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学分享交流中师幼互动有效性

2015-09-02沈一心

关键词:师幼互动科学教学策略

沈一心

摘要:如果说观察、探究是一个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的过程,那么,分享交流是一个教师主导参与下的幼儿主动学习过程。本人聚焦科学教学中的分享交流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试图在教学诊断中积累符合领域特点的师幼互动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师幼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90-1

一、师幼互动策略之——“追问”

分享交流是科学教学中师幼互动的难点,难就难在它的不确定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其中,追问是重要策略。不能抱着把大问题抛出了,幼儿答到我预设的点就回应,没有答到就忽略。有效的追问,可以让幼儿的表达更充分,更能体现科学在于实证的魅力,对于事物的状态会了解更透彻。

案例:大班科学《观察蚯蚓》,观察蚯蚓后的分享交流:

师:说说你观察到的小蚯蚓是什么样子的?

幼1:蚯蚓长长的;幼2:像一根弹簧枪;幼3:像一条蛇;幼4:身上有花纹。师:蚯蚓身上的花纹,也叫“环节”,它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环节……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幼5:头。幼6: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师:环带。教师讲述环带……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抛出的主要问题是开放的,幼儿的回答是多角度的,能够看出孩子经过仔细观察并有独特发现。对于幼儿的回应,教师只对幼4和幼6的回答有回应,其他仅简单肯定,没有经过互动让表达发现走向深入。这几个地方,适合回应的方式是追问和进一步的重点观察。幼2说,像一根弹簧枪,教师可追问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也许看见它一屈一伸的,像一根弹簧。这不正是蚯蚓身体有环节的原因吗。幼3说:象一条蛇。教师可以追问:哪里觉得它像蛇呢?也许,孩子从细细长长的外形看像蛇,也许,孩子从蚯蚓的扭动看像蛇,教师可以在倾听中梳理蚯蚓的运动方式。幼5说:头。蚯蚓的头和尾还真是分不清,都是尖尖的。如果我是教师,我会追问:怎么看出来哪是头?哪是尾?

总之,在观察、探索后的分享交流中,要善于捕捉幼儿表达中的各种信息,在幼儿表达不清时追问一下,可以引导幼儿表达清自己的发现或思考;在发现思维火花时追问一下,可以发现一个独特视角。分享就是一个幼儿教幼儿的机会,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的过程。有效的追问可以做到。

二、师幼互动策略之——“自主提问”

幼儿自主提问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幼儿兴趣、好奇心的学习方式,这种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方式,对于教师又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挑战的是教师的知识量,然后才是教学策略、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案例:中班科学《认识青蛙》,在观察青蛙外形特征后,教师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关于青蛙,你有什么问题?

幼1:为什么青蛙有时在水上,有时在荷叶上?幼:2:为什么青蛙长大后穿上绿衣裳?幼3:为什么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幼4: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幼5:为什么青蛙的舌头很长?

在这个片段中,成人世界习以为常的现象,却极大地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用生态学的理念,能够帮助教师解释这些问题。在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中,教师先要从科学知识方面有正确的反应,然后才是互动的策略。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做如何回应的判断。有的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图像呈现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的角度,在师幼互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有的则通过教师的深入浅出给予回应;有的可以作为接下来的探究课题。由此想起以前对于教师的要求“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并不过时。教师的有效回应,是保护、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好办法。它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孩子,而是,你知道,你才会清楚怎样引导孩子,不误人子弟。

三、师幼互动策略之“争论点”处理

分享交流中教师先要做个好听众,然后才有恰当引导。在探索实验型的科学活动中,操作实验后的结果也许会和预设有出入,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结果归为正确与不正确,出现的争论点可能就是班级幼儿的能力差异构成,要把这种不一致作为一种资源来运用。通过对不同观点的的倾听和再验证,教师可以更好地做好学习指导。

案例:大班科学《镜子的秘密》,幼儿自主探索使用辅助材料将玻璃变镜子:

1.厚厚的卡纸实验结果:24名幼儿中,有1名幼儿认为卡纸遮挡无效。

师:你来试给大家看看。幼:是不像真的镜子那么清楚。师: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它能照见人像吗?幼:照得见的。

2.镂空的窗纱实验结果:24名幼儿中,1名幼儿认为网格纸遮挡也有效。

师:试给大家看看。在幼儿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她把看得见玻璃对面的手指理解成看得见人像了;师:哦,透过玻璃看得见你的手指,说明什么?对,玻璃透明。遮挡后能看见人像吗?所以你的实验结果也是窗纱遮挡不成功。

不同的见地是种资源,倾听才能了解和引导。教师不可以简单地把幼儿的实验结果归结为正确与不正确,结果背后更精彩。通过对几种个别观点的再验证,从卡纸遮挡不如真的镜子清楚,教师了解到有的孩子走得比预设快一点,要鼓励他的独特发现;从绵纸遮挡隐隐约约看得见,让大家感受科学实验需要细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透明”和“照见”的混淆,可以了解有的孩子会走得稍慢一点,教师需要等待,帮助一下。能这样比较舒展地和孩子猜测、实验、验证,源自教师从孩子判断结果的背后,愿意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科学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