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语文复习“四抓”
2015-08-21聂靖
聂靖
【摘 要】对中考语文复习来说,同学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较为突出的是对一大摞教材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本文提出四条建议,供同学们借鉴。
【关键词】中考复习 语文 “四抓” 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40-01
一、抓“死”出“活”,注重运用
尽管初中语文课本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宽泛,但统观六册课本,我们发现,其中有一部分语文知识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知识。比如作家作品知识,字词的音、形、义,文化常识,古诗文默写,重要的文学人物和典故,名言警句的积累等。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积累,近年来各地中考不是淡化了,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视了。这是总结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分析当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进行认真反思以后做出的选择。所以一定要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可以运用抓“死”出“活”的复习方法:对各种“死”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进行记忆,并通过各种练习,学会运用。能记忆,就抓住了“死”;会运用,就出了“活”。例如,诗文名句,既可分为描写日月的,描写春夏秋冬的,描写江河山水的,表达思乡的,表现惜时守信的,表现雄心壮志的,表现勤奋读书的等待。
二、抓“点”带“面”,注重系统
中考语文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复习和反复训练的内容是相当多的,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在复习时不可能毫无遗漏,面面俱到,而应高屋建瓴,统观全局,从中找出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并从这些“点”生发开去,铺展出一个个的复习“面”。这就叫做抓“点”带“面”。例如文言文,根据近几年的试卷看,主要考查的是课内的,其重要的知识点大致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重要的能力点大致是句读、释义、翻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好分析等。在复习时,据可以从这些“点”生发出一些适当的“面”。拿古今异义这个知识点来说,可生发出的“面”应是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单音词和双音词的区别等。就每一个“面”来说,它又是由一些小的知识点组成的。每一个小的知识点还可以生发出小的“面”。以文言文虚词为例,其“面”上的“而”就是一个小的知识点,由它生发出来的小“面”就是表示并列、转折、修饰、递进、并列等几种关系。同样的,对于各种能力点,也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带出“面”来。这样,在复习时,如能抓准“点”,带好“面”,就能使各种知识和能力得到主次分明、难以得当的梳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就会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控制性和准确性。当然,“抓”点一定要抓准,带“面”则不要太宽。只有抓准“点”,才有针对性;只有带“面”不太宽,才能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复习效率。
三、抓“内”联“外”,注重迁移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头脑中还要有一个大语文的概念,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教材,还要采用抓“内”联“外”的复习方法。从近几年中考命题来看,课外内容的考查比例大大超过课内内容的考查比例。所以,这种迁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文等复习材料的选择,首先应该选择课文,即抓“内”,虽然近几年的阅读材料都出自课外,但无论阅读什么样的文章,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课文的学习正是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正确渠道。将课文学习好了,就可以举一反三,即学会了阅读课文,就将此阅读能力运用到课外。当然,方法还是应该由浅入深地选择课外材料进行阅读,尤其要多选择文化品位高的、与课文的难易程度基本相当的、文质兼美的、具有典范性的文章,即联“外”,然后分析总结,循序渐进。具体地说,可从已确定的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扩展到课外,增补适当的内容。所增补的内容可以是和课内知识点、能力点同类的,或者延伸的,或者异类的。例如,对篇章的理解分析是课内的一个能力点,其同类的扩展内容就可以找相同题材或相同内容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以增补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学了高尔基的《海燕》,可以增补郑振铎的《海燕》等等。其延伸的扩展内容,就可以采取把节选课文扩大化的办法。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诵读他的《一些印象》;学习了蒲松龄的《狼》,可以诵读他的《狼三则》,等等。至于异类的扩展内容,又可以从体裁、内容、写法等各个方面去选材。
四、抓“练”致“熟”,注重综合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突出了“练”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内容繁多的学科,在复习阶段尤其要注重抓“练”,并力求达到纯属的程度。练要讲究目的性和必要性。一般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繁难之处和要害之处,通过“练”弄懂了,掌握了,其次要之处和浅易之处也就迎刃而解。二是练多样化的题型。由于课本上的“思考和练习”的题型有限,而中考题型则大多是综合性的,灵活性的,着眼于考查能力的,对于这些多变的题型,有时稍一不慎,就会答错,所以在复习时,必须广采精选各式各样的题型,练以致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题型的变化,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三是练答题的准确与规范。近几年的中考非常重视审题的严密、解题的准确、书写的规范,即使是开放性的试题,也不是不着边际地乱答。因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练,还要讲究综合性和实践性。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都兼顾了对学生语文知识素养、语文能力素养乃至语文情意方面的综合考查。如设置情境听说、课内综合、学科渗透、拟写公益广告、评说热门话题等。如“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三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述出来”的一道简述题,一问涉及三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感悟”、“综合”等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多加研究,多进行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
另外,作文训练也有一个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问题。首先应该分类进行训练,如全命题、半命题和材料作文,都要有所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认真做一些有关审题、构思等技巧方面的专题训练。学会多角度思考、逆向思考,学会想象和联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以激活自己的写作思路。由于现在中考大都强调不限文体,所以可以重点在自己平时爱好的和熟悉的文体上下功夫,包括自拟题目、自定立意等。然后再进行几次适应性的综合模拟训练。对于材料作文,千万不能钻牛角尖,把作文想象得很难或很复杂。其实,中考作文的要求都不会很难,关键是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新巧、语言优美,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