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格律诗的吟诵技巧

2015-08-28刘匡溱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格律诗吟诵语文教学

【摘要】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非常适合吟诵。格律诗在中小学诗歌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掌握格律诗的吟诵技巧,对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促进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格律诗 吟诵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4-01

吟诵是古代的读书方法,俗称唱诗,是古人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吟诵有读书和有节奏地诵读诗文两个义项。吟诵能够使吟诵者在视听觉转化的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从而促进对诗歌的理解。中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便是格律诗的最终成熟和定型。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格律诗在章法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在谋篇布局上重视起承转合。格律诗最大程度上展现了汉语独体单音和有声调的特点,因而也十分适合吟诵。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格律诗占有较大比重,掌握格律诗的吟诵技巧,对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促进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掌握格律诗的吟诵技巧也有利于对其他文体的吟诵。本文将从格律诗吟诵的一般规则、绝句的吟诵、律诗的吟诵、结语这四部分展开。

一、格律诗吟诵的一般规则

格律诗吟诵的一般规则是指在对律诗和绝句进行吟诵时都需要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的确立不仅受到格律诗体制的影响,而且取决于汉字独体单音和有声调的特质。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即使吟诵出来的调子不够优美,那也可以说是正确的吟诵。格律诗的一般吟诵规则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依字行腔

依字行腔是汉语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不仅是吟诵格律诗需要遵循的规则,也是所有吟诵都必须遵循的。字正腔圆是声乐和戏曲演唱的基本要求,讲究“吐字”和“归韵”,将每个汉字音节都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字头是发音的起始阶段,它包括声母和介音(韵头)两个音素部分;字腹是发音的中间阶段,它由韵母的核心元音充当;字尾是发音的收结阶段,一般由韵母末尾的元音,或者由韵尾的鼻辅音n和ng充当。三个阶段相衔接,发音时从字头滑到字腹,再由字腹滑向字尾。把握好每個阶段的发音要领,吟诵者依字行腔,清晰无误。依字行腔过程中,要“腔随字走”、“字随腔行”。字头要咬准,有劲而适度;字腹要饱满;归韵要准确,音要正。这就是“声依永”的含义所在。

(二)平长仄短

平长仄短指吟诵的节拍长短随诗句的平仄而变化,这是由汉语的特质决定的。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中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入声字化入阴平阳平和上声中。所以在现代汉语中,阴平和阳平基本上都是平声(其中的入声字除外,如:白),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明朝释真空有一首《创安玉钥匙捷径门法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点明了四声在发音上的特点。格律诗吟诵实际上就是把每句中平声字的音调拖长,把仄声字的音调变短,即“平长仄短”,这样吟诵起来就很容易出调。

(三)押韵

格律诗押韵有严格规定,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在吟诵时,韵脚作为一句诗中的最后一个字,需要拖长声音。此外,押韵的字绝大部分都是平声字,即按照《平水韵》押韵,但是也有例外,有少数诗韵脚是仄声字,作为韵脚的仄声字吟诵起来依然要拉长声音,而不能短促。

(四)节奏点

这里的节奏特指中国古典诗歌里的节奏。每句诗歌里都有特定的节奏点,即顿点。节奏点一定是平声字,吟诵到节奏点的那个字时声音需要拖长,并且有所停顿。

以绝句为例,仄起绝句(包括五言仄起和七言仄起)节奏点的规则为“四二二四”,即节奏点是第一句的第四个字,第二句的第二个字,第三句的第二个字,第四句的第四个字。平起绝句的规则是“二四四二”。例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首仄起绝句,节奏点为“鹂、行、含、吴”这四个字,是“四二二四”的格式。再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一首平起起绝句,节奏点是“中、妆、头、教”四个字,是“二四四二”的格式。

找准格律诗的节奏点有利于在吟诵时呈现抑扬顿挫的效果,也有利于出调。

二、绝句的吟诵

绝句相对律诗而言篇幅较短,只有四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在吟诵绝句时,除了遵循吟诵格律诗的一般规则外,还需要注意诗体本身的特点和诗歌内在的情感流动。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节奏点是“四二二四”,韵脚为“流、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所以吟诵时整体应该是气势充沛、语调高昂的。

三、律诗的吟诵

律诗是格律最为谨严的一种诗体,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律诗的吟诵可以以绝句的吟诵为基础,前两联仿照绝句的规则,后两联回环往复即可。例如: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吟诵起来应深沉、有所节制,以表现杜甫的家国情怀和身世之叹。

四、结语

初学吟诵者应在掌握吟诵一般规则的基础上多诵读,对格律诗首先要标好平仄、韵律、节奏点、层次等,并且对节奏点和韵脚的字拖长声音、抬高声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可出调,在此基础上多聆听名家的吟诵,就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吟诵调,从而掌握吟诵这门艺术,对传承中华古典文化进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向春.吟诵与诗教[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叶嘉莹.叶嘉莹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 2009.

作者简介:

刘匡溱(1993-),女,湖北十堰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格律诗吟诵语文教学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韵兮境兮
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