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升级版 服务新常态

2015-08-28张国祥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营理念培养模式素质

张国祥

【摘要】松山区职教中心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推进专业“公司化”运行管理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办学内涵,有效推进学校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提升,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的一次华丽转身。

【关键词】经营理念 培养模式 素质 发展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3-02

一、树立学校经营理念,建立全新运行机制

1.推行“部级化”管理。学校在原有的教导处、政教处等5个行政处室纵向管理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创新“部级”管理体制、推进“公司化”运行模式改革方案》,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和年级的管理界限,设置6个专业部,横向统管专业建设工作,成立8个专业公司,实行前校后厂的专业“公司化”运行管理模式,使“扁平化”管理真正的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成立教学和保额工作督查组。我们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效落实“大安全观”、“大德育观”、“大质量观”。提出“宁可少招10人,也不辍学1人”的管理口号,制定《保额控辍工作奖惩实施方案》,每学期都将集中召开两次“质量”、“保额”工作通报会议,建立了对“质量”低、“保额”差的教师长效问责鞭策机制,并实施每天常规管理考核末位教工义务住校值班制度。用保额率高低、规模大小、岗位体面就业率衡量各专业教学改革和德育工作创新成果。

3.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我们以办“责任学校”、“良心学习”为宗旨,坚持以法待事,以善待人的原则,制定《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评估制度》等28项管理制度,形成《学校管理制度汇编》。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学期听课百节制度”。把岗位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目标之中,通过有效的目标管理,形成“做事有目标,责任有分解,计划有落实,评估有标准,奖惩有依据”的管理机制。每年召开两次教职工大会,征集提案,解决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评先评模、岗位晋级、补岗聘任等工作都有详细可操作的运行方案,做到阳光操作、管理透明。从根本上治理了教师职业倦怠和“满、浮、散、懒、庸”现象,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二、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实行四种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一是“校企一体”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准备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深度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

二是“双元育人”模式。采取“三大模块+一个导向+一个核心”的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校内成立了赤峰铭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天宫制衣、世纪服饰等12家公司联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内成立赤峰冠捷水电公司,并与大唐风电、内蒙兴通等11家企业签订协议,构建“师徒帮带、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向公司选派骨干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学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真正实现了将实训延伸到企业,把课堂搬进车间,根據企业工艺流程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模拟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双元培养,校企共担管理,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三是自主经营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内开办“松山区职教中心附属双语实验幼儿园”,与市区内启蒙、博大等12家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开展合作,实施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模式,走出一条“校园共育,教习互融”人才培养路子;动漫游戏专业成立赤峰佳美设计公司、赤峰金视觉影视工作室、赤峰盛况广告传媒公司,与北京腾文、赤峰凯琪等11家公司联合,构建了“1+1+1”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2+1+1”团队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四是“四段式”创业培训模式。即学生从进入我校到毕业的过程中,与企业经历“初涉认知—角色定位—专业体验—素养提升”四个逐步递进深化阶段。

2.全面推进“四个”有效对接

一是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有效对接。根据区域工业、农业支柱产业建设的需要,形成五大骨干专业建设格局。动漫游戏专业填补了赤峰IP产业人才需求的空白,完善了区域产业链条的对接。

二是全面推进实训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对接。构建“学业毕业证、技能等级证、信息技术证、学生素养标准、学生毕业标准 ”的“三证两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把职业资格标准贯穿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做到每个学生持双证就业,行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7%。

三是全面推进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效对接。我校在生产性实训中,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的生产任务,真正把“做中教、学中做”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实训中拿出实实在在的“作品”,把教学和生产实践融为一体。

四是全面推进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有效对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校在抓好专业动态调整的同时,重点抓好岗位教学,实行“课程围着专业走,教学围着岗位转”,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学会岗位技能操作,真正把“理实一体化”应用在实践教学中。

3.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根据我校实际确定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岗位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大刀阔斧地对现有课程进行了增、减整合,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突出“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建设,打造“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组建了83个社团,每天七、八节课为社团活动时间,社团课占总课时的1/4,适应职教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弥补了课堂“说教”式教育管理的弊端。我们以“生本教育观”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制定《自主选课暨开放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首先在高一年级开始试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科和所喜爱的教师上课,打破以一个行政班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建有无纸化办公平台、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参与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项目建设,共同完成了47门精品网络课程开发和机电专业群网站建设;开发建成“53”漫游网;标准化教学资源库累计资源达20T;研发校本教材38种,出版20种;建有赤峰市图书馆分馆,可借阅图书达30万册。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整体素质

学校采取“培养”+“引进”、“聘任”+“管理”及“监控”+“考核”的措施打造稳定的名优教师团队。以校本研究为抓手,以表彰激励为手段,建立了“夯实基础,渐进提升”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制定《教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专任教师“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实施方案》,成立名师工作室5个。推行“100%进企业”、“100%入高校”的“双百”教师培训工程,助推教师发展。将内蒙機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师范大学、天津天大博大等8个培训机构作为教师培训基地;将天津伟创力、赤峰远联钢铁等30多个知名企业作为教师培养基地。

四、推进职教集团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是“松山职教集团”理事单位,牵头组织召开理事会议5次,专业建设会议10次;参与合作企业达38家,为学校投入实训设备40.5万元。学校建设校内多功能实训基地10个,学校对外服务年获利8.2万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45个,完成生产研发项目7个,开设中职预科班、企业冠名班,双元教学班25个。集中组织技能培训班4次共491人;为建安学校、国电动力、远联钢铁、爱玛科技培训技术工人1300人次;初级技能鉴定12000人,中高级技能鉴定980人。每年分批次派出全日制“实习+就业”学生达800人以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研发节能环保煤转气锅炉获国家专利,得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80万元,企业年产值500万元;学前教育专业为当地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培训保育员1730人,附属幼儿园为周边180个家庭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动漫游戏专业《关爱生命、远离火源》动画片被自治区消防总队选中;《食乐康产品包装设计方案》、《巴彦尔烤肉连锁店设计方案》、《圣嘉凯迪装修效果图》等被企业采用;《五子棋游戏》被苹果公司上传官网。集团化办学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五、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坚持“重在实践,贵在创新”的德育工作管理策略,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模式”,继承和弘扬“企业文化进车间”、“红山文化育校园”、“民族文化代代传”三大理念精髓,成立家长学校,形成了校委会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三层承包的德育工作管理格局。广泛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家访面、家访参与率达98%;每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周坚持至少与本班30%包教学生谈心,每月至少对5名以上学生进行实地家访1次。学校着力完善既富人性化和亲情化又彰显善意的制度文化,编印《校园文化手册》,以规范学生行为素养。在校内建设3处室内综合实践区和2处室外体能拓展训练区,与企业联合开展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营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大赛,形成特色鲜明的活动月。每年都将采取分组、定人、定地区的方式深入工厂、矿山、机关、企事业单位搞社会调查一周,形成调研报告并做成ppt进行交流演示汇报,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力得到普遍增强。建设蕴含丰富红山文化特色文化长廊6个,建设专业建设成果展室8个。学校把成人教育、成才教育、成功教育贯穿德育始终,形成了“353”德育工作格局,即“三层承包辅育制、五种途径育人制、三成教育培养制”,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确定为“全国特色教育重点校(2012-2015)”。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和赤峰市的各级各类表奖,多次在国家、自治区、赤峰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先后承办教育部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共享研讨会、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赤峰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现场会,初步形成“双轨运行、双元育人、双师执教、双证就业、双责管理”的办学管理特色。

“登高山而见者远,假舟楫而绝江河”。我们坚信,有各位领导和广大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全体职教人定会乘势而上,昂首前行,永不止步,以饱满的热情铸就学校新的辉煌,打造学校新的升级版!

猜你喜欢

经营理念培养模式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中国工商银行在转型创新中谱写发展新篇章
浅析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