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谈新生教育管理中学生心理的疏导与利用
2015-08-27蔡寒菁
蔡寒菁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是思政工作水平的验金石。以个案的形式介绍辅导员处理新生突发事件的实际过程,并且利用该契机,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生;心理;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92-03
一、案例概况
2011年秋,物电学院“迎新杯”篮球赛上出现了因撞伤而引发的突发事件。2011级B班同学吴某为抢断篮板将C班同学付某撞伤在地,付某嘴唇下方破裂并流血,C班以南某同学为首,集合班级球员欲上前殴打吴某进行报仇,幸好现场担任裁判的兼职班主任黄老师及时制止和劝服。后C班兼职班主任林老师赶到现场并将付某带到校医院进行包扎,避免了伤口感染,经医生诊断已无大碍。
事情发生后,辅导员及时询问林老师是否已经将付某安顿并告知该生父母,同时安排好班委干部轮流照顾付某,安抚班上同学的情绪,着重告诫南某务必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勿做冲动之事。随后,辅导员立即打电话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此事,同时要求B班兼职班主任伍老师马上到宿舍了解该班学生情况并做抚慰工作,及时通报信息。之后几天,辅导员和林老师、伍老师协作做好两班学生思想工作,彻底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学生南某没有再次鼓动同学打架报复,学生吴某向付某赔礼道歉并握手言欢。如今,两班同学的关系良好,学生南某如愿转专业到文科学院学习,吴某、付某也在第一学年获得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该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及时做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的事项,但利用该契机进行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工作。
1.多方了解,细致准备好应战
事件发生后,辅导员第一时间和兼班林老师询问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同时通过目睹现场的另一兼班黄老师、其他班级学生再次核实和细问详情。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辅导员迅速向上级汇报,翻看学校校规校纪中关于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的纪律处理规定,在最短时间内把控事态发展,以应对此事产生的消极影响和随时可能爆发的次生事件。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班集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向心力”。辅导员要做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尤其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相关政策导向,才能有的放矢。
2.单独谈心,逐个击破很关键
逐根溯源,总能找到击破难题的关键。事件涉及三个关键人物,撞人的吴某,被撞的付某和带头打架的南某。因此,尽快找这三个同学单独谈心尤为重要。
首先选择问题的核心:付某。经过温馨友爱的谈话,付某向和蔼的辅导员道出了他本意不想班上的同学为自己出头,包括后来南某私下建议让对方赔付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500元这一插曲也不是他的主意,每次他去医院包扎和外用药的费用只需几块钱,而且绝大部分花费可以通过学校医保报销,他唯一的担忧只是疤痕可能会影响美观。而谈话之前,老师已侧面了解到付某为独生子,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而且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于是,老师因势利导,表达了对他善良品格的肯定和赞许,同时用很轻松的语气告诉他这个小伤疤影响不大,男生的人格魅力比外表更为重要。最终,该生承诺不再过分追究对方责任,同时表现出了球场上磕磕碰碰很正常的宽容心态。
第二天,辅导员办公室迎来主动求助的吴某。迈出这一步,对于吴某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辅导员先顺势称赞了他一番。听完他的讲述,辅导员引导他自行思考如何解决才最妥当,吴某很自然地表达了愿意承担部分医药费和照顾对方的想法,但也流露出对于C班同学敌意的担忧。吴某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申请过助学金,平时生活简朴,性格内敛但积极向上,有这些打算和顾虑都合情合理。于是,老师鼓励他坦然面对,尽快主动发信息或者当面向付某道歉,帮忙去医院拿药和处理报销事宜,同时稳定本班同学情绪,不要再用胜利者的姿态去激怒C班同学,并暗示他如果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则会帮他协调好C班同学,避免后续的经济压力。最终,吴某很高兴地离开,很快主动向付某示好,如今成了要好的朋友。
随后,辅导员主动约谈了事件的导火索:南某。这个身高一米九的东北大男生,对待老师的约谈并不太以为然,笑嘻嘻地站着等待暴风雨的降临。但让他惊讶的是,老师和他聊天的重点是关心他是否适应我们这边的环境和专业,坦诚的关心让这个直爽的大男孩忍不住诉说起自身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向往,以及自小就是班主任老师“座上宾”的光辉历史。顺水推舟,辅导员引导他谈起自己的篮球爱好,聪明的他随即表示自己过于冲动,这跟他豪爽霸气的性格有关,因为看不过B班吴某不积极赔礼道歉,才怂恿付某索赔和威胁对方。由于事先已经打听到人选校篮球队员是他最骄傲的事,辅导员表达了球技和球品双佳的可贵,并引导他运用心理学去分析事件三方的各种心理状态。最终,该生表示会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摒弃性格劣势,让事件回归到付某和吴某之间沟通解决。
因打架并未真正发生,所以此次事件只能定性为同学之间的冲突,这让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的时候有了底线。三次谈话运用心理学的倾听和引导讲述相结合的方法都较为成功,做好对谈话对象的个性和背景的了解也对工作开展起到较好作用。
3.深入探访,稳定军情有奇效
与关键人物谈话结束,辅导员决定尽快下宿舍了解两班学生动态,防止有意外事件发生。辅导员特意先到其他宿舍串门,了解班上同学对于此事的看法,庆幸的是大家都已经相对平静,能客观看待问题。随后,老师亲自到付某宿舍关心病情,这让班上同学,尤其南某看在眼里,同时付某也感动地再三表示一定会妥善处理,不让老师操心。最后,辅导员简单巡视了B班宿舍,发现此事已经在该班平息。
此次深入探访,起到稳定军情的作用,同时辅导员的高度重视也给付某和吴某吃下了“定心丸”,及时而有效。
4.持续跟踪,领航人生最重要
篮球赛风波告一段落后,辅导员持续关注B班和C班的发展,尤其对于学生付某、吴某和南某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指导。针对付某对经济学感兴趣,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的特点,引导该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暑假时间辅修经济学专业;针对吴某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引导该生自强自立,锻炼好工科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并顺利申请国家助学金;针对南某热爱心理学,崇尚文科学习的特点,鼓励他跟随自己的兴趣追逐梦想,最终该生通过二次转专业顺利转至文科学院学习。C班同学也因此次风波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并在第一学年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的荣誉。
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特点,结合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因素为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引领新生探索自我,明确人生方向,尽早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这是每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也是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三、启示与思考
1.班级管理中个性学生的管理
每个年级不可避免存在较有个性的学生,他们分散在不同班集体当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如何尽早发现这些特殊新生,引导他们成为年级的“正能量”,需要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群体。
本案例中的南某就是典型的个性学生。他身材魁梧,擅长打篮球,性格直爽霸气,人际交往有自己的圈子,做人做事有主见但不乏冲动之举。辅导员采用侧面了解为基础,从他自身兴趣出发取得学生信任,然后在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积极参与社团和班级活动。然而,不是每个特殊学生都能有健康的课外兴趣,例如网络成瘾、自我封闭这类学生就应该采取网上和网下工作相结合的方法。此外,辅导员应该在工作之余多下学生宿舍,看看周末的学生状态如何,了解他们娱乐和爱好的真实状况。当然,若是辅导员自身也能有一两项学生喜闻乐见的特长,例如手绘画、篮球、歌唱,那将更有利于和学生做良性沟通。
2.班级管理中班级间竞争与合作关系
此次班级篮球赛出现因争球而几乎引发斗殴事件,说明同学们没有正确认识到良性竞争的重要性。辅导员理应让学生在事件中成长,培养正确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竞争是一种促进自我提高的活动形式,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合作,则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相互协作、互补,以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共同进步。竞争与合作,两者都意味着在同一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广泛的相互作用,并非单纯的个人行为。辅导员应以各类校园活动为契机,即时引导和宣传教育,鼓励正当竞争,避免内耗,善于合作。同时,通过年级举办一些集体性的竞争,如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唤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欣赏他人的品质。此外,在处理各类评优、贫困生补助、学生干部竞选等具竞争性的工作时,辅导员应确保班级操作规范,过程公正公开,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共同进步的年级氛围。
3.学生心理疏导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意义
巧妙运用心理学知识,在疏导中提升大学生情商。案例中冲突事件的发生和学生们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弱息息相关,他们不擅长控制自我情绪,更不能很好地协调在校的人际关系。这种由于情商问题导致的校园突发事件屡见不鲜,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在个人情商方面,通过心理学的“自我意象”等技术树立自信心,积极悦纳自我,同时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此外,通过适度宣泄等心理疏导方法将挫折或失败造成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宣泄出来,例如向知心朋友、老师或同学倾诉,痛快淋漓地运动或大哭一场都是有效的方法。
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形成长效机制。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除了入学时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排查之外,辅导员应持续关注测评结果中指标异常的同学。通过新生入学、助学评优、期末考试等关键时期对特殊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坦然面对得失,积极、乐观地迎接挑战。同时,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等专业机构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性地培训“学生宿舍心理保健员”,将心理保健网络拓展到学生基层,使心理问题得以早发现,早治疗,形成关注心理动态的长效机制。一旦发现心理危机现象,能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有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
4.突发事件对于思政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础的一环,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则是考验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素质最有效的工具。“及时教育”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工作方法。辅导员应做好信息传播和沟通工作,避免隐瞒和封锁情况的出现,减少学生猜忌和反感情绪,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此外,还可以适当对年级开展真实案例剖析会,用集体主义精神、诚信友爱的品格架起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的桥梁,使同学关系在突发事件中得到牢固,形成互相理解、互相鼓励和互相关爱的良好风尚。
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对思政工作带来挑战,但亦注入新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辅导员发现自身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疏漏,有效预防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为辅导员在理论上加强对思政工作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案例,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与教训。
表面看来,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事先难以预料,实际上基本都能捕捉到苗头性问题。因此,辅导员应在平时养成快速、高效的工作习惯,以“学生工作无小事”的态度积极主动、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果断勇敢的工作作风,同时充分发挥兼职班主任、学生党员干部、学生社团的作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把控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