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及其学生参与度评价研究

2015-08-18闫晓甜李玉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微信

闫晓甜++李玉斌

摘要:混合式学习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高校教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微信平台的教育功能出发,将其应用到混合式学习中,构建出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以学生的协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而开展,不单追求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过程。本文运用行动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此模式中学生参与度进行实证研究;编制了协作交流型和自主探究型两种参与度评价量表,为学生的在线学习评价提供规范;证明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关键词:微信;混合式学习;协作交流型参与;自主探究型参与;参与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89-05

● 引言

近年来,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最为迅速。伴随着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的大力推动,多所学校都开展了混合式学习的应用与探索。尤其是在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开始利用网络平台以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微信作为广大手机客户端安装率最高的应用软件之一,其免费、便捷、可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青睐。许多高校将微信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给当前学习者的混合式学习带来了优越的条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便利工具,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索性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效果的研究。

●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教与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旨在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模式。

1.微信对学习的技术支持

不同的技术对课堂提供的支持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由技术本身具有的教学功能所决定。笔者基于微信的技术特征,分析了其对课程学习的支持能力,如图1所示。

微信的通讯功能包括多人群聊、视频通讯、实时对讲三种形式,可应用于一对一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情境中。微群建立后,可以随时添加或邀请学生构建学习小组,并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多种交互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表达方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微信的实时对讲机功能更为简便高效,比使用文字交流更具感染力,师生间自然对话的方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简化了短时沟通的方式,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性学习。

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推送功能和自动回复响应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发布和检索。教师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资料,可以储存到素材库中,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直接发送即可;学生也可以通过回复关键词观看素材管理中的微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统计送达人数、阅读人数和转发人数等数据,分析学生在某时间段内发文发图的状况,使教师更加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微信的朋友圈和微社区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分享和学习资源共享。朋友圈中学习者之间的评论一旦发布即可在对方的主页中提示,交互便捷,既可以公开评论,也可以发私信交流。微社区中学习者可以发布自己的话题,也可以根据话题分类浏览、评论他人的话题。如果对所答问题满意或表示支持,即可点“赞”,实现了异步或同步在线交流的需求。

2.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笔者通过分析微信的多样化功能及对学习活动的支持,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图2)。本模式是基于微信全程支持的,从微信对于课程学习的支持时序来看,主要分为三大核心阶段:课前知识传递阶段、课中知识内化阶段、课后知识巩固阶段。

(1)课前知识传递阶段

课前知识传递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整个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前进行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搜集相关学习资料,根据学生平时接受知识的能力,录制教学视频。制作好完整的微课程后,教师登录微信,将完整的微课程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把学习资料和教学安排推送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之前关注的课程订阅号,接收教师推送的学习材料,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后,对不清楚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直至对自己的学习满意为止。最后,通过课前练习自测学习情况,对个别问题建立独特的见解,如有质疑,形成系统的问题链,为课堂的知识内化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应利用个人微信账号在各班级内组建班级微群,这样既可以向学生提供适配的学习资料,还可以私信的方式针对微群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化辅导,并监督管理整个学习过程,保证学习环境良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探究后,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发到微群中请求帮助,其他学生及时参与到会话中,组成动态小组,积极地向该学生靠拢,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或在微社区中发布微主题,以“评论—回复—评论”的方式展开协作学习。所以,基于微信平台的课中学习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知识内化效益的最大化。

(3)课后知识巩固阶段

学生完成所有学习任务之后,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由讨论交流,通过激烈的观点碰撞及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反思,形成各自的学习报告并提交给教师。展示讨论的过程也是评价反馈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查的同时,逐一反馈学生的疑惑,提出创新性意见,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意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最后,综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更加客观地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方面来评价学生,从而有利于实现师生互评、学生互评,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参与度分析

1.参与度相关概念

在教育领域,参与度这一概念既可以表示为一种学习过程,也可以用来描述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行为和特征。国外学者Newmann认为学习参与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使用性参与、交流性参与、学习性参与。Pintrich和他的同事将学习参与度分为表层参与和深度参与。表层参与只是一种行为上的外显表现,认知策略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而深度参与则表现为一种创建、一种反思、一种自我控制的行为。我国学者孔企平(2000)认为学习参与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组合,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决定学生的行为,而行为表现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情感和认知的发展。可见,参与度是测量学生在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投入到学习的程度,对参与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参与的质量和数量

目前,国内外对在线学习参与的广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从数量来考量,忽视了对质量的考量。Astin(1984)认为参与具有定量和定性特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发展与参与的质量和数量成正比。参与的质量可以用结合程度的深浅来表示,参与的数量可以用结合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来表示,两者构成了纵向参与(深度)和横向参与(广度)。据此,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的参与度可以从参与的质量和参与的数量两个方面来计算,从而衡量出主体与客体纵向参与(深度)和横向参与(广度)的结合程度,测量出学习活动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参与度大,说明学生与活动(即主体与客体)结合得全面、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较好;反之,参与度小,说明学生与活动(即主体与客体)结合得零散、疏浅,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较差。

3.协作交流型参与和自主探究型参与

无论是面授的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基于微信平台的虚拟课堂教学,其实质都是一个不断促进学习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互转变的过程。依据上文构建的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可知,学习者在微信学习中的在线参与更强调的是一种交流互动和研究分析,整个学习过程既具有协作学习的成分(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全体成员的协作性互动来实现),又具有探究学习的四大构成要素(生成假设、收集数据、解释证据、形成学习报告)。据此,可以把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参与分为协作交流型参与和自主探究型参与。协作交流型参与主要是基于任务和问题开展交流讨论来实现自我学习目标,并与他人贡献分享,获得自身成长,包括发言数量和质量。自主探究型参与是指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我分享日志、浏览他人日志等行为,主要以最后形成的学习报告来测量参与的程度。

●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参与度评价

本研究对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参与度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量化。根据此学习模式的特点,把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分为在线协作型参与度评价和在线探究型参与度评价,并以某课程的网络班为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其中的评价数据全部来自于微信中的历史记录。

1.课程简介

“信号与系统”是某大学面对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而设置的基础课程,共11章,8课时。本文针对电子信息专业中的一个班级(40人)的一课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学生进入微信订阅号,针对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微群中以语音方式简单讲解并提出问题;学生以班级的形式组成一个在线共同体,积极参与到微群中的讨论(此过程中教师随时指导点评);然后学生通过整理讨论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独立撰写学习报告并提交,自主在线反思和交流以巩固学习内容。流程如下页图3所示。

2.参与度评价量表与计算公式

本课程是以微信平台为在线学习共同体,从学生的协作交流型参与(发言内容)和自主探究型参与(学习报告)两个方面,对学生个体的参与度进行量化评价,用发言次数表征参与的数量,用发言内容的深度和学习报告内容的深度表征参与的质量。笔者依据国外学者R.Oliver和C.McLoughlin提出的五种互动分析模型(社交型、过程型、说明型、阐述型和认知型),结合学习者基于微信平台学习过程中的贡献程度(浅层参与、中层参与和深层参与),制定两种评价量表,并按照各层次的递进赋予了递增的分值。同时,本研究把学习者在微信学习中的参与度按质量进行划分,并赋予各层次不同的分值。

3.算法举例及结论

某同学在此次基于微信平台的网络课程学习中,共有15次发言,其中包括社交型发言6次,过程型发言3次,说明型发言3次,阐述型发言1次,认知型发言2次;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有5次,以语音的有8次,以图片的有2次。由此得出这位同学在微信学习过程中协作交流型参与度得分为:6×0.5+3×1+3×1.5+1×2+2×2.5=17.5。之后依据该同学提交的学习报告,可知探究任务全部完成,得25分;探究的内容属于中层参与,得分为20分;探究的资源较少,得分为15分;探究反思属于深层参与,得25分。故该同学的自主探究型参与度得分为:25+20+15+25=85。由此得出该同学在此微信学习中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得分为:Score=协作交流型参与度得分(17.5)+自主探究型参与度(85)=102.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微信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更偏向于使用语音的方式进行讨论。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微信具有集文本、图片、动画、语音、视频于一体的多样化交互功能,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加上学生课前课后的自行预习与总结分析,整个学习过程化繁为简,节省了学习时间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明显高于传统课堂。虽然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总结与反思

实践证明运用微信支持的课前、课中、课后三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顺利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虽然此种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仍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微信平台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娱乐性,学习过程中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合理指导和监督整个学习过程,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二是微信只是一款能支持学习活动开展的平台,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要合理利用其在学习前后的辅助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辅助学习者学习;三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要适当,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应用于微信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以达到不同的目标,才是最后教学的宗旨。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传统课堂与同步网络课堂的有益补充,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传统课堂的研究范畴,更是网络课堂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微信为高校课堂构建更好的学习模式?如何对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参与度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如何应用更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在线参与度?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永林,字正华.网络教材设计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2(2):47-48.

[2]方舟,奚群英,吕有伟.学习支持服务与学生参与度关系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95-99.

[3]Pintrich,P.R.,&De Groot,E.V.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33-40.

[4]孔企平.“学生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J].外国教育资料,2000(2):72-76.

[5]Astin,A.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84(25):297-308.

[6]Oliver,R.& McLoughlin, C. Interactions in audio-graphic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7(1):34-54.

[7]杨九民,黄磊,李文昊.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47-51.

[8]李文昊,白文倩.反思型异步学习模式中的学生参与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14-20.

[9]白文倩,金娟琴,盛群力.研讨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评价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3(4):98-103.

[10]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微信
微信
微信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