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品评——新中国近35年建筑评论与建筑设计的人和事
2015-08-23顾孟潮
顾孟潮
反思与品评——新中国近35年建筑评论与建筑设计的人和事
顾孟潮
该文告诉我们,所谓反思与品评就是评论。评论本身首先就是及时的纠错机制。多年来,建筑评论始终未被摆到应有的位置得到重视和保护,更没有形成相应的建筑评论标准和机制,为此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该文从8位建筑师的自我品评切入,列出65年来主要的标志性事件。分别反思了走向世界的35年和奠基夭折的30年,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建筑评论领域的“四个建设”(环境、理论、队伍、机制)问题亟待解决。
反思品评;建筑评论;建筑哲学;走向世界的35年;奠基夭折的30年;四个建设
doi:10.3969/j.issn.1671-9107.2015.02.058
所谓“反思与品评”就是评论。以反思与品评“建筑设计与研究走过的65载漫漫历程”为主题研讨很有深意。过去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四缺”—— 缺乏必要的建筑理论建设;缺乏科学民主的研究讨论让人讲真话的环境;缺乏实事求是的评论队伍;缺乏监督纠错的评论机制。这是造成一些带根本性的错误屡屡重复出现却无法纠正的根本原因。
评论是及时纠错的必要机制。多年来,建筑评论始终未被摆到应有的位置得到重视和保护,更没有形成相应的建筑理论标准和机制。为此,65年来付出惨重代价。华揽洪先生诞辰100周年时,到会的许多同仁均提及如何保证让人讲真话的问题[1]。当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的绝不仅仅是华先生等几个人的问题,而是建筑事业的重大损失,这是我一再强调重视建筑评论的原因[2-3]。
1 从建筑师自我品评说起
这幅表格[4]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今天重睹我们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当年列入表中的建筑师只是崭露头角,但是,由于他们坚持了已建立和实践自己认定的建筑哲学观,今天几乎全部都是事业有成的(院士、大师、建筑家、理论家、评论家、教授、著名学者等)走向世界的中国建筑师,可见品评的价值。近30年后再反思品评一下肯定会有新的体会。
2 走向世界的35年(1979-2014)[4]
从中国现代建筑评论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回顾近35年建筑评论的历程,有几个带有标志性的事件。
(1)1979年《建筑师》丛刊创刊。
(2)1982年12月29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编辑部召开了北京香山饭店建筑设计座谈会([美]贝聿铭设计)掀起了一次众所瞩目、规模深度空前的建筑评论热潮。
(3)1985年2月3日-7日,建设部设计局和中国建筑学会进一步探讨繁荣建筑创作,于北京召开中青年建筑师小型座谈会,起了调动建筑师主动性积极性的升热和推动作用。
(4)1987年[英国]弗莱彻主编的《世界建筑史》首次载入中国现代建筑43幢,著名中国建筑师16位。
(5)1989年6月23日,《中国80年代建筑艺术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十项工程获奖。
(6)1989年罗小未、张晨“建筑评论”在《建筑学报》第1期发表,首次全面论述建筑评论的定义、意义、评论标准、评论模式和繁荣我国建筑评论等问题。
(7)1999年6月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著名的《北京宪章》。
(8)2009年多家媒体联合举办的《走向公民建筑》评选结果揭晓。
(9)2013年王澍成为中国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列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人。
(10)2013年吴良镛教授获中国科学大奖。
表1 国内的建筑哲学示例
3 奠基夭折的30年(1949——1978)[5]
从中国现代建筑评论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回顾前30年建筑评论的历程,也有几个带有标志性的事件[6]。从这些标志性事件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建筑界30年来的行程轨迹,又可以分前15年和后15年两个阶段,前15年是奠基上升的形势,后15年是每况愈下走向夭折的现状。我们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1)1952年5月,中央建筑工程部设计院成立。
(2)1952年9月,原建筑工程部设计处举行群体布置技术研究座谈会,前苏联专家穆欣在发言中提出,建筑艺术是修建美丽舒适的住宅、公共建筑和城市的艺术,对人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3)1953年1月17 日-25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必须正确进行设计》、《反对设计中的保守落后思想》;10月14日,又发表了题为《为确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而奋斗》的社论。这些社论强调必须批判资本主义的设计思想,学习前苏联社会主义的设计思想。
(4)1953年10月23日-27日,中国建筑学会成立。
(5)1953年12月16日,原建筑工程部建筑技术研究所成立(该所为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前身)。
(6)1954年6月,《建筑学报》创刊。
(7)1954年9月29日,中央任命刘秀峰为原建筑工程部部长。10月13日,《建筑》杂志创刊。11月13日,中国派出以周荣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为首的代表团,参加前苏联建筑工作者会议。
(8)1955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反对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指出当时建筑业的主要错误是“不重视建筑的经济原则”。
(9)1959年,原建筑工程部部长刘秀峰主持了住宅标准和建筑艺术座谈会。会议结束时发表《创造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文章,引起国内外广泛热烈的反响。
(10)1963年5月20日,在梁思成、汪季琦的主持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室举行了国外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座谈会,提出把有代表性的国外著作翻译过来,在10~15年内编写一部建筑百科全书。
(11)1964年1月,《建筑设计资料集》出版。
(12)1964年1月11日,毛泽东指示,在全国设计会议举行之前,所有设计院都要投入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
4 65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6]
本文将65年分为两个阶段来说,为了便于说明内在的因果关系。历史地、辩证地看到后35年存在的问题和成绩与前30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反思与品评才更接近实际。这里提出的8个方面的问题,除了市场化和多样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后35年,其他几方面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共同问题,只是存在的程度范围略有不同。
(1)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月里,中国建筑长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曾不惜工本盲目地全面照搬苏联建筑模式,不加分析地全面学习所谓苏联建筑经验,全面否定、全面排斥西方建筑流派和西方建筑理论,把自己封闭起来,极大地推迟了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程。
(2)长时期以来,建筑被贴上政治标签。我们常常把建筑行为当成政治任务,把建筑过程当成群众政治运动过程,既不按建筑规律办事,又不按建设周期走。许多建筑行为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动辄赶时间搞献礼工程,用竹木代替钢筋建楼房,建干打垒房子、简易楼等等,更为滑稽的是搞建筑大跃进。勿庸质疑,这些都是违背科学的事。
(3)否定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灵魂地位和指导作用,“革”了设计的“命”。许多基本建设都是边勘查、边设计、边施工,甚至没有设计图也开工,对已定的设计不断随意改动。这样做的结果,不仅降低考察、设计、施工质量,破坏了基本建设的科学程序,更挫伤了设计工作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降低了规划设计与施工水平。
(4)把建筑的商品化、市场化推向极端。把土地当成生财的金库,对房地产开发土地的用途和项目、标准没有科学的控制。这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建造了为数众多的垃圾建筑,房屋的空置率很高,给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
(5)把大搞建筑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当成最终目的。因此造成重形式、轻内容、无底线、无主导、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看起来热闹花哨,实际上是低水平重复,没有内涵上的创新和提高。
(6)不深入细致地研究考虑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以高、大、洋、全、新为追求的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结果大马路、大高楼、大广场、高标准的大面积的住宅区泛滥,新老城乡整体破坏严重,历史文物损失严重。
(7)乡镇的建设一直未能与城市的发展协调起来。特别是农村的住宅建设基本上是处于自发状态,农村住宅虽然已经过几代更新,却一直在低水平重复,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劳力,十分可惜。
(8)四个“不重视”:不重视建筑评论的舆论环境建设、建筑理论建设、评论队伍建设、评论机制建设。设计与评论本是孪生兄弟,需要彼此携手才能比翼齐飞,处理不好两者关系则两败俱伤。对于一次次经验总结,往往只停留在评功摆好、讲成绩不讲教训的水平面上,结果让历史上已经犯过的错误不断重演,不合理的重复性建设更是不计其数。
[1]顾孟潮.驿路折花赠斯人——华揽洪先生百年与北京的城市规划、建筑[J].建筑.2013(18):72-73.
[2]顾孟潮.建筑设计与建筑评论之间——中国建筑评论理论与实践30年评述之一[J].新建筑.2014(1):152-153.
[3]顾孟潮.深化建筑评论思维,提升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中国建筑评论理论与实践30年评述之二 [J].新建筑. 2014(6).
[4]顾孟潮.建筑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165.
[5]龚德顺,邹德侬,窦以德.中国现代建筑史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165.
[6]顾孟潮.谈建筑界的折腾之苦——也谈建筑之5[N].中国建设报[N].2009,6,1:第3版.
责任编辑:黄定坤
Reflection and Comment
The essay shows that reflection and comment are review indeed,which itself is timely correction mechanism.For many years,architectural review has not been emphasized and protected,not to say corresponding architectural review standard and mechanism,for which we had paid great price. This essay,starting from the self evaluation of eight architects,the major landmark events in recent 65 years are listed,reflecting the 35 years of go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30 years of early failure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major problems,especially pointing out the"four constructions"in architectural review area,involving environment,theory,staff and mechanism.
reflective comment;architectural review;architectural philosophy;the 35 years of going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30 years of early failure;four constructions
TU20
A
1671-9107(2015)02-0058-03
2015-01-18
顾孟潮,男,北京人。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沙龙召集人,长于建筑理论和环境艺术理论研究。主要译著有《建筑构图概论》、《外国当代村镇建设》、《世界艺术建筑史》(合作)、《现代艺术辞典》(建筑卷)等。发表有论文《从香山饭店探讨贝聿铭的设计思想》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