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相融 内外皆课
2015-08-22
COURSE课程
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相融内外皆课
教育培训是否也需要构建高效课堂?
你的课程是否让学员听得进、动起来、悟得到?
你在台上的课程,是否需要和台下的手机、杂志争夺观众,是否需要和一大片瞌睡做搏斗?
……
优质的课程一定要有优质的传递。避免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尤为重要。培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台上师资的配置,而忽视台上台下师生的交流,以及台下内容的接受。
培训的过程在于同感与共鸣,以及内心感动之后的付诸行动。如果教师在培训中不能感受到其中的触动和乐趣,他们又如何将这种触动和乐趣传递给他们的课堂和学生?
模式创新:设计让学员听得进的课程
有多少课程,是专家在台上滔滔不尽,听众在台下索然无味?
有多少课程,是专家在台上高谈阔论,听众在台下一知半解?
……
在授课模式的设计上,夏风提出要做让学员愿意听进去的课程,并作了三个方面成功的探索,一是“电影式讲座”;二是“欢乐报告会”;三是“图式分享会”。
【电影式讲座】
“那天我是带着小说来参加讲座的。刚开始在翻小说,一会儿边翻小说边听讲座,没想到越听越爱听,一会儿干脆把小说收起来了。听完,深深为带着小说来听夏风老师的讲座而感到惭愧。”
——2010届新教师学员胡旭
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让一个人目不转睛、心无旁贷、全神贯注?答案往往不是课堂,是电影院。
“人们听一堂课,往往容易遗忘具体内容;但看一场电影,甚至可以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夏风说,课程设计要有“电影式思维”。
电影式讲座要求授课者通过大量图片的呈现,充分列举教育案例,不断再现实际场景,让学员以一种看电影的状态听讲座,在图文并茂的聆听中完成对教育思想、理念、方法的理解、领悟与反思。
夏风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阅读、分享、反思、写作”,但是也离不开“记录”。电影式讲座要求授课者注重加强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记录,在记录中思考,在思考后呈现,在呈现中共鸣。
夏风主讲了一场讲座,采用自己的六百多张教育图片,涉及到28个经典案例,归纳成31条理念和方法。讲座共三个半小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闪亮登场,进入大家的视线,引起学员的同感和关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跌宕起伏,触动大家心灵,折射出教育的真理和智慧。
三个半小时里,没人玩手机,没人打瞌睡,没人看小说。会场有32次热烈的掌声、17次开怀的笑声,还有学员不时流下感动的泪水。
“我只有一个意见,希望夏风老师中途要休息几分钟,实在很精彩,我一直憋着不想去上厕所,一听就是三个半小时。”2012届学员罗国松说。
“这是一场电影式讲座,我只是一名放映员,而主角,是台下的全体学员。”夏风说:“授课者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智慧地呈现;学员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填充,而是自发地感悟。”
培训班正在大力倡导和推进电影式讲座。“很受触动,很受启发!”黄冈师范学院夏庆利教授说,他认为,教育讲座要像电影式讲座,不仅从讲授内容上做文章,更要在传授方式上有所创新。
夏风:电影式讲座
【欢乐报告会】
“以前一说到报告会,我就想到苦大仇深,想到道德说教。我想,为什么典型都那么悲惨,让人看不到希望。一是过于高、大、远,让人学不到,二是过于苦、悲、难,让人不愿学。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欢乐报告会,感受到一种人性的美、人性的快乐。我愿意,做幸福的教师……”
——2010届新教师学员有梦洋
你心中的报告会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是不是现场气氛肃穆,大家神情凝重?
“我们聆听的报告会特别让人感受到青春和活力,感受到爱与美。”2012届学员、汉口学院毕业生万菲菲说。
每年培训,都要组织优秀教师做事迹报告。与听众危襟正坐、心情凝重,现场不苟言笑、气氛压抑相比,夏风所设计的“欢乐报告会”更多了一份轻松与自然、从容与淡定。
“教育事业是美的,教师职业应该是快乐的,我们的报告会,不要过度渲染人物的艰苦,职业的艰辛。要善于发现其中之美,发现其中之快乐。”夏风说。
欢乐报告会要求讲述者用美的眼光去发现教育的美,用快乐的心境去体会生活的快乐,用共情的语言去引起大家的共鸣。
在长阳县一所山村学校任教的段登朝给师弟师妹们作报告:“刚开学,这里山大人稀,我琢磨着先跟家长打电话,但手机很快就打爆了。话费清单一出来,竟多出很多漫游费!校长说,小段啊,宜昌长阳县和恩施巴东县的分界线,就是校门口那条马路,马路这边是长阳,那边是巴东。从此,我打电话总站在马路的这边,还下意识地把手机天线朝着宜昌方向。”话音未落,全场哄堂大笑。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邓丽在讲述她给孩子们洗澡的情境,“小花的奶奶到学校来送被子,看到我给孩子们洗澡,她说,天啦,邓老师,您还跟娃儿们洗澡,一个个洗得水灵灵哒,像洗萝卜哒!”她瘪着嘴,模仿老奶奶的方言,全场大笑。
没有“我毅然选择、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等口号,有的只有真实的场景和朴实的感受。笑声中,大家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工作的艰辛,感受到他们对职业的热爱,感受到他们的豁达乐观。
湖北文理学院副院长李本林说:“这种形式的报告会,让大家喜闻乐见,感受到真实、真诚,无论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从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图式分享会】
“在图式分享会上,每个人都是轻松的演说家!”
——2014届新教师学员薛艳秋
“最怕要自己写稿子,最怕听别人念稿子!”如果分享成为一种负担,还有谁愿意分享?
培训班把分享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授课者、学员加强分享。但是,不允许拿稿子,因为,冗长的念文稿只会让学习味同嚼蜡。
夏风提出“图式分享会”,与TED演讲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时间有明确要求,分享者通过PPT准备18至36张图片,每张图片下面配一段不超60字的说明。讲述者以音乐为背景,播放PPT,同步读出图片下面所配的文字。文字读完,图片也刚好放完,分享结束。
限定格式的分享,言简意赅的表达,要求分享者必须舍弃大话、空话、套话,用最朴实的语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阐述教育理念与观点,让听众产生共鸣。
“一次图式分享会,有八个人上场做分享,有教师、有学生、有家长,一共讲述了12个教育故事,折射了一系列教育智慧。全场为之感动,掌声不断。”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深有感触,“而这一共,只用了40分钟。”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登台,有当明星的感觉,好激动呢。”学生家长、宜昌市文佛山大柏村村民彭桂英说。
教学相融:设计让学员动起来的课程
从日程表可以看到,专家授课只占到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全部是教育观摩和学员实践。课程设计强调案例式教学,要求专家观念必须对应具体案例;强调互动式教学,要求台上台下必须形成积极互动;强调嵌入式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嵌入学生活动。
“你是你自己的主角,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台上台下都是主角。”这是夏风的“舞台”教育理念,亦适用于课程。
选择性课程:“你是你自己的主角”
传统课程设计的误区,把学员当作受训者,要求学员完成指定的课程学习。而CMC教育培训的定位是,所有的学员都是主角,站在舞台的中央,所有的管理和授课,只是给他们提供支持条件。
培训班引导学员自发成立书画院、舞蹈社、合唱团、武术队、通讯社、网络社等各类社团,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学分体系。每一个支部、班级,乃至每一名学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培训诉求,培训班可以为其适当调整培训方案。
“我大学是学美术的”,湖北美术学院毕业的何烛说,“我想在农村小学开展一系列素质活动,我希望在音乐方面也有所提升。”她参加了二分之一课时的大班集中课程学习,其余时间自由选择参加舞蹈社或合唱团的排练。何烛说,实行选择性课程,让她受益匪浅。
夏风说,管理者要懂得尊重,善于倾听,注重营造一种尊重的氛围。不能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盲区,要尽力“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你倾听了学员们的需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懂得去倾听学生们的需求。
均等性机会:“舞台是人人的舞台”
“我们提供舞台,只要你有需要”。培训班提出,舞台绝不是领导者、授课师等少数人的专用舞台,而应该是属于每一名学员的舞台。只要学员有需要,随时可以登台。
“不要让舞台成为一种权威的象征”,夏风说,“一旦舞台成为少数人的舞台,平等意识就开始湮没。在权威的俯视和灌输下,独立人格、创新思想等都难以养成和形成。”
舞台是人人的舞台,这是一种平等意识的凸显。这种主张的优势还在于,“让每个人的优势都能被展现。”培训班把舞台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鼓励每一名学员登台展现。
培训的每天必有一台大型课程式晚会,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培训班先后举办了“走向乡村·与爱同行”原创情景剧展演、“激扬文字·慷慨青春”原创诗歌朗诵赛、“众志成城·携手共进”团队拓展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每天的活动,鼓励尽可能多的学员登台。
关联性行动:“台上台下都是主角”
所有的课程,要求领导者、授课者不能单方面讲授,必须注重台下的反应。“教育一定不能是灌输,而在于引导下的生发”,夏风说,“教育尤其要注重一种呼应与关联。”
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朱知慧每年都要来给学员作讲座,她每次都主动选择站在讲台前讲授两小时。“台上台下不能形成有效地互动,是失败的培训。”
在岗前培训班,你可以看到,台上上演小品“我在乡村当老师”时,台上的学员说,“你看,远方的天空有一片繁星啊!” 台下的学员们则拿出手机,开启亮灯模式,纷纷挥舞,像星星一样,分外浪漫。
“在这个过程中,台上的人学会了场面控制、调动气氛,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来把握课堂”,2005届学员、恩施市石窑中学副校长梁大庆说,“而台下的人,也学会如何去呼应台上。他们会发现,其实自己也在创造和引导着剧情。”
教育就要建立一种普遍联系,“既要让每个人的行动都能被关联。”夏风说,“也要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无关身份、地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内外皆课:设计让学员悟得到的课程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试教育将知识与生活割裂开来,学生学到知识,缺乏运用。在培训班,讲求内外皆课,提倡无处不课程,课程无处不运用,让学员从课程、管理、文化等方面加强领悟。
【课程是课程】
在岗前培训班,专家讲课、社团活动都被纳入课程。 课程设计者在设计课程时,把握课程的应有之义,深挖课程内涵,先后开发了《培训班辅导员课程》、《培训班学员课程》等。课程内容既有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走势、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教师职业标准等关于教育教师的通识型、方法类课程,又有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互联网模式下的思维、社会组织管理等跨界拓展课程;既有专家讲授课程,又有社团活动课程。
【文化是课程】
“老师突然很严肃地拿出一份名单,要求被念到名字的人站到台上去。11名被念到名字的学员战战兢兢,因为气氛实在太严肃。老师问,知道为什么吗?大家很忐忑。老师说,这是因为……老师的语气越来越平缓……在他说话时,身后的幕布慢慢拉开,另一群学员手捧着蜡烛走出来……老师接着说,根据大家报到时提供的身份证号,今天是你们的生日!……点亮蜡烛,捧上蛋糕,数千人唱响生日祝福歌,原本忐忑的寿星们一下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台下数千名同学也被这种氛围所感动。”
这是学员程慧俊在日志里记下的关于集体生日的故事。夏风告诉学员:“你们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你们给予了别人感动。你们到了乡村学校,也可以这样为孩子们过集体生日。”
这样的团队文化建设活动,亦成为学员们难以忘记的课程。
【管理是课程】
对一线教师的培训除了教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包括培训本身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之中蕴涵的理念。
“培训的管理智慧是最好的课程,我参与其中,学会如何去管理班级、团队和学校。”学员李利琴说。她现任蕲春县孙冲中学校长,学校也于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培训班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员,我们是怎样在管理你们,你们应怎样看待这种管理。
“‘那年风雨’、 ‘抓住七夕’、‘一步之遥’都是培训班管理过程中很经典的案例,也是很鲜活的教材。”著名教育家冯恩洪非常肯定地说。
“你是你自己的主角 舞台是人人的舞台 台上台下都是主角”——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