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2015-08-27唐玲
唐玲
【摘 要】乐感是音乐的灵魂,是对音乐领悟和欣赏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乐感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本文基于乐感的基本概念,分析我国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乐感缺失问题,探讨乐感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以及对高校如何培养学生提供参考性建议,以期推动高校钢琴教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乐感培养
一、乐感基本概念
乐感,即音乐感或者音质感,是指对于音乐的鉴赏、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特定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是以精准的感知和听觉为前提,对音乐情感的接受和欣赏为形式,体验音乐艺术心理和情感过程。在钢琴演奏中,乐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听觉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音质进行鉴赏;二是通过内心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进行领悟。
二、高校钢琴教学乐感缺失原因
(一)考评单一化
钢琴考评简单意义上讲就是指钢琴的考级,我国对于钢琴水平的检验和审核往往是通过钢琴考级来进行的。近年来我国和国外组织的各类钢琴考级标准层出不穷,包括国内的全国音乐考级和国外的ABRSM,很多学生将考级级数作为自己学习钢琴的目标。我国目前钢琴作为音乐启蒙乐器逐渐普及,很多学生钢琴考到十级之后就不在碰钢琴,钢琴成了摆设。考级的过程中学会僧盲目追求对考试特定曲目的练习,只注重熟练的和技巧性,却缺乏了对音乐作品的感知 。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一对一教学,教师授课,学生练习,往往是针对特定练习曲目进行技巧和基础练习,将钢琴演奏能力作为授课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乐感的训练。
(三)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创新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对音乐作品的领悟和认知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乐感,而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不敢挑战教师权威,同时作品本身的框架也会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乐感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兴趣
钢琴的学习过程是艰涩乏味的,作为一项技术型课程,钢琴的学习过程反复机械,唯一能够吸引学生的特点就在于钢琴本身高雅的艺术性。乐感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和领悟能力,培养学生将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作为体悟音乐大师创作情感和创作思路的旅程,置身于美妙丰富的音乐世界中,从中发掘音乐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演奏水平
乐感除了表现在体悟作品情感的表达之外,还体现在学生通过听觉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提升学生对不同技巧的认知和音准的把握,从而增加学生对不同曲风的接触和欣赏能力,将之应用于自身的演奏中,提升自己的演奏能力。
(三)传递演奏情感
钢琴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引领人们身临其境,感知音乐作品创作者创作当下的情绪和情感。比如在理查德克莱德曼《梦中的婚礼》中,我们可以隐隐听出其背后凄美的爱情故事。良好的乐感要求演奏者能够深切体悟到特定作品的思想和情意,并将之融入进钢琴演奏中,赋予琴谱灵魂,从是有生命的演奏。
(四)提升创造力
钢琴重来都不缺乏演奏者,缺的是音乐大师,而音乐大师和演奏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音乐的创作能力。独立的个人风格、音乐作品和音乐类型都是基于良好的乐感,在演奏能力基础之上,融入个人的情感、经历和格调,赋予作品思想感情,才能实现钢琴演奏的升华。从这个角度来讲,乐感对钢琴学习者至关重要,是学生能否突破自身瓶颈,培养个性化创作能力,能为独立钢琴师的关键。
四、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听觉培养
音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听觉赏析作品,这就意味着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对音乐类型风格的把控能力是乐感形成的前提。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几乎囊括了所有音域,所以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就要求学生能够广泛聆听世界名曲。高校钢琴课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听力练习,通过视听课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除了名家大师的音乐之外,也要让学生接触到现代钢琴音乐,才能使学生掌握不同音乐风格在演奏技巧和曲风上的差异。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赏析自己的演奏,钢琴家瓦特吉赛金的就是注重耳朵训练,注意听自己的演奏,以批判别人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作品。
(二)拓展想象力
想象力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比如韩国著名钢琴家李闰珉《雨的印记》,作品创作背景就是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突然下起了雨,让他有感而发,从而创作出了这首钢琴曲。想象力是高校钢琴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意境和风格的领悟,比如带领学生去自然中寻找灵感;通过多媒体播放优秀音乐作品或音乐电影;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或改编曲子,都有助于学生开拓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自身经历和感悟融入作品中,从而树立自己的个人风格。
(三)强化情感投入
钢琴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无数音乐作品的累积其实可以看作无数故事和情感的宣泄。诗人通过诗歌,作家通过文章,而钢琴家则是通过指尖流动的音符述说故事,比如《水边的阿狄丽娜》讲述的就是希腊神话中阿狄丽娜同皮格马利翁的爱情故事。所以钢琴的演奏不是机械性的曲谱弹奏,动人的演奏是需要演奏者自身情感的投入,以情动人才是钢琴表演的初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投入,将领悟同技巧相结合,才能养成良好的乐感,从而弹奏出栩栩如生的音乐作品。
综上所述,乐感的培养在钢琴学习中非常重要,其养成除了先天的感知也需要后天的努力。由于高校钢琴课时长有限,很难在短时间提升学生的乐感,所以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感悟人生,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乐感培养,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增强学生鉴赏水平,升华学生的演奏格调,形成独立演奏风格,从而达成高校钢琴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妤.钢琴学习中的乐感培养[J].艺术教育,2014,7(11):96-97.
[2]张阳.钢琴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J].大舞台,2015,12(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