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国梦大众化路径探微
2015-08-18张尚兵
张尚兵
摘 要:“中国梦”大众化是一个科学命题。网络对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拓宽了“中国梦”宣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中国梦”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上不良信息等也趁机侵入,给“中国梦”的宣传带来挑战。为此,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加强网站等平台建设、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
关键词:网络;中国梦;大众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6-0015-03
当前,“中国梦”的宣传正如火如荼,面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网络环境下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大众化的命题能否成立?目前学界对此尚无论述。我们以为,“中国梦”的提出不是“无源之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学界探讨的热点,是一个科学命题,那么“中国梦”的大众化概念的提出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并理应是成立的。
那么何谓“中国梦”大众化?目前学界似乎也抱着比较审慎的态度,对此也还较少涉及。任何一门理论不应仅仅是学者们“书斋里的喃喃自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梦”应该被广大人民群众接纳和理解,进而指导他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梦”的大众化是指“中国梦”的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中国梦”实践由少数人领导指挥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行动,“中国梦”创新由被少数人进行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和完善。
二、网络对“中国梦”大众化的影响
网络对“中国梦”大众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中国梦”大众化的积极影响
1. 网络拓展了信息获取的途径,拓宽了“中国梦”宣传的时空。毋庸置疑,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仍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即由传统媒介为主导向由网络为主导的方式转变。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摆脱了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在任何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了解和接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党的宣传主管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开辟“中国梦”宣传的新阵地,大力宣扬“中国梦”,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有关“中国梦”的信息。与此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围绕“中国梦”的某些重大问题甚至是敏感话题发表评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内外种种错误思潮,并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积极引导,积极拓展“中国梦”宣传的空间。
2. 网络改变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提高了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传统媒介环境中,读者基本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被动地接受报纸、广播、电视等单方向地灌输,少有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可以实现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和宣传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种方式下,一方面,宣传者可以及时地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中国梦”的介绍和阐释;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及时地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和宣传者进行沟通和探讨。这必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和宣传者的互动中加强对“中国梦”的理解。同时,通过网络,宣传者可以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态度及认知的程度,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宣讲,增强他们对“中国梦”认识,从而提高“中国梦”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对“中国梦”大众化的消极影响
1. 网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入侵提供了便利,误导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认识。客观地讲,网络拉近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它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虽然当今世界总体上处于和平与发展之中,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散步“中国威胁论”,并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向我国推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来,西方很多媒体在网络上有针对性地散布一些言论。如美国研究者认为,民间与日俱增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中日领土争端以及国际紧张局势有可能升级,日本一些官员和媒体向国际舆论解释说“中国梦”是国家梦而非民众梦,“中国梦”使中国军力大增,从而变成可怕的大国[1]。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一些青年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处在极易变动期,若不能抵制以上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错误言论的影响,就有可能错误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正确含义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伟大意义。
2. 网络信息过滤及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出现一些攻击“中国梦”的信息,削弱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信心。目前国家对网络的监管还不到位,互联网上还散布着一些不良的信息,尤其是一些负面影响过大的信息,加之一些黄色、暴力的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些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长期接触网络,如果缺乏对这些信息进行鉴别能力的话,网络中一些有损“中国梦”的信息会侵蚀他们的头脑,动摇他们为“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如网络上一些人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以及身边的贪污腐败现象不能正确看待和分析,以至于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中国梦”。还有人认为,“中国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真正实现“中国梦”遥不可及。凡此种种不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民群众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三、网络环境下推进“中国梦”大众化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舆情监控
如前所述,网络是目前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表达自己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看法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基本上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目前全球焦点和热点问题的看法。网络舆情若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置,就极有可能给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有可乘之机,借机灌输西方腐朽价值观,美化以个人价值观为基础的“美国梦”,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中国梦”设置障碍。此外,还有可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引发部分人不理智的行为,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动荡,为实现“中国梦”埋下阴霾。因此,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监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为推进“中国梦”大众化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梦”的大众化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才能完成,因此,应构建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强大的网络舆情监督系统。从宏观上来讲,国家应成立一个由公安、国安和通信等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监控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进行顶层设计。从中观上来讲,就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制定网络舆情监督、汇报、处理、应急、反馈等机制,以利于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从微观上来讲,就是个人应主动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做到不信、不传。
(二)加强网站等舆论平台建设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可以及时发布信息并进行互动的渠道,使得“中国梦”的宣传在理论上获得了较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受众面。为了使“中国梦”的宣传更加深入开展,必须重视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建设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网站。在建设“中国梦”宣传专题网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由于网络受众面非常广,影响非常大,哪怕是丝毫的失误都会让“中国梦”的宣传带来负面的影响,给党和国家的声誉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为此,第一,要配备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从事网络内容编辑和监管工作,并和相关人员签订网络安全责任状,把好宣传的“入口关”。第二,“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3]二是宣传内容的丰富性。“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在内容上应尽量根据受众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版块,选取不同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到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可以选取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如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户籍制度改革、子女上学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解决与自己切身利益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中国梦”。而针对广大高校,可以选取与当下大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落户问题、继续深造问题(如读研、读博等)等,让大学生们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而对于广大市民,应选取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住房问题、养老问题、“单独”二孩问题等。以上这些内容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能在“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三是内容呈现多样的形式性。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都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和宣传,但是从宣传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宣传形式上有些地方过于注重纯文字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部分群众的反感甚至抗拒。因此,今后在内容的呈现上,可以根据不同受众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对广大农村地区,可以以“中国梦”为题材创作成小品、戏曲、二人转等在网络上进行播放。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们,可用娱乐加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四是宣传的互动性。目前“中国梦”是广大人民群众茶余饭后交谈的热点和焦点,对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有些认识可能比较客观和理性,有些认识由于受到西方媒体的误导或由于群众自身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成熟可能有失偏颇。因此,一定要开辟专门版块,用于宣传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互动,以便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旗帜鲜明地批判西方的错误思潮,纠正有些群众的错误认识,并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积极引导。五是增强吸引力。由于互联网具有自主选择性,如果网站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力,就不会引起群众的关注。因此,要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办出特色和水平,“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2]
除了加强主题网站建设外,还应积极利用微博、QQ、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其它新媒体,积极进行“中国梦”的宣传。
(三)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社科系统和党校系统以及其它行业和领域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为“中国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梦”的大众化进程。但是,客观地说,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报纸、期刊、电视、学术报告等形式呈现的,主要还处于学理层次的探讨,还远远没有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来,并与广大人民群众鲜活的实践相结合。要更新理念,转变思想,充分利用网络,着力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进程。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网络环境下,进行“中国梦”大众化的宣传,对宣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对“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中国梦”的内涵、历史演进、实现路径、力量依靠等等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具有较为熟练地驾驭网络的能力,及时处理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1]今后,在队伍建设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中国梦”不仅是意识形态,而且是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指南。因此,宣传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各级党政应把它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要抓好专职队伍建设。专职人员应是宣传队伍的主力军。一方面,稳定现有专职人员的规模;另一方面,选派理论功底好和网络水平高的人员充实宣传队伍。三是抓好兼职人员队伍建设。兼职人员应是宣传队伍必要的补充,可以从高校、科研院所聘请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加入到志愿宣传的队伍中来。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那些思想活跃、理论水平好、熟悉网络的大学生村官应是兼职宣传人员的最理想的人选。
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探索网络背景下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的路径,“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
参考文献:
[1]周文华.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梦”[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5):91.
[2]倪光辉.习近平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责任编辑 陆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