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密第十三师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研究

2015-08-17王妙星常翔金文萍马天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有机质土壤养分

王妙星++常翔++金文萍++马天文

摘要 通过近几年对十三师3种主要土壤类型(砂土地、壤土地、新垦区)的常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地棉田的土壤养分含量丰缺不一,差异较大,砂土地棉田缺氮状况较普遍;壤土地氮、磷都比较缺乏;新垦区缺氮缺磷情况比较严重。

关键词 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哈密第十三师

中图分类号 S1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222-01

土壤养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能被植物直接或者转化后吸收[1-3]。土壤养分可大致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自然土壤中,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4-5]。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土壤的营养成分关系农作物的数量和质量,土壤养分的研究是现代农业正缺乏的一项科学工作。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可以指定适合的肥料,补充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对土地进行修复,增加土地的活力和动力。因此,土壤养分研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不能缺少的环节。

1 研究区概况

第十三师地处东经92°36′~96°30′,北纬41°48′~44°37′。南北宽270 km,东西长297 km,控制总面积约为99.87万hm2,占哈密地区总面积的7%。东与甘肃省酒泉地区毗连,西邻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南跨戈壁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北部和东北部与蒙古国交界。

哈密棉田均分布在冲积平原中下部的少部分棕漠土和草甸土上,东西延绵150 km,由于受开垦时间、土壤条件、耕作水平、施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区棉田的土壤养分含量丰缺不一,差异较大[6-8]。

2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结果

2.1 砂土地土壤养分状况

这部分棉田主要分布在冲积洪积平原中部的棕漠土上,面积约占整个棉区的30%。根据2007年对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9%~1.2%,碱解氮58 mg/kg,速效磷在7~13 mg/kg,其中,碱解氮:缺乏(30~60 mg/kg)的棉田约占37%,不缺乏的(60~90 mg/kg)约占25%,丰富(>90 mg/kg)的只占15%。速效磷:极缺(<10 mg/kg)占7%,缺乏(10~20 mg/kg)占27%,不缺(20~30 mg/kg)占25%,丰富(>30 mg/kg)占到了41%。

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棉田缺氮状况较普通,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重视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质量的关键。速效磷缺乏面积占这部分棉田的1/3,应对该部分棉田合理施用磷肥,而2/3面积应少施磷肥,以免使土壤磷积累过多,从而影响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吸收[9-10]。

2.2 壤土地土壤养分状况

这部分棉田主要分布在冲积洪积平原下部的草甸土上,约占总棉田的50%,开垦已有30~40年的历史,根据2007年秋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情况来看,这部分棉田土壤养分含量目前的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8%~1.5%之间,碱解氮含量为20~102 mg/kg,其中丰富(>90 mg/kg)的只占20%,不缺(60~90 mg/kg)的约占30%,缺乏(30~60 mg/kg)的约占50%;速效磷的含量为7.6~23.0 mg/kg,缺磷面积达到95%,缺磷较严重,在今后的棉花生产中应注意加大磷肥使用量。

从上述测定值来看,壤土地氮、磷都比较缺乏,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近十几年来为了获取较高的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污染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二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不注重增施有机肥和复播绿肥。以红星一场棉田为例,1992年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值与1999年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值进行对照分析,碱解氮>90 mg/kg的面积从44%下降到15%,下降了29个百分点,年平均下降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这部分棉田如果不及时采取培肥措施,生产水平将会越来越低下。

2.3 新垦地土壤养分状况

这部分棉田大部分都是近几十年开垦出来的,土壤非常瘠薄,产量低下约占总面积的20%,根据2008年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碱解氮含量为20~30 mg/kg,速效磷含量为5~11 mg/kg),可见,缺氮缺磷较重,要多投入有机肥和复播绿肥,进行土壤培肥工作。在棉花生产中要注重氮磷比的配合充分发挥平衡养分的综合效应方能提高产量。

3 结论

通过对哈密第十三师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明确3种类型土壤的养分状况,得出结论,应科学进行土壤培肥工作,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4 参考文献

[1] 骆伯胜,钟继洪,陈俊坚.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J].土壤,2004,36(1):104-106.

[2] 李录久,郭熙盛,孙义祥,等.淮北平原大豆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高效施肥,2007,1(18):27-29.

[3] 李祥轩.大豆平衡施肥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

[4] 廖必长.浙西南山区水稻施肥现状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策[J].中国稻米,2007(2):65-67.

[5] 陈洪斌,王丽,丁福成,等.辽省耕地土壤1979—1999年土壤养分肥力的变化[J].土壤通报,2003(4):271.

[6] 朱大权,赵克齐.我国土壤资源浅析[J].土壤肥料,1995(1):1-6.

[7] 侯光炯,高惠民.中国农业土壤概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321-330.

[8] 白由路,杨俐萃.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J].土壤肥料,2006(2)3-7.

[9] 高祥照.我国测土配方施肥进展情况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1):7-10.

[10] 黄宗玉.DRIS的理论及应用问题[J].土壤学进展,1990,18(1):22-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机质土壤养分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将废变为宝增产又环保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土壤有机质检测技术的改进
兴安盟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研究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孝义市不同种植方式耕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分布
通川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