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政治课堂——“走新”更要“走心”
2015-08-25潘卫泉
潘卫泉
[摘 要]
政治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难忘”?结合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设计理念,反思课堂教学行为,论述了实现课堂“难忘”的具体要求:“走新”更要“走心”,即践行新课改理念,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克服惯性与惰性,坚持理念与行动的统一。
[关键词]
政治课堂;形式与内容;教学实践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是让学生“难忘”的课,在课堂上获得个体生命成长体验、在脑海中留下恒远持久记忆。那么,政治课堂究竟如何让学生“难忘”呢?下面,笔者结合《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公开课的教学实践,就“难忘”政治课堂教学,“走新”更要“走心”,不揣浅陋,谈些思考。
一、课堂回顾
环节一:情境引入、感悟生活
【走进生活】欣赏短片《致敬劳动者》。
思考:谈谈你对劳动的认识。
生:略。
师: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光荣,我们应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
环节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职场亮相】小李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因此,他选择并顺利考入了某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四年过去了,当小李大学毕业去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时,傻眼了!招聘市场人山人海,他感叹道: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啊?
探究一:小李为什么要去找工作(就业)?
生:略。
师: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个人:取得劳动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实现社会价值,提高精神境界。对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职场选择】小李在人才招聘市场转了几圈,有3个岗位让他有点动心。
探究二:①假如你是小李,将如何选择?
②假如你是招聘者,会看重小李的哪些素质?
生:略。
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劳动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思考:为促进就业,国家制定并实施的一战略,一政策,一方针是什么?
生:略。
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职场维权】小李最终被富力公司录用。根据口头协商,从装配钳工做起。上班期间,他尽心尽职。因公司业务繁忙,他每天都要加班,在人手不足的时候,还须客串搬运工。工资按照实际工作时间算,没有加班费的说法,公司也没有给小李缴纳三险。小李气愤不已,找公司老板讨要说法,但碰壁而回。小李决定向法院起诉公司。
探究三:①小李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②小李维权的前提是什么?最大的障碍可能是什么?
③小李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生:略
师:劳动者应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前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保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来维权。
环节三:自主建构、理性认知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环节四:交流互动、学以致用
【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为自己打造一份职业规划。要求:将写有自己职业理想的卡片,贴于黑板,向全班同学做一说明,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设计理念
(一)追求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化
新课程倡导“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理念,要求遵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情境式教学,旨在通过创设合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由境入理,增强学习效果。本课设计了如下情境:播放视频短片《致敬劳动者》引入新课学习;围绕小李求职、入职这一主线,创设了职场亮相、职场选择、职场维权等系列情境,展开新课学习。
(二)追求知识的生成性、探究性
新课程教材文本的编写,多数情况下是情景导入与问题探究在前,概念、观点归纳陈述在后,其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与探究性。本课的设计,同样采用了这一“编写”逻辑:设计主线式情景,相应设置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相互关联的问题形成探究链,问问相连、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感悟情境与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
(三)追求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本课的设计,努力追求这一理念:观看视频短片,让学生自主感悟劳动的价值;围绕“职场”话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自主打造职业规划等。
三、教学反思
(一)“悦目”更要“赏心”:形式为内容服务
本堂课,笔者在课件制作、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费尽心思,从教学实践看,确实“吸引人的眼球”,课堂气氛活跃,互动热烈,但教学效果难言“难忘”。“繁荣”、热闹的背后,缺乏学生实质性的参与、缺少激发学生深层次思维的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也未得到充分体现。原因在于,过分追求了形式,而削弱了内在本质。舍本逐末,是无法真正实现课堂“难忘”的。教学形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情境地创设应更加精当。本课创设的“小李入职当装配钳工”的情境仍然离学生生活、学生认知较远,换成“小李去应聘酒店管理人员”这一情境会更合适。情境素材新颖时尚、引人入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精当与否的关键,在于情境素材是否与学习主题、学生经验和兴趣相关。因此,要对情境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合理编制,让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的已有认知、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
探究问题的设置应更加精致。本课设置的系列问题中,知识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学生依据教材文本即可解答,缺乏探究的价值,未能发挥问题引领、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应更加精致,少些浅表性问题,多些富有启发性、有思考深度和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敢于质疑,自己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当然,精致的问题设置必须基于教学情境和目标,应避免出现问题与情境“两张皮”和偏离教学目标“为问而问”现象。
合作学习的组织应更加精彩。本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最终演绎为一般的问题讨论,合作也成了部分学生的合作,偏离了合作学习的要义。精彩的合作学习,在于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充分互动交流,在于学生积极表达、踊跃展示。因此,开展合作学习,需要精心组织: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建立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明确任务要求、责任分工;留足互动交流时间,组内学生互助合作、相互激励,组间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给学生机会与平台去踊跃展示交流成果,去体验成功、树立自信、收获精彩。
(二)“革面”更要“洗心”:克服惯性与惰性
本堂课教学效果未及预期,难言“难忘”。归根结底,在于新课改的理念主张并未真正内化于心,传统教学观念下长期形成的经验和习惯,以及变革自身教学行为的惰性,使得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根治这一问题,必须彻底“洗心”,克服惯性与惰性。
让新课改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领会新课改理念的精髓,坚持“理念”与“行动”的统一,真正“走进”新课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走近”阶段。教学设计坚持“以学定教”,备课重心真正实现由“备教师怎么教”向“备学生怎么学”转变;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而不是通过丰富的情境材料、一系列问题,牢牢“掌控”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新瓶装旧酒”,依然是为教师自己的“教”服务。
打破传统、超越自我,克服惯性与惰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确定近期和未来发展目标,以目标引领发展、激励发展;对照新课改要求,制定“惯性清单”,针对“惯性清单”内容,坚持每天改正,增强毅力、持之以恒;制定学习计划,加强学习,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勤于反思研究,增强教学智慧。总之,顺势而为,积极有为,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对学生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坚决克服不良惯性与自身惰性,沉淀自我、超越自我,提升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技艺,变革教学行为,真正成就课堂之“难忘”。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瑜.一路探索 一路芬芳——一节课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0.
[3]张异宾.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