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理协议”凝炼学校的制度建设
2015-08-22康红兵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校长
康红兵/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校长
用“管理协议”凝炼学校的制度建设
康红兵/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校长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探索“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既是对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次审视,也是教育转型中突破“千校一面”窘境的契机。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是江苏省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近几年,学校借力“十二五”发展规划,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依据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感到成功的可能;在学校发展中,让每位教师感到自身的重要;在学生成长中,让每个家长感到幸福的存在”,学校重新定位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并基于此,探索推动教育各相关利益者有效互动对话的新型学校制度。
重组四个中心,探索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曾说:“行动的世界是变革的真正决斗场。”学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来自实践的行动和检验,来自找到制度建设的有效着力点。2013年底,学校重组各职能部门,成立了四个中心,即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校服务中心和学校发展中心,分别将工作的重心落到学生身心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服务保障和学校发展决策与落实上,使各职能部门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位。四个中心犹如学校发展的四个轮子,虽然作用不一,却共同推动着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学校发展中心是学校重要政策决策、实施、落实和评价修正的关键部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学校服务中心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是学校发展动力结构中的支持系统;学生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是学校发展的两个重要抓手及衡量指标,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
签订管理协议,寻找学校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如行政干预与办学自主权的冲突,民主管理与参与者被边缘化的尴尬等。每学年开学之际,岔河中学都会与各中心签订学年工作协议。
签订管理协议是提高执行力的过程。除校长室与各中心负责人签订协议外,每个中心内部也会签订相应的协议,目的是明确工作的任务和责任,提高学年工作的目标意识和达成意识。
签订管理协议也是协商议事的过程。传统学校制度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完成工作任务的热情消减,“上传下达”的惯性又使工作失去了创新追求。签订协议是尊重各中心对其分管工作的追求和评价表现,各中心在和校长室签订协议过程中享有同等的话语权,从而保证了各中心对制度执行和落实的效果。
签订管理协议是互动对话的过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构起一个协商对话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机制将行动主体对制度问责的戒备转为对工作的尽责尽力。
教育的新常态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新背景。2014年初,岔河中学教师发展中心提出成立学校的“E教学研究团队”(E即网络)和“U教学备课组”(U即ubiquitous,无所不在的),以提高网络教学、平板教学、未来教室等研究意识。在学校与教师发展中心签订的协议中,“E教学研究团队”和“U教学备课组”的价值意义、可行性分析、成立后的运行保障以及旨在达成的目标成为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协议内容科学、落实有效,校长室协同教师发展中心与学校各个层面的教师进行了广泛务实的沟通。依据教师在研究现代教学技术中的表现,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首先收集了相关建议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集体研究、团队攻关、骨干先行等途径,成功引领了全校教师对互动白板教学、微课制作、平板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民主协商过程克服了传统制度中单向输出的弊端。参与研究的所有教师在获得尊重理解的同时,也以行动回报了学校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