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现状及改革策略分析
2015-08-27肖婷婷
肖婷婷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近期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方案。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英语教育师资人才的重任,如何适应这些改革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考察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提高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等措施,旨在为达到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合理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以实现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效果和师资培养的最优化。
关键词:英语教育;师资;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37-03
引言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对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只有那些掌握了流利国际语言的毕业生才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就业形势下,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应运而生。它把英语学习从以往应试为目的推回到以实际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为目标。突出英语的实际交际和交流的性质,对日后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对广大高等师范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提出了强烈的改革需求,也是广大高等师范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就当下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的大背景下,分析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教学评价体系、开拓创新,用更广博知识的课程设置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高等院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调整职前英语教师教育框架,加强实践性的英语教学体系等方面,对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根据新形势,解放思想,改变旧的师资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以期待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资教育沿着更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目前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现状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是向中学输送教师的主要机构。在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正在被一些问题困扰。从内在原因看,如入学学生底子薄、师范院校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现象普遍存在。从外部冲击上看,随着各中学在岗英语教师人数逐渐饱和,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以及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等影响,师范院校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前景不乐观。加上教育部新规定的一些改革制度,也再次给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
1.师资培养模式单一,办学层次缺乏灵活性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师资培养模式:定向型、非定向型以及混合型。新中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定向型师资培养模式,所谓“定向型”是指以师范院校培养师资为主的教师教育,这种传统的培训体系缺乏灵活性、呆板单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其缺点越来越明显。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培养师资培养质量。调整院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这种以综合大学培养师资为主的教师教育体制,即,“非定向型”教育模式浮出水面。这种模式便于发挥各类型高校的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加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却日趋弱化。鉴于此,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亟待吸取“定向型”和“非定向型”的优势,实现从封闭到开放模式的过渡,加大办学层次的灵活性,否则办学思路狭窄,必将导致高等师范院校发展滞后时代的现象。
2.高等师范英语教育重数量轻质量
1979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完整的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基本确立了我们高师英语专业教学框架和专业培养目标。自1977年9月国家恢复高考至90年代初,高等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制度。那时,小班授课,小班教学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也基本可以满足各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资量的需求。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也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以往的“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随着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在扩招的同时,面临学生层次出现良莠不齐的不良现象,外语师资力量日显薄弱和短缺。除个别专业课程外,不少院校人为地将两个行政班合并成一个教学班,这与外语专业小班授课原则不相符合,也削弱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学生英语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扎实,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低下,科研和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凸显,同时这也减弱了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因此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理论联系实际差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大都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用3年时间完成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用一年时间集中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完成各种实训,以及深入各中学实习点实习和培训。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课程和实践仍有很大脱节,学生英语能力的实践性和英语运用表达能力较差。此外,通过带队实习,不少带队教师发现实习学生不能将在校期间学习的教学理论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造成前一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课程,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高级英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设计,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发挥积极主动性。这种教学难以保证学生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坚持用全英教学,不能用教师的口语魅力感染学生。更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站在讲台后面,双手支撑在讲台桌上不能深入课堂,不能让学生学习到教师良好的教态语言。由于英语是一种应用语言,学生应该课下积极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而大部分学生则常以做题、考级为目标,忽略了英语的实际能力培养。另一方面,目前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一般主要体现在教育实习前的教法课上,短时间的突击式训练虽然对师范技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高师院校的这种训练模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充分重视,难免有走过场之嫌。而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期短,“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良好运用教育机智解决课堂的突发事件也是常有之事。另外,带队教师往往忽略对实习学生以必要的理论指导,造成培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改革策略
1.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兼有英语专业性和师范性两个特点,他们既要像非师范英语专业学生一样完成学习任务,又要培养自我作为师范生的能力。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指出检验各校执行教学大纲情况、教学质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英语专业四级与八级考试。于是各大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将过级制度作为唯一教学评估手段。有些学校甚至将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级状况,与学生获得学位证直接挂钩。有些高校对教师的评估也与学生过级率相联,教师只关注过级率。对于学生来说,四级和八级证书也是他们在找工作时一块高效的敲门砖。这些势必导致学生也只以过级为主,不注重培养自身英语的能力,但其实这些都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本意相悖,“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高等院校还应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继续学习及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资格证是国家区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重要依据。作为师范生,教师资格证是国家直接认定的,只要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考试合格,并且普通话测试在一定级别以上,毕业前,国家就会认定具有一定的教师资格。国家教育部规定,从2015年起将教师资格纳入国考,而且教师资格也不再终身拥有而是定期注册,这一决定意味着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调整教育战略,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使教师教育向更加专业化、多元化、质量化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教师技能。
2.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
高考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凸显英语的“语用”功能,即语言的应用能力,还原英语作为英语的工具性,把英语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摆脱出来,这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著名的翻译家,四川外语学院前院长蓝仁哲教授曾经说过:“英(外)语专业应变的法则在于‘不变应万变…,要“始终把握住英(外)语专业水准,不断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将“专业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相互融合,改变原来重理论性轻实践性,重学术性轻师范性,教师职业性质不明显的特点以及重传统文化轻现代科学的传统观念,应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人文知识、语言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积累,督促学生练好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选修课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各学科知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现代化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具备下列特点:内容精、种类多、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的内部结构,加大办学层次和学科结构的灵活性,尽量把专业教育与综合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学基本技能,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英语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促使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从教能力,从而“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竞争型素质的骨干教师”。
3.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等教育属于高层次的教育类型,培养的是高级专业型人才。高等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修养。一个优秀合格的高等师范院校人民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把握把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实战和创新的本领。目前,在教育部执行各种新教育教学方案的条件下,国家对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带来巨大压力和考验。因此,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一方面,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师出现断层现象,高校教师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而50岁以上的教师往往是高校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开展交流研讨会,探讨教学方法。加强各大师范院校的督导团作用,定期给新教师评分,通过召开领导教师评教会,学生评教会,设定公平的奖励制度,给教师施加压力,促进教师成长。另一方面,“高校没有高水平的师资,不可能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一流大学”。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应不断引进具有博士研究生水平的学术型、研究型教学骨干和复合型教师带动高校学术水平的发展。再次,教师要坚持学习,充实自己,高校也要定期为教师提供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研讨班及国外进修的机会,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这样教师才能除了掌握已有的专业知识外,不断地提供给学生新视野,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实现高等师范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师范英语教育专业必须以培养符合教育改革新形势的师资人才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当然师资培养改革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实战工程,只有从各方面做出努力,切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英语师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