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线锚钉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5-08-19郝占寅韩树峰
郝占寅++++韩树峰
[摘要] 目的 比较带线锚钉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与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35例病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带线锚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微型钛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带线锚钉组JOA评分与微型钛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微型钛板组评分高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最窄椎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微型钛板组最窄椎管面积大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两种固定方法均能增加脊髓受压患者病变部位的椎管面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微型钛板固定虽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等缺点,但能有效防止再关门现象,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 微型钛板;带线锚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a)-0088-03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经典手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传统方法是用丝线悬吊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1],但此种方法有较高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2],较多学者对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目前常用的有带线锚钉固定法[3]与微型钛板固定法[4],均能有效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在国内尚属少见,为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或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5例病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诊断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9~65岁,平均(55±5)岁,病程1~21个月,平均(10±2)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3个节段脊髓受压,依据术中内固定方法分为带线锚钉组与微型钛板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带线锚钉组:以门轴侧的侧块中点为进钉点,手锥开口,向外上象限方向置入2 mm直径锚钉,将锚钉尾部的丝线经同节段棘突根部的预穿孔穿过,开门后拉紧丝线并打结固定所开之门,并于硬膜外置明胶海绵。
微型钛板组:椎板开门后将长度适宜的微型钛板一端固定于侧块,另一端固定于同节段棘突根部,固定钉进钉时椎板侧垂直进钉,侧块侧可垂直或稍向外进钉,于钛板外放置明胶海绵。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最窄椎管面积在CT片上测量。
JOA评分标准:①上肢运动功能(4分),0分为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1分为能持勺,但不能持筷;2分为手不灵活,但能持筷;3分为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4分为正常。②下肢运动功能(4分),0分为不能行走;1分为在平地行走需用支持物;2分为在平地行走可不用支持物,上楼时需用支持物;3分为平地或上楼行走不用支持物,下肢不灵活;4分为正常。③感觉(6分),上肢0分为有明显感觉障碍;1分为有轻度感觉障碍或麻木;2分为正常。下肢和躯干与上肢评分相同。④膀胱功能(3分),0分为尿潴留;1分为高度排尿困难,尿费力,尿失禁或淋漓;2分为轻度排尿困难,尿频,尿踌躇;3分为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
带线锚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0.8±15.3) min较微型钛板组的(90.1±20.9)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带线锚钉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5.2±50.2)ml较微型钛板组的(385.2±60.4)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JOA评分的比较
带线锚钉组术前为JOA评分为(7.9±3.5)分,术后一周为(12.5+2.9)分,术后两年为(11.4+3.3)分,微型钛板组术前为(8.2±2.7)分,术后一周为(12.9±2.7)分,术后两年为(13.5±2.6)分,术前和术后一周,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带线锚钉组评分低于微型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最窄椎管面积的比较
带线锚钉组最窄椎管面积术前为(136.7±31.6) mm2,术后一周为(273.9±40.3) mm2,术后两年为(255.7±30.4) mm2,微型钛板组术前为(134.9±30.9) mm2,术后一周为(276.1±42.8) mm2,术后两年为(277.1±33.3) mm2,术前和术后一周,两组最窄椎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微型钛板组最窄椎管面积大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为一种经典的颈后路手术,至今已沿用近40年,经后方入路进行颈椎管扩大,使受压的脊髓向后方漂浮,接触致压物对脊髓的压迫,从而有效恢复椎管容积[5],固定开门椎板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是关节囊悬吊法[6],即用粗丝线将掀起的椎板固定在“门轴侧”的椎旁肌或小关节囊上,由于丝线缝合在关节囊或椎旁软组织上,会刺激椎旁组织,术后会出现颈部长期不适及颈肩疼痛等轴向症状[7],且此固定是软性门轴固定,在门轴侧未达到骨性愈合之前,施加在椎板上的应力及椎板的弹性回缩力导致关节囊松弛,同时丝线对周围软组织有切割作用,出现再关门概率高,因此,为减少轴性症状,降低再关门的发生率,许多骨科学者尝试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良,目前较为广泛开展的有带线锚钉法[8]与微型钛板法[9]。带线锚钉法将开门后的椎板直接用锚钉固定,术后随访效果满意。刚性相对较强的锚钉对防止椎管直径的回缩、再关门有一定的效果,但该术式将硬膜暴露在椎管外,术后可能出现粘连。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术中以钛板将开门的椎板与侧块固定,通过微型钛板在掀起的椎板与同侧侧块之间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相对丝线和锚钉,椎板强度大,生物相容性好,可达到刚性固定,保证椎板开门侧的形态稳定,有利于门轴侧的骨性愈合,不但实现了手术后即刻稳定,也达到了长期稳定的效果。
颈椎后路手术后有45%~80%的患者出现轴性症状,较多学者认为轴性症状的发生与术后长时间的外固定关系密切,而微型钛板可提供可靠的刚性固定,缩短外固定时间,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10],术中操作应轻柔仔细,开门角度要适中,以利于术后症状恢复[11],微型钛板将硬脊膜完全保护在椎管内,防止了由于术后瘢痕形成导致的脊髓再压迫[12-13]。
与该术式同样广泛采用的是带线锚钉内固定术,微型钛板与带线锚钉固定相比,有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等缺点[14-15],故对于一般情况相对较差的患者应慎重选择,任何一种手术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患者,在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用。
[参考文献]
[1] 沈惠良,曹立,张庆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5):289-291.
[2] 孙宇.关于轴性症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4):289.
[3] 秦超,廖全明.带线锚钉系统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2):149-150.
[4] 谢柏臻,华强,赵慧毅.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5):5681-5686.
[5] 林圣荣,周非非,孙宇,等.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14, 94(35):2726-2730.
[6] 马迅,赵小飞,赵轶渡.颈椎病手术减压方式选择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8):607-609.
[7] 王辉,丁文元,马雷,等.颈椎术后轴性症状[J].颈腰痛杂志,2014,35(2):146-148.
[8] 林久灶,林泉,崔为良.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43-44.
[9] 菅凤增,陈赞,凌峰.微型钛钉钛板固定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初步临床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 129-132.
[10] 张福明,邢利清,王春江.微型钛板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1,32(6):450-452.
[11] 刘长营,孙伯香,聂林.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3,5(3):159-164.
[12] 李平元,苏小桃,欧军.改良单开门微型钛钉钛板内固定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4):2059-2061.
[13] 吴广森,马远征,陈兴,等.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劣初探[J].颈腰痛杂志,2005,26(3):259-263.
[14] 沈茂,尚显文,张皓.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4,27(9):223-225.
[15] 王经宇,张春霖,翟福英.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9):1380-1385.
(收稿日期:2015-02-03 本文编辑:王红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