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作用分析
2015-08-28李越
李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针对体能训练大学生上体育课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能训练是完成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目前大学生的体能状况相对较差,需要进行系统的锻炼。
【关键词】体能训练 高校体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92-01
1.引言
体能训练是高校体育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前提保证。也是使高校体育课的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如何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也就成为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A组和B组进行体能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期望在训练过程中找出适合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手段,以便科学,合理地安排高校体育课的内容为大学体育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2.结果与分析
2.1测试对象与方法
在8周的时间之内,将所测试的学生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都进行耐力,速度,以及力量方面的体能训练,并以俯卧撑,1000米跑,3000米跑作为测试项目加以测试。
2.2训练前、后体能指标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耐力素质的测试对比来分析体能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对俯卧撑。1000米跑,3000米跑等指标的测试,发现在为进行训练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明显的提高,在训练前A组的俯卧撑平均30.37±0.16个/分,B组的俯卧撑平均30.39±0.10个/分,说明A,B两组在训练前上肢体能状况几乎一样。1000米跑与3000米跑均属于速度耐力性项目。对学生的心肺功能弄要求较强。实验前两组的指标分别为1000米跑A组3.90±0.5,B组3.85±0.7,3000米跑A组14.67±0.06,B组14.77±0.07。同样,在实验前两个组别的差距并不明显。在经过2个月的训练后,A组与B组的学生在这三项的数值上均发生了变化,虽然B组学生俯卧撑,1000米跑,3000米跑的數值上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与A组相比较,二者的差距十分明显。在训练2个月后A组的俯卧成成绩为33.46±0.04(个/分),较之训练前每组多出3个。1000米跑与3000米跑分别快了0.6秒和2秒。说明集中的体能训练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此外,对比分析后发现,训练前后A、B两组的训练效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同,虽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好的体能训练对于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帮助很大。不论是力量素质还是耐力素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3体能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2.3.1耐力素质训练。初次训练阶段多以中远距离的跑步为主,要求学生在自主放松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慢跑,帮助学生的心肺功能适应慢跑的运动强度刺激。力量耐力上则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为主,使学生逐渐适应体能训练的要求与标准。
2.3.2速度耐力训练。由于距离跑动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的体能作为良好的基础保障,因此,在进行学生体能训练时速度耐力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学生30—50米跑的能力,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的要求。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3.3力量耐力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对于大学生的体能也很关键,由于力量素质是所有身体素质的基础,所以练习力量素质应从铅球,实心球等运动抓起,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帮助。
2.4讨论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之过去几十年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较之原因多因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将自身的注意力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未来毕业工作上,体育课成为他们不愿上的课程之一。体育运动离不开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而好的身体素质要以良好的体能为前提,与中小学学生身体健康体质达标不同,目前在全国高校还没有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校学生的体育成绩如何,每年国家教委教育部虽然要求各高校做好大学生体能测试达标考试,但是这其中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做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当针对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现实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将学生的体能训练作为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内容来抓,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专项体能训练中,应把专项训练和专项技术动作紧密相连,发展以体能锻炼为主的运动项目。
3.1.2虽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但是大学生的各个项目上的成绩不是十分理想。
3.2 建议
3.2.1 加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能对学生完成体育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3.2.2 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与学生自身的体能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使学生了解体能的重要性,为高校体育课的发展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8
[2]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