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课堂,只为学生能走得更远
2015-08-26魏本亚
【摘 要】生成课堂其实就是教学现场,而作为现场的课堂必然要积极应对师生、生生、生本等复杂的关系以及教师助学、学生自学、学生互学等诸多真实、丰富的过程。将其放到“人与社会的发展”这一命题下考量,则彰显出哲人的高度和一个语文教师的情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66-01
【作者简介】魏本亚,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
课堂其实就是“教学现场”,而作为“现场”的课堂必然要积极应对师生、生生、生本等复杂的关系,以及教师助学、学生自学、学生互学等诸多真实、丰富的过程。既然如此,不管“生成”的量大量小,“生成”就是课堂必然且应然的现象,是课堂的本质属性。
李老师是一个“爱智慧”的语文人,他有深厚的教育哲学素养。他的“生成说”,来源于德勒兹“生成就是不断产生差异”的观点。他倡导生成课堂,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远,这是一个语文人的情怀。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还推出独特的课堂范式:独学、汇学和助学。在其课堂上,严格的预学要求、灵动的启动模式、高效的汇学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习的机会,拓宽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宽度,为之创设了高效学习的最佳平台。而能做到这一点,乃是因为他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原始感受出发,真正把教师定位为“助学者”的角色,并在助学中显示灵动的教学智慧。
李老师的生成课堂的理论的价值表现在:
1.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洋思模式注重学生高效的学习和训练,但教师只讲几分钟的规矩,往往使课堂教学缺乏有长度的对话,这种应试至上、交流缺席的课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而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以对话为主,时时发生着生生、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但教师的集中讲授被翻转到了课前,而且要通过微视频显示给坐在电脑前的学生——这种严重脱离我们国情的课前学习方式同样不能被认同。生成课堂所倡导的“独学加汇学”,其实正是洋思模式和翻转课堂各自优势的最佳整合。通过繁密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正是高效课堂的应有之义。
2.发挥教学机智,推动教师成长。向来有“教学机智”之说,认为有着深厚的理论修养、长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经验的教师才能够拥有这样的教学机智,而一般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很难企及。比如常常会碰到学生所问没有什么价值、所答没有什么审美境界、所思没有什么深度等难题,有人往往不是奉行“好好主义”就是采取“冷处理”态度,很难作出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其实,熟练使用板块式教案,发挥互联思维并且适时聚焦,可使教学机智成为常态,可使教师走上成长、发展的快车道。
3.创新课堂文化,培养现代公民。生成课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此时自然需要制度文化的创新——从单方面强制制定的纪律文化过渡到由双方协商制定、因互相制衡而具合法性的规约文化。有了规约,大家能够互相妥协和制衡,划出心理底线——存有平等、公正、尊重之心;利用规约,大家能够辐射心理光线——展示个性、大胆选择、激烈竞争。而所有这些内在的亮点,都源于明代李贽所说的“童心”——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纯朴的心。童心是充满阳光的,而这种阳光正是规约文化所需要的,同时也是规约文化所能提供的。在规约使用中学会善待规约,在童心发扬中学会永葆童心,这就为学生成为现代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