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操训练理论发展及与实践的矛盾

2015-08-21王蕊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

王蕊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现阶段,竞技体操运动的快速发展使其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程序化、全面与专项化、女子训练男队化、超难化、多周期化以及注意心理训练和恢复的特征。体操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同一般训练学的发展、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以及现阶段竞技体操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够使其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充分运用基础学科才能够对运动实践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竞技体操 训练理论 发展实践

一、竞技体操训练理论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竞技体操训练手段与方法的科学性原则是指训练手段与方法在结合竞技体操训练进行创新实践时,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运动训练规律。科学训练是当代竞技体操训练的一个突出特征。当前的竞技体操训练,是将现代理论与方法和最新科技手段,应用于科学选材、教学训练、营养恢复、伤病治疗、保护器械和场地设施等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我们在对竞技体操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二)超前性原则

训练方法与手段的超前性原则是指辅助训练手段创新的超前性。辅助训练手段创新的超前性是指实施创新动作之前,就对实验创新动作所要涉及的辅助训练器材进行创新,对训练创新动作的辅助手段进行设计。《孙子兵法》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辅助训练设备及其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是保证竞技体操动作技术超前性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它能把技术训练扩大和深化,对加速掌握创新动作,提高创新动作成功率都有超前性效用。

(三)针对性原则

训练手段与方法的针对性原则是指对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运动员特点和不同的动作技术特征来进行,以保证创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科学、实效。从对在训练实践中部分教练员调查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某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某个运动员或学生特别有效,而对另一个运动员或学生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同样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某个运动员或学生学习不同动作,采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在进行教学、训练时,运用方法和手段的针对性问题。因此,在进行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时,必须要遵循针对性原则。

二、竞技体操训练的发展与实践

(一)科学的理论指导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中融入高科技训练方法己成为训练中的主流发展趋向,科学技术的引入对运动训练指标和方法的制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培养过程需要建立在长期、艰苦、系统的训练基础上,因此在复杂的训练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学科的前沿理论体系,并严格遵守体操运动训练规律,从而顺利完成体操训练工作。

另外,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随之机体的各项器官和生理功能也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这就对竞技体操训练的方法和负荷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也很容易导致机体受损和水平提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只有通过合理利用现代化先进理论和技术,才能更深一步地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使其技能和机体功能得到协调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传统的竞技体操训练对象主要建立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两者之间,而现代竞技体操的训练主体关系到一切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相关因素或人员。

(二)科学的有效训练

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理论体系得到快速发展,众多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也被融入到竞技体操的训练过程中,丰富的理论基础为竞技体操训练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在竞技体操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是对训练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同时也可以聚集众多学科的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在研究过程中创新火花的碰撞。研究课题不仅仅是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单纯对研究成功的应用,而是对研究成功的充分应用以及对训练过程中发挥重要的问题环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的综合研究过程。

(三)综合客观条件的支持

经费和设备的建立和完善是开展竞技体操训练的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在竞技体操的训练和科研工作中的经费和支持多来自于国家的投资,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多方面的渠道为科研资金创造更宽阔的空间。可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合作,并将训练的科学研究列入训练经费中,为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和条件。信息获得的准确与及时性是取得竞技体操训练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竞技体操训练需要不断对理论体系和指标进行更新和创新,这就需要不断地与世界先进的体操训练发展趋势相接轨,在吸纳国外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了解最新的竞赛和规则要求,便于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对原有的战术和技能进行改革,从而采用制胜性策略获得竞技体操中的优异成绩。

(四)心理素质训练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和训练在体操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体操运动员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比赛中,双方的技术、耐力等方面水平相当,如何能在比赛中博得优势,心理因素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备受教练员等工作人员的关注,在竞技训练过程中也增加了多种环节的心理素质训练,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合理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充分地体现了体操训练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谢凤辉,史益平.体操裁判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J].湖北体育科技.2013(03).

[2] 王文海,李永智,迟振国.体操前滚翻动作的价值[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
我国竞技体操科学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竞技体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①
竞技体操创新研究
试论竞技体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与诊断策略的完善
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竞技体操的发展战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