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扭住读写不放松

2015-08-19周梅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诗文读书文章

常听语文老师诉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一句调侃话却道尽了语文老师的辛酸!语文老师确实难当!首先难在近乎完美的能力要求。语文老师,是书法家(要教学生写字)、演说家(有演说家的口才)、播音员(操纯正的普通话)、演员(会表演)、导演(善策划学生展示活动)、作家(能写下水文)、公关(兼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德育老师(承担学生思想教育)、杂家(知识面广,无所不知)。而且,语文教学任务繁而杂,课堂教学目标多而乱。使得语文老师无所适从,不堪重负。

不堪重负往往导致两种不好的结果:一种是干脆不“负”,只负责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一种是乱“负”,一堂课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抓不住。乱“负”还有一种表现是,老师不明白在本学段的教学任务,不该自己管的事管得太宽,超前,超纲,超难,超深教,结果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可以考同样的题,有不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题、古诗文鉴赏题、作文题几乎与高中题型和难度一样。有的学校初中、高中生可以考同一张试卷。甚至不该语文管的事也管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上成了艺术表演课,上成了研讨会,上成了辩论赛。而该自己管的事又没管,比如学生写字,本应是小学的事,但到了高中,还有不少学生不会写字,甚至握笔的姿势还要老师来教;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识记成了高三语文老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朗读习惯应在小学养成,可是到了高中老师才发现学生不习惯朗读,很多的初中、高中课堂上难听到琅琅读书声。难怪有人说语文老师太狂妄,语文老师又太糊涂。狂妄的是总想大包大揽,什么都想插手;糊涂的是,结果却弄得自己是什么都不清楚了。语文老师迷失了自我,语文迷失了自我。

语文必须回到她应该处的位置上,干自己该干、能干好的事情。我认为,语文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表演的舞台,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主要用于安安静静读书,踏踏实实写作,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和能力。至于听、说能力,主要利用语文活动课和社会实践来锻炼。叶圣陶先生这样解释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语都在生活中发生。所以说,我们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实践证明,读写习惯和能力的形成,是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它既能成就学生的学业,还能成就他们的幸福人生。所以说,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如果我们学生喜欢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读写能力,那么,不管中、高考怎么改革,我们都能从容应对;不管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如何改革,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

尽管我们知道读写能力很重要,但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写作,对中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不少学生谈读写头痛,练写作胆怯,考阅读心虚,仿佛天下第一难事就是阅读、写作了。如何去落实读写训练呢?做到九个字——多阅读,勤积累,常练笔。

一.多阅读

“多阅读”,这个道理,同学们都懂,可读多少,读什么,怎么读,这三个困扰同学们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多阅读还是一句空谈。下面我就来一一解答这三个问题。

先看第一个问题“读多少”。教育部公布的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阶段不少于150万字。按最近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规定: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第二个问题“读什么”。首先,课内,从现在开始,课本上的文章不管是否要求背诵,一定要要求学生强化诵读,尤其是古诗文和现当代散文,大声读,读出语感,读出情感。同时,把课文作为提升阅读速度和能力的训练材料。加强课外阅读,选择大部头名家经典。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阅历、情感熏陶、审美愉悦、道德感化、写作方法都是阅读一般的书籍无法相比的。所以,有人说,读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比读100本现在流行的写少男少女情感的书还要强。至于具体选哪些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注意老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

第三个问题“怎样读”。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肯定收获不大。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一定要动笔。怎么动笔呢?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动笔阅读法,叫做批注式阅读,它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是传统的读书方法。我们要利用课内阅读教会学生这种方法。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及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角。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是一种较全面,整合度高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读书方法。它的终极目标是叶圣陶所说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批注阅读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初读时,圈点的重点是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

这一步圈点主要是读通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思路、大概内容,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到确定方向的作用。阅读时多采用速读的方式。

第二步:再读时,批注的重点应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以及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据类型等。

这一步圈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时多采用精读的方式。

第三步:第三次阅读时主要解决再读过程中圈点的问题,作批注,并写感悟。

这一次阅读主要让学生读透文章,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创见,达到“忘我”又“有我”的境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阅读时多采用品读的方式。

批注式阅读方法的种类有:随感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赏析式批注、补充式批注。

课外阅读长篇名著作批注还可采取整体式批注的形式,批注有以下内容: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或故事?2、书中令你最受(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说出书中你最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3、交流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4、说说书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5、读完这本书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6、你由这本书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7、读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以上是批注式阅读法。另外,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读书笔记可以是赏析式、评论式、质疑式、心得式等。读书笔记要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和认识。读完一篇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时一篇好文章可以几读,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都可写一篇读书心得。读完一本名著后,开一个读书报告会,师生交流读书心得。

针对初三或者高三的同学,如果现在才开始课外阅读,则可采取短平快的方法,选读美文。优美的诗歌、散文、杂文均可。订阅一些优秀的报纸、杂志、作文选刊等,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学生优秀作文和满分作文的阅读。另外,背美文也是一种方法。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要说:“腹有美文文自华。”如果能背诵若干篇美文,文章自然就美了。这是许多作家提高写作水平的秘方。如果实在背不下来,还有一种好识记办法,那就是抄文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一遍抵得上读七遍。

总之,广泛的、科学的阅读不仅能增长你的智慧,而且还会使你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与美文为伴,你的文章不美都不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勤积累

当然,我们刚讲的阅读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但这里我主要讲书面的积累,简单说就是建立三个积累本——生活阅历记录本、写作素材整合本、必背古诗文本。

(一)生活阅历记录本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积累生活阅历,使其阅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成熟。思想是写作的基础,不会思想就不会写作。

生活阅历来自哪里呢?“阅历”这两个字本身给我们道破了天机。“阅”,就是阅读,它告诉我们阅历来自读书;“历”,则是经历的意思,它告诉我们,阅历要在生活中积累。在读书中积累阅历,我们前面已经谈了,这里就谈如何在生活中积累阅历。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观察生活时,要善于思考,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录所见所闻,还要能从所见所闻的事件中思考其背后的深刻问题。如上海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事件,我们可思考当今社会的道德底线问题;长沙市六旬老人病死家中无人问津,可思考空巢老人问题;北京房价涨幅居全国之首,可思考安居方能乐业问题;首都机场爆炸案,可思考理性表达个人诉求及关注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问题……我们把这些来自生活和书本中的思考及时记录在生活阅历记录本中。博见多思,定能使你文思泉涌,口若悬河,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写作素材整合本

首先说素材的类型,它包括典型人物事迹、新闻时事、名言警句、诗词、歌词等。素材来自哪里?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课外积累。它包括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第二个渠道——课内积累,它非常重要。

我们语文教材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名家名篇甚多,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要及时选择,分类积累,使课内的课文阅读鉴赏过程同时也成为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也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积累。处处留心皆积累。

怎样积累?第一、对这些材料,我们分门别类。第二、我们可以采取重新整合的方式,特别是典型人物事迹、新闻时事方面的素材,我们不能搬下来,要尽量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把素材整合成句、成段。

整合成句有如下模式:

一是“名人+名事”式,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现,如“命运是项羽末路自刎乌江时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二是人物和相关诗句或名言警句相结合。也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如“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清幽与恬淡”。第二个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思念使李清照人瘦比黄花”。

整合成段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它)。

如,“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深重的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又如“忧伤在历史中一次次地上演着,霸王别姬的无奈,昭君出塞的幽怨,岳飞抗金的悲壮,黛玉葬花的哀伤,我们为之动情。若是换一角度,我们就会有种欣慰,产生一丝愉悦。霸王别姬的无奈中孕育着大汉的兴盛,我们微笑;昭君出塞的幽怨带来了汉匈近百年的和平友好,我们赞许;岳飞抗金精忠报国的精神流传至今,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我们欣慰;黛玉葬花使我们领略了真爱的可贵,我们接受,那么我们何来忧伤,何来痛苦呢?”

二是: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如: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识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赵国的大好江山也随之葬送。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惨结局……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这些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整合而成的素材作为写作的半成品收在笔记本中,以备写作之需。考场的优秀作文基本上都不是临时写出来的,平时就有半成品的材料,考场上只要稍稍加工,整合就可以了。

我要特别提一下歌词和新闻时事的积累。

歌词积累很有意义。当今社会,歌词——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异军突起,创作异常繁荣,堪比唐诗宋词,成为文坛的又一座高峰。这可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吧。我们如果有兴趣,可以编辑一部当代歌词集。当代歌词数量大,种类繁多。有校园歌词,有军旅歌词,有赞美家乡的歌词,有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词;有写闲愁的歌词,有写闺怨的歌词;有思乡歌词,有怀人歌词……可以说诗词有多少种,歌词就有多少种。而且其中有不少精品。这些歌词或文采飞扬,意蕴丰富;或语言通俗,但哲理深刻,收入你写的文章中,可以给文章点睛、添彩。

积累新闻时事非常有必要。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我们中、高考作文命题也在关注这一点。比如2014年高考作文题,北京卷的“老规矩”,辽宁卷的“科技改变生活”,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江西卷的“课内外学习研究”,重庆卷的“租房”,天津卷的“假如有一款芯片”,新课标Ⅱ卷的“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等,无不如此。“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关注现实生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而,我们要多关注新闻时事。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需要。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几个好的电视台栏目。

在课上,我们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就新近热点新闻、时事,每天让一位同学上台讲一个时事评述,或者是就某个时事写随笔,收在笔记本中。

(三)必背古诗文本

背诵是一种最有效的积累。背什么?我认为,最好是古诗文。我们要精选一百篇古诗文,包括中、高考必背古诗文。把它们收集在必背古诗文本中,制定背诵计划。它也是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三.常练笔

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海明威说:“当写得越多时,才越懂得怎样写。”

我们前面提到的批注、读书笔记、建立阅历记录本、写日记都是练笔,除此之外,我们要抓好课堂写作练笔。课堂作文,我只想强调一点,即反复修改,最少修改一遍。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里重点推荐另外两种有趣的练笔方法。

第一种是“文化探索之旅”说写。

这种练笔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读写训练,只不过,这里读的不是纸质的书,而是大自然、历史人文景点这样的立体书。这种练笔方法,就是先观景,后说写。说写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介景点、描风景,讲故事,谈感受,写文章。

这样的练笔形式使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各种写作表达方式都得到了训练,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这种寓练于游的写作练笔形式,比其它形式更有趣味,效果更好。

第二种是即景作文。

我们带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去练笔。走进风景名胜练写景,通过社会实践练叙事,留心生活练一事一议,观察建筑练说明。另外,节日、纪念日或其它特殊的日子,都可以写即景、即事作文。

作文训练不仅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既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局部分解训练;可以是独立的训练,也可以是集体作文训练,最后选取最佳写作方案。

面对一轮又一轮花样不断翻新的语文教学改革,面对语文繁而杂、多而乱的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语文老师莫为浮云遮望眼,拥有一双慧眼,抓住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扭住读写不放松,这样才能使语文老师不迷失自我,才能使语文不迷失自我。

周梅骏,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北京。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读书文章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