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创意实践巾的个体知识管理研究
2015-08-27张弘韬
张弘韬
[摘要]本研究从个体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设计知识与创意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对设计师的创意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创意为目标导向的个体知识管理策略,以期为设计师的创意实践和设计组织的创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设计师 创意 个体知识管理 知识结构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设计创意活动是一项以知识投入、知识传递及知识产出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创新与增值过程。作为设计组织这一知识集合的最小单元,设计师个体层次上的知识管理既能为其个人设计效率的提升、创意能力的发展提供能量动力,同时也能为更高层次的团队组织设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一、知识与创意绩效的双重关系
就概念关系而言,创造力作为一种指代人的创造性的基本能力和心理品格,是催生创新观念和创意成果的基础前因。因此,设计创意绩效应被看作是设计师的创造力在设计活动领域所外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理想化结果。尽管目前学界对于创造力的认识众说纷纭,但基本的共识是创造力的形成发展会受到智力、人格、思维风格、动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知识虽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但却是一项最基本和重要的作用要素。
然而,知识与设计师的创意绩效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线性关系。
一方面,知识的量化积累是驱动创意创新的必要前提。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能为设计创新提供参照坐标。且越是富有开创性的设计,越是需要通过深厚的知识来与过去进行比对联系。正如罗伯特·文丘里之所以能颠覆性地提出后现代主义设计形式宣言,必须建立在他对现代主义设计、人文主义、巴洛克风格进行长期研究和反思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创意所赖以发生的发散联想和类比迁移也离不开广博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这就好比彼得·艾森曼能从解构主义哲学中找到建筑设计的启示,而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形态也能为卢吉·考拉尼带来仿生设计的灵感。充裕的知识能让设计师以更开阔的思路面对设计问题。
但另一方面,知识量化积累发挥最大效用的前提是确保知识的质。原因在于,创意所强调的新颖性目标要求设计师独立于过往的经验,对知识量进行简单累加显然不可能直接找出现成答案。此外,创造学研究“张力论”认为,当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积累的知识越多,尤其是成功的经验越多,他越容易陷入既有的习惯性思维定势。而一旦问题情境改变,僵化堆砌的知识反而越容易使其长时间停滞于创意受阻的状态。因此,只有确保合理的知识组织方式才能保证思维联结的通透性和知识加工的灵活性,使设计师的创意绩效与知识量增长形成正比例关系。或者更确切地说,良好的知识结构才是促成设计师对知识进行高效同化、迁移、重组和设计创新的关键。
二、设计师创意知识结构分析
设计师主观知识结构中对其创意绩效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知识主要包含三类,其关系可被描述为一个彼此部分重叠的三环交叉结构:
1、设计任务领域知识与信息。设计任务领域知识与信息是设计师针对特定设计项目、围绕特定创意主题所必须掌握和建立的知识结构部分。它主要包括消费者知识、竞争者知识、客户要求、设计对象信息、设计条件知识及其他相关信息等。这一类知识的显著特点是以大量的客观性事实内容为主,且存在着较大不稳定性,会随着客户、项目乃至时间进度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2、设计专业业务知识。设计专业业务知识主要以原理性知识为主,并可细分为设计师通过正规教育途径获取的系统化设计理论,及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案例经验、设计心得等。从宏观上来看,设计专业业务知识实际上涵盖了横跨自然、社会和人文三大学科的知识群。专业业务知识的逻辑完备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师能否更好地同化吸收新接触到的信息材料,并不断监控白己的创意策略、优化创意结果。
3、设计创意技法。设计创意技法以技能性知识为主,作为一种基于创造性思维规律发展而来的设计方法论,设计创意技法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创意潜能、促发创意灵感,使设计任务领域知识和设计专业业务知识更高效地结合,从而加工转化为合乎目的而富有创新性的设计成果。一般来说,具有普适应用性的设计创意技法包括头脑风暴法、信息交合法等。此外,每个细分设计领域还有着诸多专属性的创意方法,如平面设计图形创意中的同构、异影、正负形等手法。
上述三类知识作为与设计创意活动发生最密切关联的知识组成成分镶嵌于设计师整体的主观知识结构当中,并受到设计师生活阅历、学术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每位设计师具有不同的知识排列组合方式,也由此形成其独立的创意系统,影响着创意风格的分化和作品品质的差异。同时,设计师个体主观知识结构又被囊括在更宏观层次的社会群体知识结构当中。社会群体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化过程不断向设计师个体知识结构渗透,从而使得其设计作品能折射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JxL貌和地域文化特点。正如德国设计所一贯呈现出的严谨理性、日本设计所透露出的轻薄灵巧以及北欧设计中所洋溢着的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
三、以激发创意为导向的设计师个体知识管理策略
针对上述三类核心创意知识的属性特征,本研究梳理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知识管理重心及策略:
1、联结、评价、组织:设计任务领域知识与信息的管理要点。由于设计师对任务领域知识与信息的需求会随着项目及创意主题的更替而不断发生转移,个人知识管理的针对性目标首先应当确立为快速获取。换句话说,明确自身需要什么知识以及从哪里能获得知识远比对当前知识的真正掌握更具有意义。因此,相应的知识管理过程也应当被视为设计师与外部知识节点建立联结的过程。所谓联结,并不是强调对知识的即时占有,而是要求设计师在扩展知识源数量的同时,建立起清晰的知识导航系统,以便随时查阅调用。在这一方面,网络资源库显然比其他知识获取途径来得更为高效便捷,而对于固着于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知识信息,设计师则有必要通过个人知识地图加以整理标注。
除此之外,设计师需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知识评价能力及组织能力的培养。因为针对这一环节的个人知识管理并不局限于对分布在外部网络的知识源加以简单采录,它还意味着设计师从知识的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及相关性等方面来进行过滤筛选,以实现扬弃整合、揭示联系,并能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迅速同化。这一点对于数字化时代饱受信息超载困扰的设计师显得尤为重要。
2、提炼、交流、共享:设计专业业务知识的管理要点。和设计任务领域知识信息相比,设计专业业务知识更趋稳定,这种原理性的知识体系一旦建立,往往能发挥较长效的作用机制。因此,个体知识管理的重心不宜放在获取短平快的信息,而是应着重于知识的梳理维护及适时更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设计师通常能通过职业培训、在线学习等渠道接触到不同的设计观点,那么在接触到新的观点想法之后,设计师还需要将碎片化的知识提炼综合成理论,并积极参与和建立起对话场域,使知识流在交互和碰撞中得到升华扩展。比如在参加会议讨论之后,可以用报告、心得、笔记等方式对知识要点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不仅是新知识被逐渐结构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沉淀反思中被同化吸收的过程。而在知识外化之后,设计师还可以利用博客、BBS等媒介公开发布,使观点想法在群体互动中得到反馈、衍生或修正,个体也由此获得更多启发和更丰富的创造力。从实现手段上来看,专业业务知识得以共享的理想线下渠道主要有兴趣小组和学习沙龙,在线上,则有必要充分发挥SNS知识社区的技术平台优势。
3、体验、感悟、内化:设计创意技法的管理要点。设计创意技法更多表现为一种实践性的程序知识和隐性技能。它往往通过设计师在创意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技术诀窍和观念认识显露出来,但其内隐属性决定了它很大程度上不在个体的意识范围之内,或是可以意会却无法言传。因此,在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当中,这类知识的学习传承往往需要通过推行师徒制来得以达成。而在个人知识管理中,设计师则有必要注重长时间的案例观摩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在特定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借助模型仿真、情境再现、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进行量化的反复操练,并通过感悟、体验达成对微妙技艺的内化。实际上,和外在理论相比,设计创意技法正是由于具有非结构化的感性色彩而难于被模仿,也因此更具专属性和白我生发的可能,它不仅对设计师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操作价值,也对设计师专业职能的确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尝试从创意知识结构的视角出发,构建一个用于设计师个体知识管理的策略框架。但在实践中,设计师还需要结合自身差异,使这种工具性的理论适配于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并注重养成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意竞争力,从而最终提升创意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