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伏特加文化解读

2015-08-27张立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伏特加俄罗斯语言

张立岩

摘要:伏特加伴随俄罗斯人经历了沙皇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解体,它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并始终处于历史的中心。伏特加文化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迄今仍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伏特加的起源、酿制,它在语言文学和社会生活中的反映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两种特殊现象——酗酒与禁酒等问题的综述,意在全方位解读俄罗斯的伏特加文化。

关键词:伏特加;俄罗斯;文化;语言;社会现象

中图分类号:Gl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107-04

每个民族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方式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最终形成民族的精神财富——俄罗斯文化。其中,饮用伏特加从一种生活习惯演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进而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伏特加文化。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迄今仍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俄罗斯伏特加概述

1.俄罗斯伏特加的起源

1386年,意大利热那亚的外交和商贸使团前往立陶宛的途中曾在莫斯科停留,热那亚商人将法国普罗旺斯炼金术士在1333-1334年间发明的酒精作为特殊的外国礼物献给了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该酒精的纯度约为70度,这是伏特加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最普遍的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某些历史学家把俄罗斯民族对伏特加的依赖性与蒙古鞑靼人的奴役相提并论。根据他们的观点,在15世纪末俄罗斯刚刚摆脱了鞑靼人的统治,克林姆林宫的僧侣伊西德尔在国外看到了从葡萄中获取酒精的仪器,回到祖国后,发明出手工酿酒的装置,从而生产出自己的含酒精液体。

但是最初这种液体只是被水稀释后用于医疗方面,如伤口消毒等。因为与水( Boдa)相关,所以该液体被称为BOдKa(也就是Boдa的指小表爱形式),翻译过来为“伏特加”,具体指“将各种药草、浆果、树根和动物器官等添加到酒精当中经过浸泡后获得的溶液”,仅限于医疗用途。在16-17世纪从事配制医用、药用伏特加的大夫和巫医叫做Вдочник或者Водчик,而用于浸泡的各种原材料则称之为Водочные。

此外,водка在17世纪还可表示“酸”,如креикая водка硝酸,这个意义一直广泛应用到18世纪:царская водка(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也称“王水”);медкая водка(硫酸铜);нашатырная водка(氨水)等。водкл的双重意义在语言的日常使用当中很容易产生歧义,需要重新命名,将“含酒精的医用浸液”与“酸”区别开来,这样,前者逐渐开始用спирт(后换成настойка)来表示,而后者则被另一个俄语单词кислота(或кислость)所取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服下这种医用浸液不仅能治病,而且还有其他不可替代的功效:消除疲劳、使人兴奋、暂时忘却一切烦恼、忧愁、痛苦和不幸等。人们迷恋这种沉醉的感觉,恰好此时водка被спирг与кислота“夺去了”原始意义,于是它被赋予了一个专指含酒精饮料的新意义——“伏特加酒”。医用浸液的功效从治病转向了醉人。实际上,водкл获得新意义之前在俄罗斯已经出现了首批小酒馆,其中包括伊万雷帝于1533年在莫斯科开设的专门为禁军士兵服务的酒馆“царев кабак”。到16世纪末各种小酒馆大量涌现并产生了一个新职业целовалъник— 吻十字架发誓的诚信卖酒者。

2.伏特加的酿制

1755年叶卡捷琳娜女皇开始严格控制伏特加的生产,她下令,只有国家和贵族有权生产伏特加。女皇深知贵族们私下都在擅自酿酒,所以在责令其缴纳消费税之后允许他们无限量酿酒,并且不再征税。国家生产的伏特加称之为官酒,按照最高最严格的标准进行质量监管,销售收入属于国家。当时酿制的伏特加,其质量非同一般,即使是最初过滤杂醇油及气味使用的也是牛奶和鸡蛋蛋白。谢列梅捷夫和古拉金公爵为了酿制25升上等伏特加曾采用下述原材料:340公斤的粮食和麦芽,12升的黑麦酵母,数个维德罗(俄国液量单位,l维德罗=12.3升)的牛奶和鸡蛋!伏特加的优质从中可见一斑。

在最初配制药用伏特加的时候,习惯往酒精当中添加各种药草、浆果等,而在伏特加成为酒精饮料后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养尊处优、注重享受的贵族美食家们在伏特加的酿制上不断推陈出新,于是,仅在芳香和味觉上有细微差别的各种伏特加源源涌现,如:анисовая(茴香酒),берёэовая(桦木酒),вищневая(樱桃酒),грушевая(梨汁酒),дынная(甜瓜酒),ежевичная(木莓果酒),желудевая(橡实酒),эверобойная(金丝桃酒),ирговая(唐棣酒),калиновая(荚蒾酒),лимонная(柠檬酒),малиновая(马林果酒),мятная(薄荷酒),ноготковая(金盏花酒),облепиховая(沙棘果酒),полынная(苦艾酒),перцовая(胡椒酒),рабиновая(花楸果酒),сморолиновая(醋栗酒),тминная(兰芹酒),укропная(莳萝子酒)фисгашковая(黄连木果酒),хренная(洋姜酒),цикорная(菊苣酒),черемуховая(稠李酒)шалфйная(洋苏草酒),щавелевая(酸模酒),эсграгонная(龙蒿酒),яблочная(苹果酒)。将这些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排列起来刚好是俄语的字母表(仅缺少ю),这足以证明当时贵族们对酿制伏特加的创新与沉迷。

18-19世纪酿制的伏特加并不都是优等高质的,也有一些被俄罗斯人称之为сивуха——由于混合了杂醇油而导致颜色浑浊、质量低劣的伏特加,类似的还有перегар——焦糊味的伏特加,norOH——因过度蒸馏而产生难闻气味的伏特加,француэская водка——法国伏特加,这是从葡萄渣中蒸馏提炼的一种质量异常低劣的酒,正因为其低劣,所以在当时的俄罗斯往往用它来称呼第14级公务员(француэская14 класса)——文武官员等级表中最低微的职位。虽然存在劣质伏特加,但是制造假酒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伏特加的销售以维德罗为单位,1维德罗伏特加应该重30俄磅(1俄磅= 409.5克),超出重量则说明伏特加被掺水勾兑。

3.伏特加走向欧洲

出生于德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认为,即使与最好的欧洲名酒相比,俄罗斯伏特加在质量上也并不逊色,所以她试图将伏特加推向欧洲,希望欧洲了解俄罗斯伏特加。女皇与当时的许多欧洲学者如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狄德罗,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等保持通信联系并将伏特加作为礼物寄给他们,林奈甚至专门为此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俄罗斯伏特加之益处》。虽然女皇极力推荐,但是伏特加通往欧洲的大门却未能打开。

1814年俄罗斯军队依靠武力终于实现了女皇生前的梦想。军官们在击溃拿破仑之后在巴黎著名的“вери”餐厅(创建于18世纪末,以菜品丰富而驰名,据传菜谱上约有数百种菜品,需要连读数小时)聚餐,该餐厅被俄国政府租下来用于高级军官和将领们的狂欢。伏特加在这里首次登场,从此一炮而红,走入法国公众的视线,并逐渐开始了自己的欧洲之旅一无论是各国餐厅还是语言、文化的大门全部向伏特加敞开,водка 一词被借用于多国语言当中。

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伏特加在欧洲引起了二次热潮——源于当时社会大量涌现的嬉皮士。他们想要改变内心,追求一个崭新的世界:新思想、新感觉、新生活及新的尝试。沉迷于毒品的同时也狂热于伏特加,因为伏特加具备一个其他酒类所没有的特性:它是调制鸡尾酒的最佳基酒。这使俄罗斯伏特加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蒸馏酒中除中国白酒之外的世界第二大酒种。

二、伏特加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1.伏特加丰富了语言和文学

водка(伏特加)是最有力的俄语词汇之一,围绕它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词汇与用法。如众多表示酒量单位的词:чарка酒杯(1杯酒=143.5克);сгоиа大酒杯(约为10个杯酒的重量);чарка酒瓶(容量比сгопа稍少,源于德语“stauf”,在18世纪出现并取代了стопа);从штоф派生出来的полштофа ,полуштоф半瓶(酒);шкалик酒杯(容量约为150克)及常见于19世纪的получарка小酒杯(容量约为70克)等,它们都可与волка搭配:чарка водки -杯酒,полш-гофа водки半瓶酒。

伏特加本身涌现出很多代用语:пуэырь,белая голо-вка, белоголовка , белая шейка, злодейка с наклейкой,сорокаградусная,водяра,водярка等。作家日津斯基曾统计过俄语中表示“喝(酒)”意义的动词,结果相当可观,共有73个。而这可能还不是全部,如果再考虑到一些派生动词和特殊用法,数量甚至可能超过100个。作为一种酒类,伏特加具备如此丰富多样的表达,足以显示出人们对它的迫切需要和依赖。

无论是民间口语还是文学作品当中,водка的身影到处可见:развезло от волки——处于强烈醉态,дерябнутьстакан водки——喝许多酒,пить водку беэ просыпу——酗酒无度等。宗教寄宿学校的学生常说прикладыватьсяиконе(吻圣像),里面的икона(圣像)一词被换成了водка,从“吻圣像”演绎为“吻伏特加”,并且这种说法很快从宗教寄宿学校流传到外面,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用语。类似的例子还глушитьводку(大量、无节制地喝酒),这原本是纤夫的惯用语,但是年轻的高尔基在自己的早期作品《科诺瓦诺夫》里面使用了它,“Скоро я распушусь…т.е.начнуводку гдушить”(很快我会消沉下来,也就是开始酗酒)。

2.伏特加成为俄罗斯军旅文化的一大特色

从18世纪起伏特加开始走入军旅。彼得大帝早在1716年的军事条令当中便规定每日发给士兵伏特加,酒量标准为半升(纯度为15-18度)。19世纪初的骑兵诗人大卫德夫在自己的诗里大肆颂扬伏特加,它与战马、军刀一起构成了骠骑兵军旅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元素。19世纪的俄罗斯战事连年,士兵经常处于行军远征当中,伏特加不仅是必需品,而且还成为甄别俄国士兵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作家列斯科夫在其作品中的一句话:“Подполз ещё ближе: гляжу,кре-стятся водку пъют,——ну,эначнт,русские!”(再爬进点儿一看,他们在胸前画十字还喝着伏特加——啊,肯定是俄国人!)一个有趣的现象——不擅饮酒的士兵每天还会得到8戈比作为补偿,在俄语里将这个称为чарочные денъги(一盅酒钱)。即使是伏特加的饮用方式都与军人联系起来,一种称之为士兵式喝酒——一口气喝掉一杯酒,同时还要咯咯几声以示高兴;另一种是军官式喝酒——小口喝酒,慢慢细品。

俄罗斯将士的骁勇善战和不畏严寒举世闻名。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国防部规定每个前线战士每天能得到100克伏特加。在俄罗斯人看来,恰恰是伏特加(而不是什么苏军的战略战术、有英明的军事指挥家等原因)在粉碎德国纳粹的胜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莫斯科保卫战还是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严酷的寒冬里正因为伏特加的暖身御寒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士气,从而战胜德国。所以,伏特加功不可没,没有它就没有胜利。

3.伏特加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

在18-19世纪的俄罗斯,随着伏特加的日益普及,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俄罗斯人在招待客人或者告别之时如果缺少伏特加是无法想象的。如:напосошок,意思是“临行前饮的最后一杯酒”,这源于古老的风俗:客人持手杖而来,在手杖上端有个小凹槽,客人告别之前人们往那里倒一小杯伏特加——客人应该喝下它。当他从主人家里出来准备上路之时,主人会再次敬酒以示谢意。如果客人骑马,那么临行前主人敬一杯“上马酒”。俄罗斯人对于客人的迎来送往制定了一套非常烦琐、细致的礼仪形式,而伏特加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

在当时从事服务行业的下层民众,如邮差、马车夫、看门人、搬运工、餐厅及旅馆服务员得到的小费均用дать(或получитъ等)на водку表示,意思是“给(得)点儿酒钱”,这种说法在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而且不仅是小费,只要是正常薪水外的各种少量额外收入都被直接称为на водку“酒钱”,事实上男人得到小费或额外收入,通常都是在小酒馆里喝酒花掉。

在19世纪的俄罗斯,马车是城市最基本的交通工具,马车夫因而有些颐指气使,对待乘客挑三拣四,甚至拒载。乘客除了正常支付车费外,还要再给点儿酒钱(денег наводку),马车夫往往事先提出,也或者到达目的地后执拗地纠缠乘客要酒钱。这已经成为一种平常现象,并催生出一句话“кнута бы тебе вместо волки”(用鞭子代替伏特加来抽你)——显然来自被激怒的乘客口中。这句话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开始专门表示“惩罚那些无理要求”。

伏特加通常被认为是下层劳动人民的专属,在贵族阶层更加流行的是茶和咖啡。平民百姓很难接受这种新鲜事物,尤其是对于消耗过长时间饮用早茶和咖啡的行为,他们更是报以讥讽态度,于是在民间出现了带有戏谑意味的俗语:чайи кофе не по нутру, былабы водка поугру (大清早的,茶和咖啡不合口味,来点儿伏特加还行)。

深受欧洲影响的贵族阶层即使饮用伏特加,也是流行用两根手指举着高脚杯喝酒,而普通百姓更习惯用廉价的玻璃杯或各种简易的小酒杯,在他们看来,高脚杯价格昂贵而且它的纤细也不适合下层体力劳动者粗糙的双手,容易滑落。对于他们而言最常见的下酒菜通常就是一块儿黑麦面包。一小杯伏特加置于一片儿黑麦面包上——作为一种固定搭配开始出现在一些仪式上并逐渐变得必不可少,如葬礼、(葬礼后为追悼亡者而设的)酬客宴、扫墓等,在俄罗斯农村的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这个习惯。

三、酗酒与禁酒——伏特加文化的独特现象

19世纪中叶,政府放松了对伏特加的生产监管,它的质量开始急剧下跌。在俄罗斯出现了大量廉价小酒馆,又恰逢农奴制废除之际,酗酒现象呈灾难性递增。从1881年起禁止再用维德罗销售伏特加,改为瓶装售酒。如果说使用维德罗销售伏特加是古老而久经检验的方式,基本保证了伏特加的质量,那么瓶装伏特加的质量则良莠不齐,而且检验起来也相当复杂。于是以马铃薯为原料酿制的劣等伏特加蜂拥而至,民间对劣等伏特加的充斥反应强烈,称其为брандахлыст(水酒)。

遍及各地的酗酒状况使政府感到不安,在1895年成立专门委员会,其目标是整顿含酒精饮料的生产和流通,制定措施使伏特加的生产专营化。委员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普及有关正确饮酒的卫生保健常识,建议在家中饮用伏特加,并有质量上佳的下酒菜,使饮酒成为节日宴席的组成部分等。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受邀参与了委员会的工作。他亲自从事了将酒精和水进行混合的化学实验并发现:如果酒精和水的混合不是按照它们的体积,而是根据重量,那么只有40度的混合物不会在身体上引起生理排斥,所以门捷列夫建议伏特加的最佳配方为40%的酒精勾兑60%的水。

伏特加实行国家专营后出现了一个俗称MOHOполька(国家生产并专营的伏特加)。地下非法生产伏特加的行为被依法起诉。但是在俄罗斯想要控制酒类的生产和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caMorOH的流行证明了这一点。它的本意是指“非法自酿酒”,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低等、劣质伏特加”画上了等号。从19世纪末起,为了减少酗酒现象,开始销售小瓶装伏特加,其容量为1/200维德罗(约61.4克)。

在苏联和解体后的俄罗斯,酗酒现象囊括社会的各个阶层,于是多次出现酗酒一禁酒一解禁一再酗酒一再禁酒一再解禁的恶性循环过程。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没有执行禁酒政策,在后者当政时期(1982-1984年),廉价劣质的伏特加四处泛滥,并获得一个别称андроповка(安德罗波夫卡)。随后的戈尔巴乔夫因著名的反酒精运动而引人注目,他施行禁酒令,向伏特加宣战。但是伏特加的影响力远甚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所以这场战斗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而且持续时间不长,因为继任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是伏特加最忠实的爱好者,他大开禁酒令,豪饮再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酗酒是俄罗斯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是每一代执政者都必须面临的头疼问题。历史上曾数次颁布禁酒令,但最后或者成效不彰,或者以失败告终。伏特加文化早已深植俄罗斯人的灵魂深处,纵饮伏特加几乎是全民族不言而喻的喜悦,任何世间的法律都难以剥夺。

在俄罗斯,伏特加比东正教、专制势力更强大,它始终处于俄罗斯历史的中心。伏特加文化的内涵并不仅仅在于一个“酒”字,俄罗斯作家维克托·耶罗费耶夫曾说过:“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伏特加不是简单地使人迷乱、沉醉,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私人空间,处于其中可以摆脱生活的压力与内心的苦闷,既有豪爽、逞强、放肆、自负(比所有人喝得多),也有懊悔、忧愁和绝望——这恰恰符合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没有伏特加相伴的俄罗斯可能无法在严寒中击退拿破仑或希特勒的侵略,无法给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世界文豪独一无二的文学养分,也无法造就俄罗斯不屈不挠的战斗民族性格。对俄罗斯人而言,伏特加就是他们的上帝,无论何时,俄罗斯永远都是伏特加最坚定的追随者。

猜你喜欢

伏特加俄罗斯语言
门捷列夫的伏特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08推广新 思维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墙怎么倒了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