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管理专业中的人文关怀缺失

2015-08-28崔淑娟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缺失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崔淑娟

【摘要】加强对于教育管理专业中的人文关怀,可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感受到现行本科层次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关怀还不是没有做到位,所以要建议教育者和管理者要从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两个方面加强和突出人文关怀。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陈述,讲讲我国教育体系中人文关怀,并从广义层次讲讲人的文化和文明,肯定和彰显人的个人价值,尊严,人格和理想命运的很多命题。

【关键词】教育管理 人文关怀 缺失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8-01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指的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给予特点关心,爱护和尊重行为,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拥有非常丰富人文知识水平,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将来的人生旅途中能正确对待各种生活中的极端问题,培养学生更加强大的内心和抵抗各种挫折能力,总的讲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所以要加强对于学生人文关怀,提高对于素质教育水平的发展。

一、教育管理专业中人文关怀缺失体现:

教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集合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教育基本原理可以看出,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就是有教育者和有目的的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个方面内容。

1.教育者的人文缺失体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和责任,但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却有很多育人智能缺失问题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不能忽视对于学生本身能力培养,要倾其所有的对于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工作,要适当走出教科书,对学生更多的是人生道理讲解。不论是教育还是管理方面都会接触到很多人,都会蕴含着很多感情因素,所以这就是说明教育管理专业中,教师要更多的是付诸学生感情,加强对于其人文教育工作。因为教师的言行课堂教课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对于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应该从思想意识方面就要将人文教育提高一定高度上面,在教育能力上,要以人文教学为重要教学内容。所以要切实加强对教师人文思想修养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对于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2.教育活动中激情和活力缺失,现代教育很多都是注重对于知识目标教育,也就是应试教育,知识至高无上,重视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能力,教师更多的是对课本教育不是对人的教育,教师注重是对于教学重点教育,不是对人的喜怒哀乐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了对于学生精神世界教育,也使得学生丧失了很多学习兴趣,知识为了考试而学习。

3.学生主体性缺失,讲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从时代背景,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大包大揽所有课程,使得学生丧失了很多主动学习机会,会泯灭学生的灵气和动手能力,这样的学生思维方式都比较肤浅,具有很强依赖性。

4.学生没有健全人格,学生的极强工具意识被划分,使得学生把分数和知识看得比较重要,但是忽视了对于精神世界,感情和高尚知趣培养。

由此可见,过分强调把教学工具化,就会导致很多教学质量底下,没有充分发挥对于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工作。

二、如何对于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工作: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语言进行教育工作,能够最大限度把人的各种潜意识能力发挥出来,将生命感和对精神世界意识唤醒,不仅要从外在解放学生,同时还要对于学生进行内心世界塑造和丰富,这就是要求对于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才能最终达到很好效果。

1.在教育教学中将理性归属于感性之中,就是要从整体感知出发,探求理性,就是将理性叠加于感性之中,在现代化中国人教育体系中,更多的是对于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培养,很少有对于学生进行人文领域教育,所以要切实做到对于学生进行感性教育活动。也就是要注重感性思维,解放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得生命得到很好延展和张扬,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措施。

2.教学中要不断倾注感情,在传统中国人心中感情是最高位置,一次心灵震撼有时候会创造出一件非常意义深刻作品,同时对于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则会更加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积极性。这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多具有饱满热情投入教学中,出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能够带着感情去学习和思考。

3.在教学中将感性和理性思维有机统一起来,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工作都是具有很深刻感情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得教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自由性,但是教学的感性思维并不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学习能力,反而会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兴趣。但是非常完美的在教学中,将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拥有非常丰富人文内涵修养,同时具有非常深厚文化底蕴,才能够很好的诠释教学中对于感性和理性思维方式学习。

4.创造出非常宽松的教学气氛,建立非常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非常平等身份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达到最终效果,教学过程重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理念,要确立人本思想,强调对于人关怀。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好积极向上做人原则,对于遇到困难学生进行积极帮助,以情育情,建立非常融洽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前提,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学个体。

人文关怀发源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思想主要是对于人性和人的价值定位,要求人的个性要解放,同时要求人的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最终目的就是关怀人的终极精神世界追求。现代社会提倡的人文关怀都是指的是要关注人性的自由和提升,注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要求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具有非常独立人格,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才,同时非常具有担当,健康,优秀的和有责任心的时代好青年,这才是现代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仁东;大学组织学术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9期

[2]杨雅文,刘振天;教育学:无“教”抑或无“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杨丹霞;论闲暇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谭月娥;李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肖绍清;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徐朝晖,张洁;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論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马雷,张振环;提升质量:高等教育的世纪绝唱[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4期

猜你喜欢

缺失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