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5-08-25陈玉海
陈玉海
[摘 要]
习作是重要的语文课程环节,小学生习作为其他学科及终身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中高年级是小学生习作能力飞跃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运用合理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培养小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素材;多样化;有效性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想象力。但是,有些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经常感觉言之无物。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调动小学生对习作的创作热情,寻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写作,学会写作。
一、从内容上丰富小学生习作素材
(一)扩大阅读量,积累优秀作品素材
小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主要知识和素养来源于书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名品佳作如何采撷创作资源,做出典型习作分类分析。同时,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和主动学习意识都比较强,教师应当顺势引导,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给学生讲明阅读和习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告诉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是作家成才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列举名人与阅读的轶事,让学生在课外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二)用心观察生活,汲取创作灵感
许多小学生习作作品千篇一律,往往是不知道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因为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实,所写出的东西“干瘪无味”。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实际。例如:四年级“我最敬佩的人”习作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人物进行观察,将家里人、朋友、同学、教师等熟悉的人物作为习作的练习对象,善于抓住每个人物突出的特点,通过日记或者小练笔的方式记录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人物的习作作品就会生动丰满,充满鲜活的特色,感觉下笔有千言了。
(三)参与实践活动,让习作作品充满流动感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爱玩和运动,习作教学不能总是一本正经地端坐课堂,应该善于引领小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真实的事物,形成感性的认识,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升华上升为艺术作品。例如:五年级口语交际一书信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布置小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和感恩的话,然后正确书写信封,教师组织学生到邮局亲自将信投递出去,然后观察父母接到信时的表情和心情,实现一次亲子互动,增强对亲情的实际体验,在习作能力提高的同时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二、从方法上灵活进行习作指导
(一)夯实语文基础语法和文体知识
小学语文阅读和常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习作表现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习作方法,更加高超和艺术地对习作素材进行组合与转化。中高年级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指导,会将习作变成材料的简单罗列,不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仿写、扩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当堂课做口头作文或者小练笔,也可以留作课后习作作业,从教材中模仿、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词汇、风格等,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例如,五年级说明文单元中,在《松鼠》一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抓住学生对小动物好奇和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模拟该文的写作方法,当堂回顾自己熟悉的某种小动物,做口头习作阐述。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不分家,挖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听力、口才和胆量,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人的想法,相互借鉴和提高,增强对习作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对生活的体验
优秀的习作一定会体现作者当时当地的情感、情绪、心理、精神状态等主观因素。在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和唤醒小学生内在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抒发自己的喜或悲、哀或愁,让一物一景都体现出作者自己的主观想法。例如,六年级“难忘的一件事”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难忘”这个定语:为什么难忘?一定是触动了自己的情感或者思想深处,给自己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和回忆,习作就是要将这种引发自己情绪的事件从回忆中挖掘出来,经过自己的文笔加工,形成自己对事件的独特体验。小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会抛去千篇一律的获奖作文式的习作模式,争先恐后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实现习作作品的内容、手法、情感的三位一体。
三、从过程上强化小学生习作训练
(一)布置多样化写作主题
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依靠学生实际动笔过程,但是小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约束的意识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应该设法增加对学生的写作实训,中高年级小学生即将升入初中,必须在这个关键阶段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性的习作教学模式,多给小学生留习作作业,及时进行习作讲评,善于抓住小学生每次习作中的闪光之处,多表扬和鼓励,多用红笔圈画出优美语句,增加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和自信。尤其是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较少的字数,降低习作评判的标准,帮助他们建立对习作的勇气和信心,促进全体学生投入到习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墙壁文化,设置班级习作展,定期将优秀习作、进步习作、黄金语句等张贴在墙上,形成良好的班级习作氛围。
(二)通过反复修改提升习作水平
中高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作习惯,在反复琢磨和自我反思中突破自己。习作修改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大概的修改模式有四种:
1.教师统一传授习作修改方法
教师将某篇学生习作作品印制下发,上面详细标明教师批改过程,不同的错误和优点用不同的批注方法,例如:病句用横线画出并打问号,错字用红笔圈上,优秀语句用波浪线等,全班形成统一的习作批改语言,学生对批改指向的问题一目了然,形成阅读和修改上的思维放射,提高效率节省精力。
2.教师进行个性化修改
教师将学生作品先行评判,在发现问题的地方做出标注,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对修改不好的地方加以指导,让学生对修改前后的地方重点对比和反思,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研究教师批改的思路,便能逐渐学会如何评判作品。
3.学生进行自我修改
小学生模仿教师修改思路,进行自我评阅和修改,这是实现习作水平飞跃的关键性步骤。只有找到自己存在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才有利于下次习作作品的进步,循序渐进地提高习作能力。
4.学生之间相互修改
小学生课下相互交换习作作品,等于每个人都是小老师,由此,他们会提高习作的兴趣,为了“面子”他们会认真提高习作水平,修改时也能主动钻研习作、语法等相关知识。教师应该做好分组工作,科学划分若干习作修改小组,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习作基础、性格等因素,让小组内成员定期互换批改对象,实现取长补短,在交流和互动中提高习作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赵华.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董娜.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朱友清.小学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