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2015-08-27林立华

天津史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林立华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1931年到1945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高高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日前,平津战役纪念馆展出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展》和《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等抗日战争题材的展览。展览中所展示的那段艰苦、惨烈的历史让我们揪心、握拳。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民族与国家的尊严。伟大的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将来的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未成年人身上。所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家庭都对未成年人寄托着很大的期望。习近平主席在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一文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事关未来的事业,是决定中华民族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工作。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让青少年热爱祖国,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呢?这不是学校或是家庭某一方面的责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社会合力作用,齐抓共管,才能落到实处。本文就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

对青少年来说,家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以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有人说:中国当前家庭子女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也不是家庭的爱,而是缺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家长的心中想的是小家,而恰恰忽视了大家,没有祖国的大家哪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庭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萌芽的启蒙、奠基的场所。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一)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家教示范,品行为先。”“父母亲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孩子灵魂的工程师”。孩子自出生到独立,家庭一直是他主要的活动场所,又是孩子从最初的学习如何生存、如何沟通、如何处事等人生“必修课”的首要学习地点,这对孩子以后如何学习、生活及面对大千世界等有很重要的影响。要教育孩子爱国,家长首先要爱国,要以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有公德心的正气和民族骨气去影响孩子。许多仁人志士都是因为受到父母的爱国影响才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如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55团的政治处主任苌征就是因为他的父亲认为只有投靠坚决抗日的共产党才会有出路,于是毅然命婚期已定的独生子苌征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苌征入伍,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所以说父母一次行动上的示范,往往胜过百次空洞的说教,父母的示范作用的影响会根深蒂固地铭刻在孩子的脑海中,甚至左右其一生。

(二)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教育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子女健康成长成才,是许多家长的最大心愿。但是孩子要成才,必须先学做人。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独生子女成长状况来看,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互助友爱情感,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受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影响,缺乏一种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名曰“理想就是有钱就有想”,“前途就是有钱就有途”。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骄横、霸道的性格。如何做人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是通过家长的行为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来影响孩子的心,这要有耐心。我们从每一件小事上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通过事件教导孩子做事做人,让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这对他是终身有益的。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小故事,如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从小就有如此远大的志向。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从小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和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当代的青少年有强烈的个性发展要求,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不喜欢说教式的、缺乏生动和吸引力的喋喋不休式的教育方法,因此,要使家庭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方式上更要求生动、活泼、多样化、入情入理。要忌说教中渗透。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不是上大课,不必照本宣科,而应着重结合日常生活、娱乐、外出旅游、看书报杂志等时机,因地制宜、随机进行教育。可以有意识地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选择看一些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图书和电影,如《小兵张嗄》《鸡毛信》《地道战》等,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他获得一些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还可以通过唱一些革命歌曲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尽量通过一些灵活、富有情趣的方式和方法,喻教于娱乐中,让爱国主义情感不知不觉地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学校教育

我们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好学校的教育。学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爱国主义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的渗透,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双管齐下,对青少年的身心两方面进行较为完善的教育。

(一)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对青少年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是以无数先烈的血肉之躯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奋斗事迹凝聚、表现出来的。既有屈辱和抗争,也有挫折和奋斗;既有迷茫和探索,也有失误和成功。因此,以事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关键。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斗争中最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无数善良且手无寸铁的同胞们在日本法西斯的野蛮屠杀中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让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处处充满着血腥与死亡。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本为宿敌的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了国共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无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抗敌,还是共产党敌后战场上的奋战,都体现了危难时刻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民族意识下,经过全民族的共同抗战,才能使中国人民在那样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八年之久,终在不屈不挠中取胜。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决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坚强品格,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无价瑰宝,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从正面用国共两党团结一致对外,全民族共同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感化学生,还要通过从反面无情抨击和鞭挞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来教育学生。如讲日军的滔天罪行时,可以通过展示和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如亲临其境的感受日军的兽行。当学生看到一具具死难同胞的遗体,一张张狰狞的日军嘴脸,心里面肯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而这种强烈的心里震撼不是靠苍白的语言可以表达的。硝烟早已远去,但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今天我们原谅了日本之前的种种恶行,但原谅并不代表着忘记、关于“历史认识”的战争远未画上句号。特别是安倍政权上台后,历史的战场再次硝烟四起。否认侵略中国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日益抬头,对华政策越来越硬化等等显然是安倍政权精心策划的一场有备而来的“历史战争”。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70年前的中国,中国人民已不再软弱。历经磨难、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绝不会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绝不会容许中华民族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抗战后的胜利成果受到任何侵蚀和踩踏。安倍政权掀起的“历史战争”注定失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战”。抗击的是遗忘和篡改,保卫的是记忆和真相。我们誓死捍卫历史,让真相长存。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勿忘国耻。

(二)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对青少年加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教育

坚持党的领导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坚强保证,是民族精神永葆生机的根本源泉。70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亡国的最危险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全力倡导并积极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开辟抗日根据地,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当代中国,除了共产党,没有任何别的政治力量可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有在红旗下长大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唱过这首歌。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真正地理解这句话。可以通过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来教育学生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千万仁人志士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共和国将永远记住李大钊、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无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烈们。必须教育青少年时刻铭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中国的前途和希望,从而始终牢记党的教诲,永远跟党走。

(三)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对青少年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

理想信念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根基,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永恒动力。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优秀儿女,胸怀崇高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走向抗日救亡的战场,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绝不屈服,最后集体毅然投江的“东北抗联八烈女”、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等,他们用坚定的意志和年轻的生命筑起了新的长城,抗击并战胜了远比自己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一洗百年耻辱。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至关重要。必须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民族振兴的唯一选择,从而不断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四)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对青少年加强无私奉献的教育

无私奉献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秀道德品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把牺牲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并推向了新的高度。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面对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日本侵略,无数革命先烈血战疆场视死如归,长城内外响彻了“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震天吼声,大江南北涌现了“母送子,妻送郎,父死子继,夫亡妻替”的悲壮场面,国内国外出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感人景象。有一位名叫戎冠秀的老人,她先后将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送上了战场。在战争时期她抢救了数位子弟兵的生命,受到战士们的尊敬和爱戴。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并授予她“人民子弟兵母亲”的光荣称号。这种牺牲奉献精神,至今仍然令人肃然起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同样需要弘扬这种牺牲奉献精神。必须教育青少年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能够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好学敬业、扶危济困、服务社会。

(五)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对青少年加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教育。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首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和中国人民的固有天性。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涣散和分裂状况。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民族解放大军,谱写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共御外辱的伟大胜利。历史已经证明,团结统一是摆脱民族劫难的基础,和平发展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前提,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和破坏和平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胜利来之不易,和平应当珍惜。必须教育青少年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业。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抗战精神渗透到他们的头脑当中,就是要从那段凝重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从那场悲壮的奋斗中获得深刻的警示与启迪,从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华良《新父母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乔易丝·梅尔《控制你的情感》,美国佛罗达出版社 1996年版。

[3]侯树栋《国防教育大辞典》,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9月历史大事记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规划创意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