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词浅析

2015-08-28张晶晶闫承祥王丹

丝绸之路 2015年8期

张晶晶+闫承祥+王丹

[摘要]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词常用从夫/妻称谓、从子/女称谓、从侄子/女称谓和从孙子/女称谓等模式。本文主要从这类词的构成和语用方面来分析从他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关键词]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多功能用法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10-02

“从他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指的是说话人(发话人)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同样也是自己的亲属)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语言现象。它除了一般亲属称谓具有的区别男女、长幼和亲疏的功能外,还可以表达出亲近、疏远、委婉、尊敬、平等、歧视等情感诉求,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使用一般的亲属称谓传递的信息要更多。

从他亲属称谓的产生和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密切相关,其中主要是受宗法制度、道德观念和婚姻制度的影响。甘肃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因此从他亲属称谓呈现出多样的色彩。

从他亲属称谓在使用时受范围和辈分的制约。从范围上看,从他亲属称谓多在一个家庭内部使用,从辈分上看,则多适用于平辈亲属或上下各差一辈的亲属关系中。在平辈的婚烟关系中,已婚男女在没有孩子时,对于长辈亲属和年长于丈夫/妻子的平辈亲属的称呼,大多使用从夫称谓或从妻称谓。已婚男女有了孩子以后,从夫称谓或从妻称谓更多地被从子称谓代替。在这上下各差一辈的血缘关系中,还可以派生出从父称谓、从母称谓。

一、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的分类

按照从他亲属称谓赖以产生的角色关系,我们可以把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分为:从父/母称谓 、从夫/妻称谓、从兄/姐称谓、从弟/妹称谓、从子/女称谓、从侄子/女称谓、从孙子/女称谓。本文主要探究甘肃方言中使用最多的从夫/妻称谓、从子/女称谓、从侄子/女称谓和从孙子/女称谓的多功能用法及特点。

(一)从夫/妻称谓

女子在结婚之后,会随丈夫称公公、婆婆为“爸、妈”,这是从夫称谓。从夫称谓的对象可以扩大至对方所有的亲属。一般情况下,男女结婚以后,对于对方的长辈或平辈,都随对方称呼,所以对亲戚的称呼对于夫妻二人来说是一样的,直接可用对方惯用的亲属称谓语而不需加特别的标记。

甘肃汉语方言中从夫称谓一般分背称和面称,“公公”和“婆婆”是背称或引称,面称是从夫称“达达/爸”和“妈”。“丈人”和“丈母娘”是背称或引称,从妻称“爹、爸”和“妈”等。但甘肃方言中面称“岳父、岳母”一般用“姨父”、“姨娘”等,反映了古老的交表婚制度。

(二)从子/女称谓

从子/女称谓,又称从儿称谓,夫妻生育了孩子之后,往往会用从子/女称谓来称呼自己的配偶或其他一些亲属。主要表现在对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的称呼上,例如面称丈夫的哥哥时用“他几爸”、“娃他几爸”,在面称妻子的哥哥时,用“他舅舅”、“娃他舅”等。

据调查材料,我们发现女性用从儿称谓称呼丈夫的兄弟姐妹比男性用从儿称称呼妻子的兄弟姐妹的情况要多,这可能是受传统道德中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造成的。在古代,尤其是贫苦人家的女子,往往没有正式的名字,嫁人后,被人称呼时,常常只能被从他称呼为“孩子他娘、娃他娘”等,而她们在称呼夫家其他平辈亲属时往往更多地使用“伯、叔、姑、婶”等从儿称谓,连从夫称谓都用得极少,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在甘肃庄浪、镇原、庆城等地方言中,夫妻(尤其是中老年夫妻)互相面称很少叫对方名字,或者白搭话,或者以孩子的名字(以长子/长女名为多)互称彼此,这种以长子为中介人互称的方式主要受封建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

(三)从侄子/女称谓

此类从他亲属称谓语主要体现在说话人与自己的侄辈说话时谈及某一亲属的情形中。如一妇女对她侄子说:“你三达说你要高考尼,三妈我来把你看嘎。”(甘肃泾川方言)“你三达”是该妇女在称呼自己的丈夫时所用的从侄子称谓,受话人“你”是她本人的侄子。“三妈”在这里是站在“他”即说话人侄子的角度指称说话人自己,也是从侄子称谓。侄辈与自己的孩子同属一个辈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来,从侄子/女称谓可以算是从子/女称谓的延伸。

(四)从孙子/女称谓

从孙子/女称谓是指爷爷奶奶在称呼自己的某些亲属时使用孙辈的称呼。当爷爷奶奶与孙子/女说话时谈及某一亲属时,常站在孙辈的角度使用称谓。如陇东等地,年老的妇女在背称或面称自己儿媳妇时常说:“孙子/女乳名+他妈”,如“尕平儿他妈”。

从上面的举例来看,这些从他称谓词可分为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两种。单一结构即一般说的原形结构,多是单音词。如面称“岳父”、“岳母”有“爸”、“妈”或“爹”、“妈”。复合结构如“他爸”、“他妈”类,是在核心亲属称谓词的前面加上限定成分,常见的模式是“你/他/我/咱等+核心亲属称谓词”。核心亲属称谓词内部结构形式有三种,一是重叠式的,如“爸爸、达达、妈妈、哥哥、姐姐、舅舅、娘娘”等,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相比单纯词“爸、达、妈、哥、姐、舅、娘”,在交际过程中更显亲切。二是附加式的,如“小姨子、小舅子、阿姐、阿娜”等,这种形式由词根加词缀构成。三是复合式的,如“婆哥、几妈、妻姐、姨娘”,通常是在核心亲属称谓词词根前加上某些限定成分。

二、从他亲属称谓词的多功能用法

(一)指示性别、年龄和辈分

从他亲属称谓对年龄的指示比较模糊,如称呼丈夫的兄弟用“他二叔”,从这个称谓词上无法对被指称人的年龄进行精确的定位,但可以较为清楚地反映出被指称人的性别和辈分。除了较为特殊的情况外,亲属称谓一般都带有指示性别的功能,而从他亲属称谓中包含着核心亲属称谓,所以也可指示性别,如“达达、姑父、舅爸”等词是对男性的称呼,“娘娘、阿妈、姑婆”等则是对女性亲属的称呼。

从他亲属称谓多适用于平辈亲属或上下各差一辈的亲属关系中,所以从说话人的使用上可以看出说话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的辈分关系。如一般称呼妻子的姐妹用“娃他姨娘”,称呼丈夫的兄弟为“娃他几达”,这类从他亲属称谓说明说话人与被指称人之间是平辈关系,与说话人孩子之间是长辈关系。

(二)指示亲疏关系

亲疏关系的指称在从夫称和从妻称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在甘肃大部分地区,一般男女朋友结婚前多用“姨父”和“姨娘”来称呼对方的父母,当代也有结婚后用“爸”或“妈”的称呼,从中可以看出关系的亲疏。在家庭内部,公婆面称儿媳常用“孙子/女乳名+他妈”的从孙子/女称谓格式,媳妇面称公婆如用“子/女乳名+他奶奶/爷爷”的从儿/女的称谓格式,可以看出婆媳关系的亲疏;在公婆和儿媳关系较融洽的家庭里,儿媳则直接称公婆为“爸/妈”,公婆则用儿媳的乳名来称呼儿媳妇。

(三)指示亲属等级关系

亲属等级关系是指在辈分、年龄、社会地位等方面具有长幼尊卑差异的关系。由于双方年龄、辈分上的不对等,长辈与晚辈使用的称呼是不同的。晚辈对长辈一般只能使用亲属称谓,并且受到严格的辈分和亲属关系的限制以表尊敬。长辈对晚辈则既可以用亲属称谓,也可以称呼其名或用其他昵称称呼。如一男子对其儿子说:“尕平儿,别把你三娘镜子摔坏了。听着么,兔崽子!”但是从他亲属称谓有时会违反这一等级关系,如上文所举的公婆面称儿媳所用的“孙子/乳名+他妈”的形式就是用从孙称谓以降低自己的辈分。

(四)维护地位

一个人的亲属地位被确定后,家庭内的其他亲属都可以根据这种地位来称呼他,例如某人是长子,其弟弟妹妹们称他为“大哥”,父母也可以称他为“你/他+大哥”,从他称谓就是这样通过“地位”来实现。在甘肃很多地区,成年男女结婚以后就很少直呼自己或配偶弟弟或妹妹的名字,如一般面称丈夫兄弟的妻子为“他几婶/他几娘”,面称妻子的姐妹为“他姨娘”等,这是一种用从儿称谓来表示对弟、妹礼貌、尊重的表达形式。当成年男女在谈论他们自己的长辈时,往往也是从自己子女的角度来称呼,如“你几舅”、“你几叔”、“你几娘”等,这时这些称法不仅具有礼貌和尊敬的作用,还有对所称呼人及自己地位的维护。

(五)使表达更委婉、礼貌

在甘肃一些地区,男性与弟媳之间很容易被调侃,有时为了避免调侃,不管在背称和面称上,一般都采取从儿称的方式委婉而礼貌地拉开距离,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如妇女称丈夫的哥哥为“他大大”,哥哥称弟媳妇为“他三娘”。

三、 结语

从构成和语用两方面来看,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有其明显的特色:一是甘肃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直接成就了从他亲属称谓词的独特魅力,二是这些从他亲属称谓形式多样的语用功能,其丰富的含义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女性使用从他亲属称谓比男性要多,并且年纪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人群,使用从他亲属称谓现象就越普遍。总之,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揭示其特点,更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民族心理。

[参考文献]

[1]范丽荣.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2,(1).

[2]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3]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雒鹏等.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J] .丝绸之路,2013,(22).

[6]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7]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