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2015-08-28闫承祥张晶晶
闫承祥+张晶晶
[摘要]天祝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由于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呈现出混合的特点。在天祝亲属称谓中还体现出“舅权至上”的特点。
[关键词]天祝;汉语方言;亲属称谓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16-02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生活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由于天祝独特的人文语言环境,受语言接触影响的程度较深,因此语言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天祝方言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藏语方言。在汉族聚居区,人们交流往往用汉语(即天祝话);在藏族人口多的地方交流仍用藏语;在交流、贸易过程中,已有不少人掌握双语,能用双语交流,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交流中仍用藏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汉语和藏语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方言词汇,亲属称谓词也不例外。本文从天祝方言亲属称谓的实际出发,根据田野调查的内容,以汉族方言为重点,附带藏族方言,主要探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在天祝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有两种,即藏语系统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系统的亲属称谓。而藏族的汉语亲属系统的称谓是藏语的亲属称谓与汉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一个中介,虽然名称上不同,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汉藏通婚的家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难以分出是属于哪个系统的称谓,是一种混合且混乱的称谓,但能清楚地把亲属关系表达出来。藏语中的亲属称谓是分血统的,有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总体特点
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及文化渊源,天祝亲属称谓词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体而言,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汉、藏语亲属称谓融为一体,混合使用。如:在一汉族家庭有孩子称父亲为“阿爸”,称母亲为“妈妈”。在这两个称谓中,前一称谓是藏语中称父亲的称谓,而后一句则是汉语中对母亲的称谓;在一些汉藏通婚家庭中,亲属称谓呈现出汉藏亲属称谓共用的特点。另一方面,总体上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但也有特殊情况:其一,长幼称谓不对称。在亲属称谓中,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及其配偶时,都会把比自己大的称之为“排行+哥/姐”,而称比自己小的则直呼其名。其二,与父母关系不对称。在当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中孩子一般都和母亲一方的亲属关系亲近,而和父亲一方的关系相对疏远。
(二)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具体分析
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继承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其一脉。亲属称谓分为血亲、姻亲两大类。血亲下又分两类:宗亲(直系和旁系)和外亲。下面对天祝方言中一些亲属称谓词作一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中,一部分词汇与普通话完全一致,有些是独立出来的,藏语称谓词则单独存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词汇也在演变过程中积淀,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亲属称谓。以下将从表中所反映出的内容逐一分析,从中找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1.音节差异
与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词相比,天祝亲属称谓词在音节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首先,在对直系亲属的称呼中,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单音节词,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则是双音节词。例如:对“祖父”一词,天祝话称之为“爷”,普通话称之为“爷爷”;对“父亲”一词,天祝话称之为“爸”,普通话称之为“爸爸”;对“姐姐”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姐”,普通话称之为“姐姐”。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妈”、“哥”等。
其次,在对旁系或外亲亲属的称呼中,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双音节词,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则是多音节词。例如:对“姑爷爷”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姑爷”,普通话称之为“姑爷爷”;就“舅爷爷”一词,天祝话称之为“舅爷”,普通话称之为“舅爷爷”。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姨爷爷”等。
最后,一些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都是双音节,但二者叫法不同。例如:“姑妈”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大娘”,普通话称之为“姑妈”;“岳父”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外父”,普通话称之为“岳父”。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岳母”等。
2.构词语素差异
与普通话的亲属称谓词相比,天祝亲属称谓词在构词语素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妻子的姐妹的配偶”这一亲属称谓词为例,天祝话中称其为“挑担”,而在普通话中则称之为“连襟”。有人做过形象比喻,“挑担”就是挑着的担子的左右两头,彼此联系。
3.词缀的差异
词缀,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个词的词前或词尾添加一个字或两个字,用来描述这个词。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有不少加词缀的。
(1)前缀“阿”
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有不少词在前面加词缀“阿”。例如“阿舅”、“阿代(姐姐)、阿偶(哥哥)、阿奶(姨娘)”等,都是用“阿”作为前缀。在所展示出的天祝藏语亲属称谓中,基本上都有“阿”作为前缀。“阿”字做亲属称谓词前缀,在此可视为天祝方言的特色。
(2)前缀“尕”
“尕”字在汉语字典中解释为“方言用法,意为小的意思”。顾名思义,把它放在亲属称谓词前,就是为了说明最小的意思。例如 “尕阿舅”、“尕兄弟”、“尕阿偶(小哥哥)”。在天祝方言中,“尕”字还有心疼、可爱的意思,用它来当词缀,既能表现出长幼之分,同时还能说明你对此人的评价。
(三)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中的“舅权至上”
在天祝方言中,称呼舅舅基本有两种叫法,即“阿舅”和“阿阳”,体现出一种“舅权至上”思想。
舅权虽然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平稳过渡的一个中间环节,但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过显赫的地位。在天祝这个藏族聚居地方,舅权在人们生活中都有体现。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产物,以其自身的优势体现在当下天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舅权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体现。舅权是舅舅对外甥的特殊权利。舅权所体现的是一种权威,这不是社会所规定的,也不是每个民族或种族都有的。舅权是亲属称谓制度的一种表达,是一种现象:在子女结婚、出嫁时,都会请舅舅出面,由舅舅来主持;在家庭中,丈夫早逝后,女方家的大事会与舅舅商量,由舅舅定夺;孩子升学等事宜,舅舅都要送礼等;孩子结婚的时候敬茶除了要敬父母,还要敬舅舅、舅妈;舅舅的子女也比母方子女权力大。虽互称姑舅,但把舅方的子女称为“上姑舅”,以显示舅权。作为一种习俗,甥舅之间还保留着部分权利和义务,婚丧大事都由舅舅做主。
二、普通话对天祝亲属称谓词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的联系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益密切。在此过程中,县城最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农村原有的亲属称谓词也受到影响,发生变化。普通话作为共同语,在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等传播媒体中被普遍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天祝方言势必会受到影响,方言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使用范围将日渐缩小,而与之联系紧密的亲属称谓词也会受此影响。就天祝一地为例,在天祝柏林牧场,原先当地民众主要使用语言为天祝方言、安多藏语。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电视广播、普通话普及的影响,使用这两种语言的比重越来越小,且这些语言使用者多数为老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用这些语言的人越来越少。
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天祝方言及其亲属称谓词在今后的作用和使用范围必然会受到一些限制,但不会被消灭,因为一种方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种损失是巨大的、难以衡量的。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雒鹏.悠扬的乡韵——甘肃方言民俗[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3]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乌丙安.民俗学丛书[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5]天祝县志编委会.天祝县志[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
[6]杨扬.天祝方言词汇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7]雒鹏等.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J] .丝绸之路,2013,(22).
[8]杨才让塔.论舅权在天祝藏族婚俗中的遗存[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9]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