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影响
2015-08-26刘春,袁静
刘 春,袁 静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影响
刘 春,袁 静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等方法,以啦啦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设置为切入,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身体表现艺术类体育课程发展提供研究参考。结论: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运动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采用“团队和启发学习方式”能逐步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并在团队互动中尊重和爱护自我身体,懂得欣赏和传递身体吸引力;此外采用“自主和探究学习方式”能增强运动能力和身体吸引力,尤其对身体自我价值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学校体育;啦啦操;学习方式;身体自尊
啦啦操运动源于美国校园,以其健康、活力、积极向上的魅力进入人们视野。啦啦操是在特定的环境和音乐背景下,通过不同身体表现诠释青春和健康,展示团队的精神风貌,发展至今这一集体项目已升级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中国啦啦操于1998年以高校作为推广地传入,起步与国外相比虽然晚,但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把我国啦啦操推向高潮,目前国家教育部将啦啦操融入学校体育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在推进啦啦操技术、套路、教练和裁判等培训的同时,完善啦啦操赛事,并选派队伍代表中国参加每年的国际性啦啦操比赛,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不仅促进了啦啦操项目的发展,还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
在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中,体育锻炼既有生理学的基础,也有心理学的基础,因此身体自尊常用来检验锻炼后的心理效益的假设,与此同时自尊水平又可作为一种预测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手段,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教师都在尝试,并利用启发式、自主式和探究式等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发挥作用。本文以啦啦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为切入,探讨以学生为主的不同体育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身体表现艺术类体育课程提供不同的研究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2000年至201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高校啦啦操、体育课程学习方式、大学女生身体自尊等相关研究论文27篇,并结合实践运用需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不同学习方式在高校啦啦操课程运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研究采用的学生问卷是徐霞和姚家新修订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量表由1个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4个分量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共30个题目组成,采用正反向计分,即1~4分或4~1分,该量表经过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教师现场发放问卷,学生当面填答后由教师统一回收问卷的方法,通过检验,其内部一致性检验的克隆巴赫α系数平均为0.83~0.85之间,符合统计学要求。
第1次对学生共发放问卷78份,收回7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97.4%;18周结束时再用相应的量表测出被试的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水平,发放问卷 75 份,回收有效问卷 74份,有效率98.6%;实验中排除个别学生由于调课、生病等原因未参加前测和后测2次测试,以及填答的2次问卷有无效问卷等原因,最终取得的有效样本量为71人,其中实验组为38人,对照组为33人。
1.2.3实验法
1.2.3.1实验对象 选取云南大学非体育专业2013级大学本科2年级在校女生,年龄在18~21岁,自主选修啦啦操项目2个教学班女生,其中1个班为实验组,另1个班为对照组,学生来自于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两组被试均身体健康,基本情况见表1。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选取,要求所有被试以前没有过实验项目的锻炼经验,对基本身体情况水平和身体自尊各维度水平进行检验,确定其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可比性条件。
1.2.3.2实验时间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7周的课程实验,1周考试,共计18周。
1.2.3.3实验设计 实验组和对照组2个组的教学内容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核,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编制的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第一套)大学组一级花球套路。此外根据啦啦操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学生学习方式,然后将设计好的实施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实验组采用的是以学生团队合作为主,教学中辅以启发学习方式,而对照组采用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中辅以探究学习方式(表2)。
表1 学生基本情况(M±SD)
表2 啦啦操课程实验设计
1.2.3.4实验监控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程均由1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具备副教授资历,年龄为47岁的女教师担任;此外对2个班学生进行规定,要求学生在实验的时间内,除了参加此体育课程和完成与啦啦操课程项目相关的课余锻炼外,在实验期间不再参加另外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此尽量监控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变化。
1.2.4访谈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个别学生在不同实验阶段进行不定期访谈,把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研究提供个案反馈。
1.2.5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M±SD进行统计描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组内、前后差异用配对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后大学女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变化 各组身体自尊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3)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和身体素质的平均分值数上略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的平均分值数上略高于实验组,经过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实验前不同组身体自尊各因素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表明分组较均衡,能满足实验的条件。实验后对照组学生在运动能力的平均分值数上高于实验组,经过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能力分值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其他各因素分量表分值尽管实验前后有一定变化,但实验后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表3 各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各因素的变化(M±SD)
2.2实验前后大学女生身体自尊的变化 各组身体自尊总分的描述性统计(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学生身体自尊总平均分值数低于对照组,经过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实验前不同组学生的身体自尊总分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学生身体自尊总平均分数也低于对照组,经过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实验后不同组身体自尊总分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2.3合作和启发学习方法与大学女生身体自尊的关系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的变化(表5)可以看出:合作与启发为主的啦啦操课程干预,实验组主量表和各分量表以及PSPP总分,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实验后每项平均分数均高于实验前测试平均分数,通过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发现实验后身体自我价值、身体素质分值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值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在身体吸引力和身体自尊总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极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的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啦啦操项目团队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学生在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不但促进了自身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的提升,而且在尊重爱护自我身体的同时,对身体的欣赏也在不断提高。
表4 各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总评(M±SD)
表6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各因素的变化(M±SD)
2.4自主和探究学习方法与大学女生身体自尊的关系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的变化(表6)可以看出:自主和探究为主的啦啦操课程干预,对照组主量表和各分量表以及PSPP总分,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实验后每项平均分数均高于实验前测试平均分数,通过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发现实验后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分值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在身体自我价值、运动能力、身体吸引以及身体自尊总分值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结合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啦啦操课程中采用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自主、自觉学习和提升运动能力,在学会学习的同时逐步提升身体表现和吸引力,此外根据自我具备的思维能力,在自我学习能力的促进、彰显自我个性、增强身体自我价值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运动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而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与身体吸引力因素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的预测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
2)啦啦操课程中采用团队与启发学习方式,不但促进了自身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的提升,并在团队互动中尊重和爱护自我身体,懂得欣赏和传递身体吸引力。
3)啦啦操课程中采用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促进、增强运动能力和身体吸引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提升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3.2建议
本研究主要围绕身体表现艺术类啦啦操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探讨,不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除个别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之间从统计学意义上,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学习方式、实验对象、实验时间等这些不同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一致。学习方式的本质是学生学习的策略和面对学习任务表达出的行为方式,重点是教师在把握不同身体表现的体育课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1]周维琼.体育舞蹈团体舞队形变化的艺术性分析及创编策略的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胡小明.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德)马克思.18科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亚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79.
[4]刁在箴.基于规则演变的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新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12-15.
[5]张涵劲.竞技体操的美感形态与审美态势趋向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1(5):11-14.
[6]孙绍宁.从体育美学的视角探讨啦啦操音乐与动作的选编[J].体育科技,2011(1):28-29.
[7]吴芳兰.论舞蹈创作中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基本形式[J].吉首大学学报,1995(2):104-106.
[8]于平.论舞蹈创构图的视觉效应[J].舞蹈,1994(1):98-100.
[9]何群.论舞蹈结构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 (3):43-47.
[10]胡效芳,龙小敏.中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队形变化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25-28.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in Cheerleading Courses on Physical Self-esteem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
LIU Chun, YUAN J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sports and provide research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on students’ self-esteem based on the setting of cheerleading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experimental method,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in cheerleading courses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female undergraduates to enhance their athletic ability; the “team and heuristic learning method” can gradually improve athletic ability and physical condition, promote self-respect and care of the body in teamwork, let students know how to appreciate and transfer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especially enhance self-worth of one’s body.
school sports; cheerleading; learning style; physical self-esteem
G807
A
1004-7662(2015 )08-0036-04
2015-08-05
刘春,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