电极错位、焊接角度不垂直造成的。要从焊接试验、车身精度现状、公司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不要盲目按照一些标准及技术执行,应选择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控制,同样根据现状制定适合公司的标准,避免因上述缺陷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压痕制件焊点
Type-C外壳成形工艺及级进模设计
U形件弯曲整形模设计
牙科氧化锆陶瓷压痕尺寸效应模型评价*
牙科氧化锆陶瓷压痕尺寸效应及其真实硬度确定方法*
SABI333焊点拉伸性能及晶界对焊点拉伸性能影响
不同分模线位置对尾端板成形性的影响
兼顾鲁棒性的多目标焊点自适应优化方法*
热成形模具的托起机构设计
汽车白车身焊接强度检测
整车焊点失效预测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