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城市嬉子湖青虾养殖探讨

2015-08-17江春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青虾问题

江春波

摘要 介绍桐城市嬉子湖青虾养殖现状,提出青虾混养技术,并分析其效益,以为嬉子湖青虾高产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虾;养殖现状;混养技术;问题;安徽桐城;嬉子湖

中图分类号 S9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259-01

嬉子湖是安徽省桐城市唯一的天然内陆湖泊,接纳龙眠河、挂车河等河流及其流域地表水,下游与菜子湖连体而汇入长江,总流域面积9.6万hm2,上游为卵石河床,下游为沙质。水域辽阔,水质优良,湖滩众多,盛产品种多,主要有鲤、鲫、鳅、鳝,螃蟹、麦鱼、银鱼、长臂青虾等名优特水产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区盛产青虾,年产量150 t,所产青虾学名日本沼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其营养丰富,每100 g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6.4 g,肉味鲜美,营养学家认为它有一定的补脑功能。一般体长4~8 cm,青绿色。生物学特点如下:一是杂食性,偏食动物性,生长快,青虾体表有坚硬的外壳,起着保护机体的作用,一生中要蜕13~15次皮,一般40 d就会长到3 cm左右;二是营底栖生活,喜欢栖息在湖草丛生的缓流处,游泳能力差,只能作短距离的游动,常在湖草丛中攀缘爬行,夏秋季青虾在岸边浅水处寻食和繁殖.冬季则移到较深的水区越冬;三是青虾具背光性,白天隐伏在暗处,夜间出来觅食。成虾规格200~240只/kg,远销杭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嬉子湖青虾产量锐减,为了促进湖区青虾高产稳产,促进其生态可持续发展,现对嬉子湖青虾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发展对策。

1 嬉子湖青虾养殖现状

嬉子湖青虾是一种水底栖息的甲壳动物,水质要求无污染,湖草多,1995—1996年,湖区引进合肥投资,大量投放蟹苗,当时无为等地高价收购湖草,又受利益的驱动,不少渔民日夜在湖区过度拉草,湖草资源受到严重破坏。1997年,梅雨季节,湖水位较低,水温高,9月的雨水使大量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药水进入湖泊,由于持续高温,湖草开始腐烂,又加上酷捕烂捞,拦网养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青虾数量逐年减少。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价格高,嬉子湖区内的虾类资源因过度捕捞而导致其种群结构受到破坏,优势种群青虾种质质量已下降,其抱卵虾个体减小,成熟期提前,现在少量青虾个体在2~4 cm,年产量不到5 t。

嬉子湖青虾减产严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受异常天气的影响,如1998年3月,湖区气温上升,出现20 ℃以上天气,青虾纷纷进入脱壳生长期,几天后出现冷空气,倒春寒天气的发生造成了减产[1-2];二是养殖环境不利,近年来嬉子湖养殖品种和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同时青虾对栖息环境要求高,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但湖区湖草减少,青虾常在水温剧烈变化或水温过高、缺氧及水质恶化条件小生长,活动受到影响。往往在蜕皮中夭折;三是农药残留对青虾生长环境的影响;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投资主要用在发展渔乡生态旅游上,对青虾养殖的投入不足。

2 嬉子湖青虾混养技术

为了实现嬉子湖养殖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嬉子湖区的水面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2014年推广湖泊青虾混养技术,经过2年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2.1 放养准备

2004年年初,排水,让湖汊的底部曝晒消毒、清野,特别是清理一些水坑中的肉食性的野杂鱼。3月开始在周边浅水带播种水草,水草品种可选择苦草、菹草、轮叶黑藻、聚草及小米草等[3]。

2.2 虾苗放养

5月中旬,从湖中挑选一批体色纯正、肥满健壮、成熟良好、体长5 cm左右的雌雄虾作为亲本(雌虾须抱卵)放入准备好的虾池,放养量225 kg/hm2。通过改水改底,优化环境,让其自行产卵或交配后再次产卵,原池孵化。出苗后,定期适量投喂豆浆和饲料,自然生长。

2.3 保护亲本

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水面作为青虾原种保护区,采取封闭管理、专人看护、生态修复等措施,促进青虾自行繁育。同时,组织增殖放流活动,挑选人工繁育的虾苗一次性投入大湖,补充天然苗的不足。

2.4 日常管理

在主要生长季节,每隔15~20 d测量1次青虾的生长,并观察青虾的吃食情况、脱壳数量和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2.5 成虾捕捞

2.5.1 暂养网箱设置。选择避风浪、交通方便的位置,用锚、长绳等工具将用于暂养成虾的网箱固定于某一位置,网箱规格一般为3 m×4 m。

2.5.2 成虾捕捞。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分期采用虾笼、低笼等多种网具将已达到市场规格的成虾放入暂养箱中暂养,待达到一定数量后集中上市或外运进行销售[4]。未达规格的留湖继续养殖,所有捕捞青虾认真称重过数并建档备查。

3 混养效益

2014年10月10日至2015年5月22日共捕捞青虾15 020 kg,平均体长4.8 cm,平均规格为228只/kg,产值共计80余万元,除去虾苗、捕捞网具及人工管理费等各项开支,青虾单项纯收益为40余万元。

4 结论

嬉子湖青虾混养投资少,效益快,是一种值得在大、中型湖泊中推广的增(养)殖青虾模式,由于大湖混养青虾易捕捞、易管理,且不会像河蟹那样会对大湖中水生植被造成太大影响,有利于湖泊生态资源的恢复及保护。值得注意的是青虾生产需要一定面积和品种水草,播种水草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5 参考文献

[1] 姚汉东.桐城市嬉子湖拦网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69.

[2] 柳富荣.青虾池塘双茬高产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6(3):38-39.

[3] 徐在宽,沈建国.养虾池塘中的鱼蚌混养[J].水产养殖,1990(3):6-7.

[4] 丁凤琴,何吉祥,宋光同,等.池塘青虾高效养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2): 2746.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虾问题
淡水青虾养殖技术分析
孤独也不是坏事
爱美的小青虾
示教
12国渔业高官考察溧阳市社渚镇青虾产业
青虾一年三茬高效养殖模式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