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廉政风险表象及机理浅析

2015-08-27李宝琴刘俊赵法政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廉政风险表象机理

李宝琴+刘俊+赵法政

摘要: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多发势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高校廉政风险的表象和产生机理进行揭示和分析,有助于提高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廉政风险;表象;机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183-02

一、廉政风险及廉政风险表象的概念

一般来讲,风险即指活动或事件的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廉政风险是指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以权谋私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可能产生的不廉洁行为的风险。高校廉政风险即高校的党员干部在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工作环节或日常生活中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可能性。高校廉政风险作为廉政风险的一个特殊领域,也普遍存在于高校各项权力运行、资源管理的岗位和环节中,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设备采购、招投标、招生考试、医药购销、公款出国(境)考察、后勤服务以及学生经费发放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这些都是需要重点监控的高校廉政风险。

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廉政风险表象即腐败在孕育和孽生过程中先行暴露出来的现象。认识廉政风险表象,能够对党员干部早打“预防针”,早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高校廉政风险的表象

高校廉政风险可以归纳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5种类型。

(一)思想道德风险

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政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政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风险表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表现为对政策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党风党纪的学习不积极,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不重视,在思想意识上重教学科研、轻党政管理;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权力观、利益观扭曲,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千方百计地逃避监督等。

2.作风不正。表现为不按程序办事,对有关文件规章执行起来随意性很大;在工作中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家长作风严重;对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敢管,工作不作为,当“老好人”;不守纪律,不坚守岗位职责,管理上出现较多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自律意识淡薄,讲排场,比阔气,追求享乐等。

3.师德缺失,学术腐败。表现为在教学考试中,收受学生钱物,随意修改学生考试分数;在学生管理中,利用各种评比、奖励、组织发展、各项收费等工作便利谋取私利,或收受学生钱物或贪污挪用保管的经费等;学术不够严谨,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在职称申报、科研立项、成果鉴定评奖等过程中材料“注水”、弄虚作假,寻求照顾等。

(二)制度机制风险

制度机制风险是指由于制度机制建设不足,导致管理主体自由裁量权较大,特别是在有效制衡和监督缺乏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权力行使失范、行政行为失控、滥用职权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高校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象为:对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制度建设不力,致使有些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些制度规定缺乏系统和配套的措施;制度意识淡薄,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表率作用差,不能自觉按照制度办事;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力,措施不够具体等。

(三)岗位职责风险

岗位职责风险是指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

高校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象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基建、修缮,以及仪器设备、教材图书、学生用品等大宗物品的采购过程中不按规定履行或者有意规避招标程序;学校所属单位侵占截留经费私设“小金库”;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在党员发展、评奖评优、招生考试等各个方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科研经费的使用或管理者私自套取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

(四)业务流程风险

业务流程风险是指由于工作程序不规范、不严谨,自由裁量权大,可能造成的权力失控、行为失误的因素,即因业务流程各环节缺乏有效的相互制约、制衡的监督内控机制,造成管理者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

业务流程风险主要表象为:设计业务流程不规范,不科学,随意性强;个别流程、个别人员在流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有效监管;不按规定严格执行程序,造成工作失误,引发不良后果;在涉及审批、盖章等关键性流程和环节时,由于工作疏忽或人情影响,把关不严;已发现有关业务流程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未能及时提出、修正和完善;缺乏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造成长期失控等。

(五)外部环境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是指服务对象为了达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可能对实施公共权力的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其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方面的风险。

高校外部环境风险主要表象为:个人廉洁自律意识差,不能抵御社会上不正之风;对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管理不够严格,有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索取、接受或者以借用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

三、高校廉政风险产生机理分析

(一)思想价值偏差是高校廉政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社会上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的腐败行为对高校某些干部产生消极的影响,分配差距拉大造成某些领导干部的心理失衡,致使个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腐蚀诱惑放松警惕的干部失去抵制和防御能力,从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承包商、经销商以联络感情、提取中介费用等名义加以利诱,导致高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价值观产生偏差,廉政风险系数增大。

(二)体制性缺陷是高校廉政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现阶段国情和校情的选择,但在实践中已凸现了这种体制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l)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造成事实上的领导决策中的权力不均衡;(2)校长负责制没有与民主管理体制均衡;(3)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不匹配;(4)教师权力受到削弱。这种具有缺陷的体制使拥有管理决策权和经费签字权的高校领导干部,很容易产生以权谋私的现象,这是廉政风险存在甚至导致权力腐败不断攀升的客观原因,是高校权力腐败的直接根源。

(三)制度不健全,新旧办学体制交替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是高校廉政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高校办学规模、办学形式、资金来源、管理内容不断变化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变化,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发展速度,制度漏洞较多为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提供了机会。目前高校虽然在反腐倡廉方面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执行乏力,无法起到防腐拒变的作用。由于制度缺乏对行为的有效规范和约束,为廉政风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在一些制度的掩护下,反而使廉政风险更加隐蔽。

(四)高校自主办学权使用不当为廉政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高校自主办学权逐步扩大,权力的过分集中或者使用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廉政风险增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教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筹措,学校与社会的接触也比以往频繁得多。而教育系统的管理还长期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加之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权力运行监管的乏力,有可能使一些高校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上权力使用不当,埋下廉政风险。

(五)组织监督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漏洞为廉政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高校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集权到放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尚未完善。因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廉政风险表象机理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雾霾机理之问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