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性报道与影片《惊天大阴谋》
2015-08-29陈嘉旭
陈嘉旭
【摘要】本片《惊天大阴谋》由艾伦·J·帕库拉执导,围绕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水门事件”拍摄的电影。本文结合影片,从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和调查性报道方面,有侧重地分析该片所反映出的传播学理论,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后,调查性报道在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众传播;调查性报道;水门事件
有学者认为文化工业“通过大众传播和宣传媒体操纵了非自发性的、虚假的、物化的文化,成为通过娱乐方式欺骗大众、支配大众意识的工具”。大众传媒的悖论与困境因为关系着文明传播平衡的建立而成为备注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大众传媒真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真的会引起当代社会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吗?影片《惊天大阴谋》中展现的“水门事件”则一度使得美国总统尼克松终止了自己的美国总统生涯,也一度成为美国政治丑闻,其社会影响不言而喻。
一、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之一 ——传播信息,监测环境
大众传播为人类提供了了解环境的窗口,对社会和自然环境进行监测,因而常常被称为“瞭望哨”、“守望者”或“社会雷达”。同时,大众传播也组织关于经济、法律、交通等信息的流通,以满足各种受众(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新闻传播在这一切功能上发挥的作用尤为巨大,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价值规律、政治环境以及受众需求,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让受众及时了解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咨询,就是典型的信息传播。
二、调查性报道与《惊天大阴谋》
大大众传媒的迅速普及对公众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影片《惊天大阴谋》中,由于《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在“深喉”的帮助下,报道该“丑闻”,导致尼克松不得不自动终止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调查性报道虽然又称“揭丑报道”,但从其意义出发,并不在于揭丑,而是本着立足现实的出发点。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两位年轻的记者罗伯特·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通过报道“水门事件”,不仅仅还原给大众最真实的信息,还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泛滥的当代,信息本身作为基础的因素,其准确和真实是尤为关键的。拉斯韦尔曾提出大众传播“五要素说”: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拉斯韦尔将主流西方传播学分为五类:研究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研究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研究传播渠道的“媒介分析”、研究传播对象的“对象分析”和研究传播效果的“效果分析”。一般大众无暇对“谁说”细加分辨就全盘接受了传播者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因此造当代传播机制的结构性失衡和紊乱。
无论是影片反映的“水门事件”还是“深喉事件”都可以看出媒体的力量既是无形的又是强有力的。“水门事件”成为调查性报道的标志,但从事调查性报道工作的确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因为作为媒体很难做到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如何去平衡报道中的极端和负面是媒体需要慎重去把握的度。
【参考文献】
[1] 毛 峰. 传播学概论[M].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段 勃. 调查性报道概念辨析[J]. 当代传播,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