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价村的故事

2015-08-22瑶鹰

民族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青莲老师

瑶鹰

板价村在大新县宝圩乡。元朝大德年间,板价村的先祖来到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定居下来。一条清澈的小河穿过村寨中间,两旁散落着一座座民居。河水如巨大的树干,而分居于小河两边的民居,就像繁茂分叉的枝叶硕果。树长大了,枝桠要“板价”。“板价”是壮语,为“分叉”的意思。睿智的农姓先祖,根据村子里这么一幅美丽的画卷,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板价村。壮族总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为喜事,“板价”这个名称,也符合了这个寓意。

板价村因“短衣壮”而闻名。短衣壮是古骆越部落壮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与其他壮族的分支在服饰、语言、风俗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特别是在服饰上,板价人以全身的黑色和别样的风情著称,男子头上扎黑长头巾,盘出两只角来,上身穿大襟黑衣,下身穿大裤腰折叠黑裤,扎黑色绑腿,脚穿草鞋。而女人则头戴花头巾,上身穿绣有花边的黑色短衣,下身穿黑色的百褶长裙,打黑色绑腿,脚穿船型花鞋。正是因为妇女穿短衣长裙,板价人被人们俗称为“短衣壮”。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男女老少,板价人总爱穿着蓝靛土布的短袖衣服。男人的袖子超肩,露出黝黑的臂膀,展现出壮家汉子健美的肌腱。女人的衣袖齐肘,小臂和指掌,如塘里刮了皮的藕节,白嫩而细腻,透析出壮家女心灵手巧的气息。外人一走进村子,看着半露的衣着,窥探显着肚脐的青年男女,总会有一种萌芽的冲动,荡漾的春心不禁溢于言表。衣着短袖的板价人,以这种独特的服饰,点燃了春的绿意,叙述着不老的传说。

三月的细雨亲舔大地,矗立于青山脚下的凤尾竹经细雨梳洗之后,翠绿欲滴。鸟儿在树上纵情欢唱,松鼠于林间追逐嬉戏。南国的木棉,一棵紧接着一棵,站在路边,挨着村庄,正吐出红艳艳的花朵。载着《民族文学》重点作家改稿班学员的车子,从德天瀑布景点出发,沿着中越两国分界的归春河,翻过峰峦叠嶂的群山,越过风光旖旎的明仕田园,来到了板价村。

七十多岁的农廷兴是土生土长的板价人。他从小就对这支人数极少穿着短衣的族群,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几十年来,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的农廷兴,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民间收集整理短衣壮的生态民俗文化。农老师根据短衣壮山歌的曲调特点,编写了一千多首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等山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独具慧眼的农老师开始在村里组建了短衣壮山歌队。二十多年来,短衣壮的文艺队伍不断壮大,团队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多人。表演的节目由原来单纯的山歌,转化为具有短衣壮特色的竹竿舞、嫁女、唢呐等情景演出。近年来,板价村短衣壮艺术团表演的原生态节目,先后荣获了中国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明仕杯”三十多个奖项。国内外多家媒体对这个村庄进行了宣传报道,使得短衣壮名气鹊起,蜚声海外。

采风团进板价的这一天,村里正逢一出丧事。一路上萦回于脑海的壮家山歌热舞,因丧事而无法进行。为了满足我们的兴致,农老师把大伙带进了他的家里。他指着墙上的一幅幅图片,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短衣壮的摇篮曲、敬酒歌、过情桥等民俗。一幅短衣壮男女老少举着祭品围着坟墓歌唱的图片吸引了我的视线。我问农老师,这张图片是不是清明扫墓时节拍摄下来的。农老师说,这不是清明节拍的图片,短衣壮有一个别具特色的节日,叫扫墓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三这一天,板价村的家家户户便蒸煮五色糯米饭,备好蒸鹅、烤乳猪、糍粑等祭祀品。扫墓之前,全村子的人们都聚集到河边,点香朝拜,踏歌起舞,念诵先祖的丰功伟绩,劝诫后人要规整做人,勤俭养家。

情到深处,农老师便亮开嗓子,给我们唱起了高亢的歌谣:

客人来了是兄弟,

敬酒一杯要接手。

前人栽树后人凉,

先祖功德没尽头!

“歌者多风流”,想必,年轻的时候,农老师定是宝圩一带风流歌手。这副带着壮乡男子汉豪情的嗓子,肯定捕获了许多姑娘的芳心。我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农老师哈哈大笑,他说后生仔呀,在板价,唱歌来说我只是一个小马仔。我的师傅农三才是十里八寨人见人追的歌王呢。说到农三,农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一种崇敬的神色刻在他酱铜色的脸上。接着,农老师给我们说起了他师傅农三的爱情故事。

农三生于民国初年。家里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三,叫农三。农三的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几兄弟抚养成人。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彩礼去说亲,两个哥哥到三十岁了还讨不上老婆。农三从小有一副好嗓子,他嗓子里飘出的歌声,足以让林间的画眉定住,嘴里吐出的曲子,也能让茶园里的姑娘丢下活儿。宝圩地主爷的二女儿叫青莲。她长着一双泉口般的大眼睛,一条齐腰的长辫子,把十里村外的公子哥们的心勾得痒痒的。一年秋天,农三到地主家里做短工。青莲爱上了这个出口成歌的板价汉子。为了挨近农三,从来不下地干活的青莲也操着一把禾刀,下到田里去割稻杆。每天到了休息的时候,农三总是引吭高歌。稻田边潺潺流动的溪水,山谷里弥漫芬芳的花儿,都化为农三的歌声,荡漾在金黄稻田的上空,直把干活的人们听得如痴如醉。那年收割完毕,青莲不顾家人的反对,跟着农三来到了板价村里。靠着青莲平时积攒下来的一些钱财,农三几兄弟早起贪黑,走村串户做一些牲畜生意,家境也渐渐宽裕,都娶上了媳妇。五十多岁的青莲,患上重病不幸离去。从那时候起,农三的精神就开始恍惚,他整天坐在潺潺的河边,亮着嗓子唱着动人的情歌,深情地怀念自己的妻子青莲……二十年前一个风高月黑之夜,农三的歌声顺着板价村的河流漂去。第二天清晨,当大伙找到农三的时候,他正趴在青莲的坟茔上,面带笑容,离开了人世。

我的心不禁为之一怔:在这个绿得近似没有什么传说的山村僻壤,竟然隐藏着这么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则故事,就像一朵扎在木棉树上吐艳的南国红花,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能让远道而来的人们从中嗅到生活的芬芳,从而忘却了城市的忙碌与喧嚣,包括纷繁复杂却很简单无奈的现代爱情。

我们沿着河边的村庄走走停停,自由地享受短衣壮风情的洗礼。河水清澈如玉。河面上,鸭子滑动脚掌,悠闲地漂移。水车缓缓地转动着,从车上泼出的水花,已经变成了一种风景,不再是灌溉农田的玉液了。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围着桌子玩牌,不时传出一阵阵欢笑声;老年妇女蹲在门边,“嗡嗡嗡”地摇动着纺车,蜂声入耳,十分惬意;年轻的姑娘们坐在屋前的沙皮树下,飞针走线,织绣着生活的美景……

农老师告诉我们,这几天来,整个村子的人们都忙着死者家里的丧事。今天道场做毕,大伙才得闲下来,以各种传统的方式来释放一下压抑的内心。历经一场生死离别的悲戚之后,板价人又和颜悦色回到了生活的常态。我想,正是这种看似极其简单的生活场景,才使短衣壮古朴的民风得以保存下来。如今,投资几百万元的“板价短衣壮民族风情村”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短衣壮民族风情,吸引了国内及日本、泰国等其他国家的民族民俗学者前来考察采风。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等也前来板价村拍摄短衣壮专题片。“短衣壮”,已经成为大新县继德天瀑布、明仕田园、老木棉等风光休闲旅游之后,另一张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旅游名片!

靠山吃山咧,

靠水饮水啯。

吃鱼不忘塘咧,

食虾莫忘溪啯!

离开板价村的时候,农老师和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和我们道别。从他们嗓子里飘出的这段歌声,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让我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猜你喜欢

青莲老师
旗袍
青莲
谒青山李白墓
大青衣
大青衣
探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