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探微

2015-09-02张玉香

甘肃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内涵基础

张玉香

【关键词】 创新教育;内涵;思维;课堂教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49—01

新的课程标准,秉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汲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把思维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坚持不断探索语文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固步自封,能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始终适应时代的进步。这种精神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标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学习,学会合作创新。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很多老师的做法就是创新,“创新”这个词,几乎可以说是与课改相伴前行的一个关键词。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丰富和完善。

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这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加工、加工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

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创新激情等因素。

二、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获得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质的提升是课改追求的目标。

创新思维,就其本质而言,它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思维的最终结果。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必须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二是要严格地遵循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要实事求是,充分地考虑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四是要以坚实的、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对客观规律的充分认识,没有牢靠的知识经验做基础,“创新”就会变成盲人瞎马式的万箭乱发。

其次,创新思维常以思维主体已有的背景知识为思维原料以贮存于大脑的先例模式为思维依据;以理性的、逻辑推理式为思维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课堂创新的片面化、形式主义。

三、实施创新教育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的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继承只能是机械的重复,不会有生命力。创新教育是对优秀教育传统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绝不能否定过去的一切,只能否定那些陈旧、僵化、过时的东西;绝不能去掉传统的优势,只能去掉劣势;绝不能走极端,用一种倾向搅合另一种倾向。

2. 打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中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丝毫不能放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打下做人的基础,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基础并不意味着教师用“ 填鸭式”、“ 灌输式”教学,也不意味着学生只是接受性的学习,而应当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丝毫不排斥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打基础与创新之间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内涵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