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2015-08-25廖思彬张贤金吴新建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原理模块教师

廖思彬 张贤金 吴新建

[摘 要]

反思当前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存的困难,提出提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化学反应原理;问题;原因;对策

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研究是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国内目前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各方面的成果,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高中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分析、高中化学反应原理不同版本教材比较、基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的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设计、某些章节的学习难点分析和教学策略等。目前对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整个模块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时,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进行考察。本文不仅对教师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策略,对整个模块教学提出了建议。

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十年后,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改变,认识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已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能运用情境法、实验探究法等进行教学。但高中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安排的课时一般只有一学期,课时相当紧张。许多化学反应原理是抽象概括出来的,脱离生活实际,较难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该模块教学时,许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概念化、理论教学系统化的套路,仍普遍采用讲授法这一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特别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将理论知识系统地剖析,还不断适时地加深、补充。在课堂上,缺少思维的引导、互动,缺少师生的思维碰撞,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缺少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对于难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谈不上深刻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

通过访谈我市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发现在高中反应原理教学中教师最大的难点是把握反应原理教学的深度和难度。许多教师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容易走入“挖得深总比挖得不够好”的教学误区。其实挖得太深的这部分知识往往超越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违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就是学生自信心受打击,给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因此,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大幅度下降,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在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对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是对基本概念的初步认识、反应原理的初步建立,教学内容面广但要求浅;选修模块是对概念原理的深度学习、系统认识,教学内容深、系统性强。反应原理几乎集中了高中阶段的所有重要理论,内容较多,难点多。进入选修学习时,要求对广泛联系的知识进行系统、规律性的归纳,还要建构起规律模型、理论体系,这对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因高一时缺少训练,学生普遍理性的逻辑思维不强。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我们曾通过访谈我校不同层次的上百名学生,有些学生认为“原理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将来都用不上,学它用处不大”;也有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太抽象,太理论,没意思;还有学生认为“感觉没用,起初没太认真学,结果跟不上了,后面也不想再听了”。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反应原理的知识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价值认识普遍不足,因此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教学缺乏直观演示

高一化学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大多以实验为依托,借助实验现象向学生直观揭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时也只要单一元素的知识建构,只要零散的感性认识。目前大多教师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通常依靠空洞的理论分析,没有发挥化学实验、动画演示等直观方式,这无疑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四)教师教学无法将“宏观”“微观”相统一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普遍习惯从宏观视角看待物质,必修模块学习时,学生也只要宏观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学习反应原理,则要求从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在溶液中尤其强调微粒观运用[3]。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将“宏现”和“微观“相统一,无法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和反应的思维方式。

(五)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讲课能听懂,做题时却无从下手。”这关键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时仍然采用元素化合物学习时记忆为主的方法,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网络化建构。也有学生反映“老师讲这道题时明白了,换道题又云里雾里了。”这反映学生新情景甄别辨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这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不够。

三、提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总的来看,目前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提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质量。

(一)优化选修模块的教学顺序

目前我省三个选修模块的教学顺序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先上有机化学基础、有的先上物质结构与性质、还有的先上化学反应原理。先上哪个模块是否有影响?哪个做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呢?经过实践摸索我校采用的是先上化学反应原理再上有机化学基础最后上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做法,我们认为此做法还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必修二电化学、化学平衡学习后马上转到化学反应原原理中深化学习,可顺利实现必修与选修的衔接。符合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规律,避免出现化学反应原理学习时学生的必修知识忘光的尴尬局面。而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又可以指导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

(二)挖掘知识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理论性很强,表面上与生活联系不那么密切,但是只要善于挖掘知识的运用价值,照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中,可以自制水果电池,还可以拓展介绍学生感兴趣的新能源、新型电池、解释日常金属腐蚀的防护等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当企业家讨论如何优化本市合成氨工业及其他化工生产条件;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中,可引导学生讨论高一时学习到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的原理。在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时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龙岩龙空洞形成的原理、含氟牙膏为何能护牙齿等生活问题。通过新知识的应用,学生对此前学习中碰到的疑问和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体验了化学学习的乐趣。

(三)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避免加深难度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好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不盲目拔高。如化学平衡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补充等效平衡的问题,这就超过了课标的要求。这个问题,学生难理解,并且影响学生认识平衡的一般规律。虽然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高考中分值较高,也是解决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新课教学中不能脱离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搞一步到位。高二时高考原题的大量引入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高二做过的高考题,学生到高三时基本上没什么印象。所以在新课教学时主要是注重学生对基本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只要基础扎实,到总复习提高能力自然会水到渠成。

(四)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避免出现盲点

新课程把原来一体连贯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拆成必修和选修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选修和必修的设置是新课程的创新,也是亮点,因为这是针对学习对象不同的举措,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问题是从必修到选修时,学生的基础知识遗忘是正常现象。因此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衔接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方法一可将必修中出现的知识设置成知识台阶,课前引导学生思考再引出新问题。方法2可将必修中的知识编成一道试题,让学生在题目情景中复习。在旧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最终将必修和选修知识有机结合,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引导学生自我构建,避免满堂灌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中只有主动地使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要避免满堂灌,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如电化学的学习中,许多教师针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翻来覆去地讲解,学生机械记忆,难免遗忘和混淆。但电化学的本质是高一学过的氧化还原理论。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氧化还原的本质,再引导思考形成电流的条件。学生就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自主设计原电池,通过做实验体会电化学中电子的移动方向、离子的移动方向,正、负极反应的基本情况。学生只有自己通过旧知识建构的这些理论,才能准确记忆知识细节,也才能从根源上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地掌握知识。

又如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后,就能自主迁移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因为平衡都有一样的特征。学生可通过对比自主建构所有平衡的知识网络。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外界条件对各种平衡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迁移到各种平衡常数的学习。

(六)发挥微课功能,突破难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方法。我们在讲授较难新课前可以根据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也可以在重难点章节,制作系列微课。学生可以一遍一遍地回看视频,教师像学生身边的导师,引领学生慢慢理解,慢慢感悟。微课会成为学生课后提高、拓展的好帮手。

四、结语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理论性的特点。现在的教学模式不能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更新教学策略,教师要改变知识点深难度挖掘的习惯,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式自我构建理论,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拥有更深刻、更透切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刘娟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难点成因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赵华,高峰.“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情况调查和认知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11(3).

[3]麦裕华.微观表征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插图评价[J].化学教育,2011(3).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原理模块教师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