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015-08-21张丽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激发兴趣历史教学

张丽

【摘 要】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注重激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旧观念的束缚,敢于发表新见解,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造性思维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79-01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在发展进程中总会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手段,也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创造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那么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有所记录的历史知识教育,更应该注意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强化历史责任感,在现实社会中有所创造,推动社会前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多种途径达成这一目标。

一、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历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动脑思考,发现新问题。赞可夫说:“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渴求获得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其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比如在学习了“秦汉两朝”这个内容之后,教师可引用毛泽东一首诗词《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让学生对“秦皇”与“汉武”进行比较:两位皇帝在大量役使百姓方面非常相似,兵役都较沉重,都加强思想控制。那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再作总结,秦皇役使百姓多为己,汉武却是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秦皇运用大军长年作战缺忽视了国家的承受力,汉武动兵能承受这种压力;秦皇焚书坑儒,毁坏了文化遗产,汉武大光儒学,使其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这样,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就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怀疑和批判精神

人类历史是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历史学家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作出颇具权威性的结论。在某些人看来这些结论是不容质疑,不可反驳的,因而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发展。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大胆引导学生对这些结论进行重新分析,甚至引导学生批判这些结论的局限性,从而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出新的结论,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发挥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更新人们的观念。举例来说,在谈及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有人认为其土地政策是最革命、最彻底的,其实这种认识是值得怀疑的。首先应肯定当时的土地政策有积极的一面,既促进了农业发展,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了拓宽学生的创造思维,可让学生思考其消极的一面。在学生思而不得时,可引导和美国的分块拍卖土地政策进行比较:美国的土地政策培养的是“大农”,也就是农业资本家,这和法国培养的“小农”有明显区别。那么认为法国大革命土地政策是最革命、最彻底的,这个长期以来被人们沿用的历史结论显然值得我们怀疑。

三、指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新看法

在发现某些定性结论值得怀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新看法,特别是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抛弃旧的观念,创新出跟上时代步伐的新观念,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例如:在评价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时,有不少同学误认为武则天心狠手辣,她的残暴导致老百姓的反抗,而忽视了武则天对大唐所建的功绩。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时,要引导学生用新“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评价武则天,重新认识武则天。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看待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分类、归纳、比较等思维方法,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的潜质;其次,要多角度、多层次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比如在讲述美国的霸权政策时,笔者是这样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1.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再现再认);2.为什么要实现“冷战”政策?(综合分析);3.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怎样推行的?(归纳思考: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约组织);5.“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集中思维);6.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可联系“钓鱼岛事件”,让学生谈谈美国针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所发表的观点和一些做法,并让学生联系史实,围绕“美国霸权主义的性质和危害”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引申再创造思维)。由于问题的思考角度不同,练习的形式不同,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用耳听,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活动。同时,问题的层次性、多向性,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总之,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因为如此,历史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因子,历史教师应挖掘诱因,激发兴趣,注重设疑,引导解疑,教育学生敢于怀疑前人的研究成果,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胡雷杰.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时代》,2013-09.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激发兴趣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