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探析

2015-08-21刘玉志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维模式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

刘玉志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很难能够独立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存在,教师在传授课标知识的同时也较少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然而,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其独特的技巧性是通过长期训练后从经验中获取而来的,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理性思维,是具有独特的理智品质的,这种理智品质使得批判性思维具有清晰性、准确性、一贯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值得教师和学生注意。

【关键词】历史教学 批判性思维 理智品质 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67-02

一、绪论

“批判性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on”(标准)一词。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将“Critical”应用于思维,意味着利用恰当的评估标准确定某物的真实价值,以明确行成有充分根据的判断。①那批判性思维又到底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对话和反思的方法以解决自己应该信什么的问题的过程。”②同时,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思维技巧,批判性思维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比较、因果联系等方法,联系实际解决学习过程中质疑的一系列问题。当然,中学历史主要教学原则有很多,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个性发展、探究精神与方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如何在中学历史主要教学原则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个性发展与批判思维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差异总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生是否对历史这门课程兴趣、学生自觉花费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习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等等,自然也不能将一套思维方法千篇一律地灌输给所有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认识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间的内部联系上基础好、能力足,那么应该通过各种事例加强他的思维能力并使之转化成为他自己的一部分。但是,有的学生却稍显吃力,那么就应该加强锻炼学生归类、理解意义、审查理念和发现论证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中国历史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历代君王稳坐“龙椅”的必备“法宝”。然而各个朝代对于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集权的程度、贯彻的思想、执行的效果又有所不同。在这一类历史知识的学习中,部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有所欠缺,除了知识补救,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些特点侧重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中的基本能力:解释、分析、评估、推论和自我校准。因为只有不断完善历史知识体系锻炼基本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地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这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础环节。

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还应该理解和包容学生在历史过程中许多独特的理论和见解的存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带走了大量的稀世国宝,对于普遍中国人来说,这是屈辱的一笔,是每个中国人应该谨记的悲痛史,但是,圆明园作为当时封建皇家专享、与老百姓毫无瓜葛的园林究竟该不该烧?除了英法联军抢夺国宝,老百姓又有没有“乘火打劫”?圆明园遗址对于国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又有多大的意义?这些疑问的存在也是学生在认识历史事件过程中逐渐成熟化的表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需要我们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见解。

(二)探究精神、方法与批判性思维

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不是单靠记忆和复述他人的现成结论,是需要自己独立地进行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论证、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所以历史教学是一种具有问题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的教学③。拥有探究性精神对培养批判思维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强烈的探究精神意味着其对于知识的求知欲也十分强烈,也正是因为这种求知欲才能促使人积极地去反思、去发现历史文献记载中所隐现的不足。

科学的探究方法,是批判性思维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为学者寻求真理的重要方法手段,这也需要积极的探究精神作为支撑。历史是客观的,是几千年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过程的总览,但是历史书籍是由个人或者群体完成的,其充满着人的主观性见解和局限,对于不同的阶级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是不同的。清末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于反清人士来说,此次运动被看作是“活跃的”“积极的”,但是对于清政府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猖獗的”造反运动,针对这简单的相反的评价,我们能从中分析出哪些阶级利益和怎样的阶级斗争?遇到这样的疑惑,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扬探究精神,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研究史料、挖掘史实。如果一个历史知识在经过被不断反思后人产生了种种困惑而不发扬探究精神去寻求真理,那么一切的思维活动将成为空想,得不到实际的证实。将探究精神、方法与批判性思维结合起来,才能使知识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经受住一次次考验。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与批判性思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④。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各个方面都应尽可能的进行指导,那么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也该具有并且表现出批判性思维。因为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从教师那里吸收新鲜历史知识和巩固原有历史文化基础,难免会从教师那里模仿到思维模式,那么教师的教学思维就不应该是盲从的、依赖的,否则很难指望学生会有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中,对著名的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世界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作为近代法兰西共和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具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功绩:镇压叛乱,与欧洲“反法联盟”多次战争并取得胜利,摧毁了欧洲的封建根基,稳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等等。但是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大部分学生都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在拿破仑的丰功伟绩上面,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评论拿破仑的时候充分表现出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中恰当运用,通过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到拿破仑在后期战争中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最终帝国覆灭的史实。这样才能综合全面地认识到拿破仑这个历史人物,才能获得正确的史学观念,才能让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树立独立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监控。要做到学习的自信心,就必须从扎实和稳固历史知识做起,因为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对相关历史事件提出批评和发表见解的前提,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实际学习中运用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信心,使他人信服。同时还要从侧面了解到自己在思维什么,在批判什么,在评价什么,通过监控自己的批判意识,才能在遇到各种复杂问题时找到合适的解决路径。

三、结语

任何一种思维的培养都该是与具体史料、史实相结合的,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这是解决批判性思维与考试选才之间的冲突的合理途径。任何一种思维的培养都伴随着目的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一系列优秀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这些思维习惯和品质是一贯的、清晰的、正当的和可靠的。学生在抓住历史知识技能要领、质疑辨析历史知识内容、严格推断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的同时,早已培养到一种敏捷、机智、灵气的思维习惯,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最吸引人的价值所在。

【注释】

①武宏志,刘春杰主编.《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工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6).

②钱海峰,王伟群.《论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其教学》.《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期第8页.

③余西有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43页.

④余西有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40页.

【参考文献】

[1]楚 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升级版)》.人民出版社,2011-04.

[2]陈慕泽、余俊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9.

[3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7.

[4]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下)》.人民出版社, (2010-03).

[5]王国有.《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人民出版社, (2005-03).

猜你喜欢

思维模式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