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理论窥探

2015-08-18贾樱

教育界·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错误分析二语习得对比分析

贾樱

【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描述二语习得过程和解释二语习得特征为主要目标。50多年来,第二语言的多侧面、多方法的研究格局导致了该领域中的理论层出不穷。本文简要剖析了对比分析及错误分析理论。

【关键词】二语习得    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

一、对比分析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犯语言错误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研究者发现,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大部分是能够分析和认识的,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常带有某些规律性,并可以概括上升为理论知识,形成一套外语学习过程的错误分析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Lado等人就开始系统地研究错误并由此产生了有关错误的早期理论——对比分析。Lado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论断:(目标语中)与学习者母语相似的成分对他来说是简单的;与其母语相异的成分对他来说是困难的。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理论和联想理论。在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中, 语言被看作一种习惯。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一套新习惯。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的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目标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现象被称作“迁移”。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即干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语错误是学习者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外语教师应该设法预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会出现错误。通过比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便可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

CA认为,大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差错是母语干扰或负迁移所致,因此CA采取了以下研究程序:(1) 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两种语言的表层结构,描述的方法是直接成分分析;(2)选择所要对比的项目;(3)对比所选语言项目,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预测相同点将对语言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不同点对语言学习可能导致的错误(肖德法,1997:166)。通过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我们可以预测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干扰和困难。

二、对比分析的意义与不足

对比分析研究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外语实践服务。从对比分析研究的历史看,其对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对比分析方法,在描述、选择、比较、预测等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2)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发现了许多特殊的语言现象,丰富了普通语言学理论;(3) 為翻译领域的研究和双语词典的编撰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语言研究素材和参考资料;(4)大大地促进了语音系统的教学和外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不过,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和语言学基础受到了挑战,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的转移使得对比分析理论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暴露出来,故在20世纪70年代初,对比分析遭到了激烈批评。一种批评来自对对比分析的预测能力的怀疑,另一种批评涉及两种语言对比的可行性问题;另外,还有来自教学实践的批评。

针对自身的局限性,对比分析经历了三次调整:强式、弱式和折中式。对比分析假设目标是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发现母语与目标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图预测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会导致外语学习的正迁移,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则会导致外语学习的负迁移。根据对比分析的强式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预测。强式对比语言学研究者认为所有第二语言的错误都可以通过确定目标语言和学习者的母语的不同性来预测,由此推论,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中的难点,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问题是语言的差异是语言学上的概念,学习的难点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学习难点无法直接从两种语言差异的程度来推测。简言之,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的致命弱点是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二语习得涉及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而且起初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CA也主要是在音系、语素和句法三个层次上进行。句法分析中的语法范畴限于语法单位、语法结构、类别和系统四种,对句法的分析主要也限于句子层次以下的语法单位。Ellis批评说,CA本身应在一个理想的共同的语言范畴基础上进行,主要应研究不同的语言是通过什么语言手段来实现同一范畴的。然而早先的CA却一直局限在以结构主义所描述的表层结构特征上来对不同语言进行对比,其语言范畴缺乏心理现实基础。

另外,CA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也证明,依据对比分析确认的难点事实上并不完全导致错误的产生。许多事实表明,大量的错误并没有在第一语言中找出根据,因此就出现了第二阶段的诊断性弱式假设。虽然弱式对比分析仍认为语际干扰和语际差异即为学习困难之所在,但它不再声称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进行预测,转而强调对错误出现以后的事的分析解释。然而,如强式一样,弱式仍将自己的研究范围局限在语际障碍的圈子里,完全忽略了来自同一语言系统内部的语内障碍。鉴于强式太过分强有力而弱式又太过分无能,于是又出现了折中式对比分析。折中式对比分析认为,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按照他们所能感觉到的异同特征,把各种抽象和具体的句型归入不同的范畴,因此那些形式和意义上相近的语言项目往往容易给学生带来困难。这是由于人类学习具有泛化的特征,微小的区别往往被忽视,而明显的区别反倒容易被发现和记忆。由此可见,折中式对比分析走出了传统的母语与目标语对比的模式,将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发展了对比分析。

三、错误分析

由于对比分析难以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犯的语言错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人们便把研究兴趣和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对比转移到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集中对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与规律。错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是Corder。

EA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有密切关系。它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从目标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标语规则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并建构目标语的规则体系。错误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了解他们共同的学习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不断纠错,从而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Corder指出,错误分析一般遵循5个步骤:收集学习者语言的样本;鉴别错误,一般来说需从语法和交际两个方面来进行,Corder还指出区别“差误”(lapse)、“错误” (errors)和“失误”(mistakes)的必要性;对错误进行分类,即对每一错误进行语法描述;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心理学和语言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错误(主要为教学服务),主要是包括评估每一错误的严重性以及采取的主要原则。

四、错误的类型及成因

研究者们根据错误的来源,在对错误进行搜集和辨识的基础上,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不同方面划分了错误的类型。

(1)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分类,如英语主干句、被动句、时态助词、句子补充成分等,还有人区分了形态、句法和词汇三大类。(2)根据错误出现率划分类别,如重复性错误和一次性错误。(3)从表层策略的角度进行分类,划分的类型包括:a.省略,如He bathing中省略了is;b.增加,如Youd better to do it中加了to;c.错误信息,如:the policeman catched the thief中的catched;d.错误语序,如what Tom is doing中的is。(4)根据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a.语言间错误,实际上是指母语干扰性的错误,如:Her work is busy.b.语言内错误,这是由于学习者对所学的第二语言的规则理解有误或一知半解造成的。例如ated,marked等词套用了一般动词的过去式都为词尾加-ed的形式的规则;c.其他类型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由于学习者的精力不集中或过度疲劳所造成的语言运用错误等等。(5)以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成熟程度进行分类:a.前系统错误,学习者犯这类错误是因为学习尚处于摸索阶段,对语言规则感到模糊;b.系统错误,学习者知道某个语言规则的存在,并对此规则做了一种假设,而这个假设是错的,致使学习者有规律地运用一个错误的语言规则;c.系统形成之后的错误,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某一个正确的语言规则,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犯这类错误是因为暂时忘记了这个规则。如何准确判断这三类错误,Corder(1967)建议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考虑,看其是否能自行改正和解释错误。前系统错误是学习者既无法改正又无法解释的错误,系统错误是学习者未能自行改正,但能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使用的错误,后系统错误是学习者既能自行改正又能说明原因的错误。

人们对造成错误的原因进行过广泛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幾个方面的原因:(1)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干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都有所表现。例如,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方言中“l”与“n”不分;再如,在语用方面受汉语干扰,有人会把“She is very young”说成“Her age is very young”,把“王老师”叫成“Wang Teacher ”等。(2)过度概括。过度概括指学习者根据他所掌握的语言结构的知识,把某一规则错误地推广使用,结果导致了错误的发生,如: breaked、had better to do sth.(3)简化。学习者常在学习中试图回避目的语体系中的某些“多余”的东西。如:she feel ill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简化;I see her last night中对于过去式的简化;I give him 3 book中对名词复数词尾-s的简化。(4)自然性因素。自然性因素所引起的错误是第一语言习得者和任何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都会犯的错误,如no+v式的错误。

五、结束语

二语习得中的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也存在关联。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二语习得领域发生了许多变革和进步。其中,错误分析代替对比分析,被语言学界认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场剧变。后期又因为错误分析自身的不足,又逐渐提出中介语理论等其他相关研究方法。众多方法和理论的不断提出,使研究者意识到先前研究方法的不足和缺陷,需要不断改善,而这些改善无疑又进一步推动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文秋芳,王立非.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 外国语,2004(04).

[3]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与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J].外国语,1994(5):1-7.

猜你喜欢

错误分析二语习得对比分析
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分析
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