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车,向着爱情奔跑

2015-08-29毕雪琳

中国铁路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火车爱情女儿

火车,向着爱情奔跑

火车和汽笛声充斥着我的生活,钢轨和机车的奔跑占满了我工作的所有空间,与铁路结了这一生一世的情缘,如果唯美地看去,作为铁路大家庭的一员,我仿佛是生活在童话故事里的人,五彩的日子里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浪漫与惊喜。

火车一旦跑起来,就像拉开了一场精彩戏剧的大幕,那么多的人蜂拥而来,纷纷向你展示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那么多的人间悲喜就在这个逼仄浓缩的站台上演出了。

在远远的凝视里,你可以感动得一塌糊涂,而近距离看去,你只看到旅客眼中的茫然,和粗重的喘息声,你的汗水流淌在每个出发的路口,却与他人的生活隔着山与水的距离。

确确实实,我那么地崇拜、喜欢火车和钢轨,打小时候起,我就依恋着它,因为它提供着连接外面世界的无限可能。只有走近铁路线,所有的想象和激情,才可能找到现实的支点。几十年来,爱就这样慢慢地沉淀和积累,看着长长的绵延无尽的铁路线,永远没有疲倦厌烦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我愿意沿着铁路线,一直走下去,走到哪里停歇在哪里,待够了以后,再接着出发,去往下一个陌生的车站和月台。

以诗人的眼看去,钢轨含了万千的情感,奉献与付出,等待与包容,相思与重逢,是情人的那声呼唤,是母亲的温暖胸膛。火车那么欢快地跑来跑去,它每天都在追赶什么呢?如果可以让铁这个金属讲话的话,它肯定要说,我是在追赶爱情,追赶那火一样的感情和水一样的柔情。为什么不呢,钢铁从火里煅烧,在水中沐浴,在反复的锤炼里,它激荡起一阵阵奔跑的飓风,渴望拥有世间所有美丽的感情。只要有爱情,有憧憬和守望,有心里熊熊燃烧的那团火焰,它就会一直追赶下去,绝尘而疾行。

火车扛着追赶伴侣的旗号,一路奔驰,按捺不住的激动,随着风笛的一声长鸣,呼喊而出,天地间都是它的专属领地。爱情就是这人间的烟火啊,在炊烟袅袅里升腾,是山水间的灵气滋养了爱情的至真至纯,于是,为了守候每一个爱情的降临,火车不舍昼夜地奔跑着,仿佛除了赶赴那个美丽的约定之外,它心无旁骛,别无所求。

火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寻找与分离,相遇与错过,出发与回归。爱情的雨纷纷下,人生的火车依旧穿梭往返。原来,成长和美丽,都在匆忙的奔跑里。

浪漫到极致的诗人徐志摩笔底不由发出叩问:“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驼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赘!”在“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的这份意境里,世间的不堪和痛苦,全由着火车驮载而去。累吗,苦吗,不发一言的负重,为着哪般?

铁轨,像极了人的两足,只是如同哪吒似的,蹬上了两个风火轮子,变身为人间的神通,世上的勇汉,一路风风火火,任凭日月旋转、沧海桑田的变幻,记忆被牢牢地锁定在两条平直的钢轨上,抹不去的动荡和奔波背后,是沾染泪水的燃情岁月,是爱与恋的交织,悲与喜的转合。

《周渔的火车》,一部非常意识流的影片。影片像诗一样的朦胧,若诗一样的,连时间顺序都颠倒和错乱。那首陈清写给周渔的诗,冠给影片一个深刻主题,而火车则成为了最佳载体,承载着整个影片的命运和人物性格,凸显着诗的外在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具体,与生活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人们竟然忘了,我们是在追赶爱情,还是在追赶火车。

影片中的周渔因为一首诗爱上了诗人。她的爱情似乎只为诗而产生,她怀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爱情里。一周两次的火车旅程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个个呼啸而过的火车的镜头,象征着什么,又在向观众传达着什么,是追求,是梦想,是超越,还是躲避,总之,难以说得清楚。每次火车的出现,都是周渔去陈清所在的城市,似乎喻示周渔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和冲动,而这种冲动的来源是一种非常癫狂的爱情。她已然脱去一个少女的稚嫩,她的爱情需索非常成熟淡定,她要的就是那份生活里脆弱易碎的美好,美好的人间仙境里,飘荡着世间男子不变的钟情。

她为诗和诗人而痴狂,任自己尽日在火车上纵情,频繁地在两地之间,积蓄爱的能量,仿佛追火车,已是她美丽爱情的归宿和模式,因为火车联系着她和她的两个男人,联系着她的爱,她的情,她的飞越的梦想。

奔跑和爱情联系起来,诗歌和世俗对立起來,真情和薄意负心角逐,尊贵和卑微较量抉择,意义在不断地消解和萌生,而我们能做出的选择有限,甚至少得可怜。我们渴望超越自身,像周渔那样奔跑起来,不为着什么具体的目的,就为了心底的那份呐喊、那份热望,和一份单纯的真、一份执着的善,脱离生活的伪、现实的恶。

想要找寻什么,或是想要发现什么,火车是最好的渠道。女作家安妮宝贝,总是在旅行中写作,获得小说灵感和人物素材。写作的过程,也是她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的过程,情感湿润如水,她用笔蘸着这现实的水滴,不断挖掘出人性的深井,那是一眼由火车的奔跑、发酵而成的佳酿。离开火车,安妮宝贝便不再有那么好的才思喷涌,那么快而轻易地进入人物内心,发现人物心底的决绝和无奈。有时,只有分离,才能检验出一个人的真正质地。

永远在路上的我们,宛如赶赴列车的旅人,在某一个站台,我们分离,在下一个车站,我们聚合,我们时而涕泗滂沱,唏嘘难舍;时而久别重逢,喜极而泣。

火车意象,在生活里扎下根来;变化不居的现实,都在火车的追赶里,图腾出厚重的美来。走吧,该去的尽管去,该走的尽管走,这是宿命,也是天意,没有人能躲得开、逃得了这一节节生活小火车的开行和追赶。

在站台上,看见一个少女蹲在地上,掩面哭泣,列车的窗口内,是一个清秀男子木然的表情。离别分手的创痛,裂开一道道口子,往里倾倒着苦涩酸辛,像早先硬质火车票检票时剪出的那个小豁口,一旦登乘列车,心底便有了难愈的痛、难舍的情。出发,是遗忘,也是记得。

“因为爱情,我们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有了火车的奋力追赶,爱情在人世间,生根开花,此生都是有情天。

爱情的火车,驶过来,带着汽笛的欢悦长鸣,可爱的羞涩欲逃的人儿,收拾起惴惴不安的心情,勇敢地启程赴约吧!

中年的风景

“中年”,一个曾令我憧憬又些许畏惧的词语,作为女人,是那么渴望永远年轻下去,所以对中年有着天然的抵触与敌意,可当它应约而至时,我竟然有了微颤的感动,这岁月的馈赠,原本是含有深意的啊,中年熟极而流的自在而安,让四十一岁的我,不由得执手加额相庆了。

在中年笑吟吟地向我走来时,我突然间有种尘埃落定般的释然。以前那种心累的感觉渐渐淡去,不再与自己和别人较劲了,放自己一马,仿佛是倚老卖老似的,觉得自己够资格去享受剩余的人生了,没必要苦着自己、逼着自己做一些劳而无功的事情。心底的苦涩和悲伤,都被逝去的岁月,酿成了醇酒,在中年的岸上,只看见风清月白,真是识尽愁滋味后的“天凉好个秋”了!

生活的紧箍咒,到中年的门槛上,也网开一面,松掉了几个尺码,苦寒已去,有了种跋涉过后的暗喜与欣慰。是啊,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那些青春时节踉踉跄跄的日子终于趟了过去,好也罢,坏也罢,只要生命还在,爱情、亲情还在,一路上丢失的东西再多,也随它去了。俗话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中年人由此才有了大格局。在一天天如飞的日子里,我渐渐体会到“人生,如光阴之羁旅,百代之过客”的飘忽和无常,于是我倍加珍爱着这饱满日盈的中年岁月,活着,幸福地活着,感恩地活着。

步入中年,与女儿的“战争”停歇了,我不再对女儿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指责了,更不再越出她的能力和兴趣去强求,也不再拿她与别的孩子比来比去,那种懊恼和心浮气躁的情绪一扫而光了。我看到的是一位个头超过自己的亭亭少女,有着聪颖的思想和玲珑的心思,我越来越愿意去倾听女儿的歌声和有趣的谈吐,我变成了女兒的粉丝,跟着她学时尚、追时髦,在长大的女儿面前,我由以前威严的老师一转而为她听话的“学生”。这是一种无比幸福的感觉,我沉浸其中,如同捡了一个金元宝。女儿俨然成了我的美容顾问、时装顾问、发型顾问、健身顾问……她希望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妈妈,与我的初衷不谋而合,我们像两个铁瓷的闺蜜,在女儿有限的假期里形影不离。

我是那么喜欢听到,来自女儿的一句句表扬:“妈妈,你这身衣服很漂亮,显得你倍儿年轻!”“妈妈,这几天你的腿显瘦了哎!”“妈妈,你不老,你头脑很灵活嘛!”在女儿的鼓励和指点下,我一扫中年妇女的灰暗和老土,按照女儿的示范,学着活得年轻、活得有激情。我庆幸有这么一个可爱懂事心疼人的女儿,伴我左右,有了她的成长,我即便衰弱滞钝又有何妨。

于是,在生命接力的传递里,中年的我更深地懂得了当年的父亲,为何那么推崇我,将我视为他的骄傲。我明白了在与父亲下象棋时,为什么每每当我获胜时,父亲会笑得那么开心,就像他得了大奖一样,一边笑一边朗声说:“哦,将死了啊,呵呵,我输了输了。”父亲那么喜欢听我天马行空地发表意见,在他眼中,他的女儿是那么志向高远、逻辑清明,而且从不欺瞒、作假。我爱女儿就像当初父亲爱我,都是那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许,是人性天伦里一代代亘古不灭的生命火种和文化之魂。

中年就像是小溪汇聚后的一条河流,河面宽阔,波光潋滟,风和日丽。它是人生渐入佳境的痴酣,我青春的叛逆,经过岁月的洗礼,华丽地转身,由莽撞懵懂、不安分变为现今中年的安然顺从,我妥帖地找到了自我生命的价值所在,并将它好好安放。在薄霜涴鬓时,对着明镜里的白发,问自己所愁何来,只管尽自己的本分,听天命的驱遣,狂妄与自欺都要不得。一部《西游记》就是人生的写照,返璞归真,修成正果,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和波折,所以顺风顺水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生几番风雨,世间几度秋凉!

中年的风景如同立秋节气,出得热闹,也入得清静。“人”的一捺,到中年才得以最终书写完成,原来以前的任性负气、年少轻狂,全是“人”的那“一撇”在作怪,“一撇”离了“一捺”的支撑,所以孤立无援、轻飘发虚,步子不稳。

步入中年,从不惑开始,我找寻生活的真相,对生命郑重地顶礼膜拜,褪去被物质包裹的硬痂,与心灵进行深度访问。我喜欢上了中年的恬淡自适,我喜欢上了中年享受生活的那种痴迷,我喜欢上了中年边看风景边垂泪的感伤,我喜欢上了中年承上启下的生命力量。

美国作家沃尔特在《人生40才开始》里这样说:40岁是令人羡慕的年龄,40岁之后的工作将变得轻松而愉快,娱乐将变得越来越丰富,时间也越来越充裕,闲暇的时光也延长了。所以说,人到中年,好日子才渐次展开,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许多想做而未做的事情,现在可以去实现了。物质的基础已经竣工,中年该是实现人生梦想、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中年的风景,不是顾影自怜的感喟衰老,而是老且益壮的达观坦荡,好好爱自己,从中年开始;真正懂得生活享受生活,亦从中年开始。中年的我们,眼界开阔,胸襟宽容,洒脱地抛开名利的枷锁,欣欣然关注于心灵的快乐如何激荡潮涌,在“浓睡不消残酒”时,喜看中年海棠的“绿肥红瘦”。

作者简介:毕雪琳,女,生于1972年8月,祖籍安徽当涂,现居山西大同,在太原局大同电务段工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散文诗歌240余篇。

猜你喜欢

火车爱情女儿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女儿福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